童第周和叶毓芬:中国生物界的居里夫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05 属于: 科学家的故事

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先生曾先后几次在山东大学任教。他在山大工作期间,在细胞遗传学研究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童"成为国际学术界用中国人名字命名的科研成果。童第周(1902~1979)浙江宁波人,著名生物学家。1930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后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留学,获博士学位。从1934年起,先后几次在山东大学任教。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山东大学副校长。今天,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与当年童第周在山大奠定的坚实基础是分不开的。童第周和夫人叶毓芬1926年相识。他俩既是浙江同乡,又同在宁波读过书,从相识到相知。

在童第周的鼓励和帮助下,叶毓芬勇敢地挣脱了封建婚姻的束缚,考入了上海复旦大学生物系,俩人成了先后的同学,又从相知到相恋。1930年,28岁的童第周从复旦大学毕业,得到一次出国留学的机会。去,还是不去?一对正在热恋中的青年,一时踌躇不定。叶毓芬为了童第周的前途和祖国的科学事业,毅然支持童第周出国深造。决定作出后,他们一同回到宁波,举行了简单的婚礼。一对新婚夫妇,从此劳燕分飞。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大学,童第周的留学生活十分清苦。

童第周和叶毓芬

童第周和叶毓芬

叶毓芬千方百计支持丈夫在国外攻读,使童第周十分感动。为了中华民族的荣誉,为了答谢妻子的深情厚义,童第周在生物学的天地里拼搏进击。1934年,他终于以优异成绩获得博士学位,并在科学实验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就在这时,有人劝童第周留在国外工作。然而,童第周怀念阔别多年的祖国,想念含辛茹苦的妻子,还有那位未曾见面的女儿。回国后,童第周夫妇一同到山东大学任教。不久,抗日战争爆发,山大奉命南迁。童第周带着妻子儿女在兵荒乱中逃到四川,先后在几所大学任教。

1946年,童第周在青岛山东大学任理学院动物系主任,他的夫人叶毓芬在同系任教。山大学生不满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倒行逆施,于1947年6月2日掀起"反饥饿、反内战"的示威游行和签名运动。童第周第一个在抗议书上签了名,坚决站在学生一边。在那腥风血雨的日子里,叶毓芬和丈夫形影相随。每天晚上,他们把孩子安置睡了,就和另外两个同事一起在昏暗的灯光下,悄悄剪辑被反动派封锁了的报道,然后邮寄出去,以争取全国各地的声援。解放后,童第周夫妇受到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他们精神振奋,并肩战斗,在细胞遗传学的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童鱼"的诞生,就是一个奇迹。每逢文昌鱼产卵季节,夫妇俩常不分昼夜地连续待在实验室里几十天,观察、记录、解剖、实验,积累数据,探索奥秘。童第周的大部分科研成果,都凝结着叶毓芬的心血。有人统计,夫妇俩合作的科研论文,占童第周主要论文的69%以上。

他们被誉为中国生物界的"居里夫妇"。离开山东大学后的童第周夫妇,在十年动乱时期,曾被一些人当作"反动学术权威"进行批判。他们的爱情生活又一次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有人强迫叶毓芬揭发检举童第周,叶毓芬横眉冷对、斩钉截铁地说:"我和他一起生活了几十年,我了解他,他不是你们说的那种人!"对方厉声斥责她:"都什么时候了,你还要保童第周?"叶毓芬从容地回答:"说保就保吧,我了解他,才要保他!"每当叶毓芬在批斗会上、劳动现场远远看见丈夫瘦弱的身影,她的心就像刀割一样。半个世纪以来,童第周和叶毓芬夫妇很少分开过。1976年1月,叶毓芬突然病逝,童第周万分悲痛,深感茫然。实验室里只剩下童第周一个人了,但他一直保存着叶毓芬使用过的桌椅和实验用具,每天都要仔细地擦拭一遍,像是等待着妻子安详地走来和自己一起做实验似的。
 

科学家的故事的其它文章:

  • 爱因斯坦与司机
  • 泰勒斯:先进思想是打开创新之门的金钥匙
  • 阿基米德:创新故事
  • 沈括: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坐标
  • 达·芬奇:自然科学方面的创新之举
  • 吉尔伯特:双科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