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学科学院第一批院士忆武衡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05 属于: 科学家的故事

武衡(1914.3.18~1999.1.15):中国科学院第一批院士(当时称为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名誉主席,原国家科委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作为科技战线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武衡先生曾协助周恩来、聂荣臻等同志制订和组织实施了《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和《十年科技规划》,参与了科技工作者若干重大问题的决策,为确立我国科技发展目标、奠定科技发展战略布局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组织起草了我国第一部《专利法》,为此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授予最高荣誉奖章——发明与创造金质奖章;他与钱学森、倪志福等联名倡议成立了"中国发明协会";他还是我国南极科学考察事业的奠基者和组织者,在他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中国科技工作者创造了当年建站当年越冬的奇迹。今年的3月18日是武衡先生诞辰90周年的纪念日。今年又是武先生离开我们5周年。值此,本刊刊登由武衡生前好友于光远先生和武衡生前的秘书贾根整撰写的两篇纪念文章,以缅怀武先生为我国科技事业所做出的卓著功绩。2004年3月18日是我的老友加好友武衡九十岁的生日。

此时,我虚岁也九十了。我和武衡是清华同学,他学地学,我学物理,同属理学院。我一直知道他比我大一岁。我多么希望能够在他九十岁生日那一天,和他的亲友们欢聚食坊,祝贺他的九十大寿,可是现在我只能写回忆文章,觉得真不是滋味。在我们都还没有入党之前,我们是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的队友。现在许多人不知道民先,而只知道共产主义青年团,不明白民先在当时就是取代共产主义青年团的青年团体。俄国在革命胜利之前,没有共产主义青年团只有党——社会民主工党,革命胜利后才成立作为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的共产主义青年团。列宁在1920年10月2日在俄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演讲,对这一点讲的很透彻。而在我们中国是先有社会主义青年团(SY),后有党。在党还没有正式成立前一年的时间里,先成立的团就起着党的作用。SY成立的时间正好是列宁演讲的1920年。中国共产党1921年成立后,SY并没有撤销,而是改名共产主义青年团CY,与共产党CP同时存在。人们把它视作第二党。所以共产主义青年团(CY)在我们国家成立的时候,就同俄国革命胜利后成立的共产主义青年团在性质上不一样。到1935年我们党决定所有CY成员转为CP,另外组织真正的党领导下的骨干青年群众团体。而"一二·九"中成立的民先就代替了原来的团。我们民先队员对民先队这个团体有很深的感情。在抗战有可能爆发时,武衡在清华民先队中抓"国防教育",以便取得收发电报、医疗护理的技能。那时我已经毕业住在城里,清华去的很少。1938年他到民先武汉办事处找到了我,在我那里工作了一段,又回到他的家乡一段时间。在徐州组织第五战区我们党领导下的青年工作,那时我同他保持着联系。同年我们又在广州见了一面。接着广州沦陷他不知去了何处,但不很久之后我们又成为中央青委的同事。当我们在延安的时候,他曾接替我做过中山图书馆主任。在他调到自然科学院之后,他又成为屈伯传和我主持的自然科学研究会的驻会干事。他是这个研究会的地矿学会的负责人,同时也是研究会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开辟的科普专刊《科学园地》三个主编之一。从1938年到1942年,我和他的关系密切的程度,可以从延安抢救运动中要武衡交代"你和于光远都是特务,在特务关系中,于光远作为你的上级,都指使你做过哪些坏事?"中看出来。日本投降后我原定也去东北解放区,当时我有一个思想:

武衡

武衡

应该发挥我是学自然科学出身优势。可是我们直属队走到张家口,去东北的道路已受阻。武衡的那个中队虽只比我们直属队快几天,但他前进了。而我到张家口时,中央组织部的一纸要我立刻去北平的调令已经在等着我了。于是我就转行做新闻工作和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政治教育工作。建国后,武衡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5年中国科学院建立学部委员制度的时候,他是生物学地学学部的学部委员,而且是常务。几年后学部委员改称院士,武衡就是中国科学院的院士。1956年国家制定1956-1967年十二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的时候,他是十人小组的成员。1957年这个规划国务院原则批准后,成立了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武衡是副秘书长之一。1958年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与国家技术委员会合并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时,武衡是副主任之一。武衡在这几年可以说同我一直在一起。最初张夫和我是以聂总为首的中央科学小组成员,与国家科委发生关系,但没有兼国家科委副主任的职务。广州会议之后,聂总要我和张劲夫兼国家科委副主任,参加科委党组。于是我和武衡又成为一个单位的同事,而且在"文革"中我们还一起被批斗。武衡在国家科委不是兼职,在科委的斗争会上他是重点,我在斗争会上,有一点陪斗性质。斗他的斗争会我不止一次在场,亲眼看到红卫兵对他斗的很凶,他的夫人老韩,同他一起坚决顶住造反派要他作不符合事实的"揭发",大义凛然。

上世纪的八十年代,他的岁数不能算小了,但是他带队到南极考察,这当然是一件艰苦的事情。可是他是学地学的,我觉得这个工作非他莫属。就在这一段时间,他住朝阳门南小街竹竿胡同,离我家特别近,我们互相串过几次门。关于他工作中的情况和感受,我们谈的不少。他和我的老伴也很熟。老朋友一起谈心,总是很开心。今年,武衡离开我们已经五年。武衡同志身边的人和家属希望出一本纪念武衡的文集,我认为这件事很有意义。像武衡这样的人物,他的思想,他的事迹,是应该"传"与后人,教育后人。我很愿为此写些什么,而且我也早就有写一篇回忆武衡的文章的意向。遗憾的是,他不能看到这篇回忆文章,指出写的不够准确的地方和不足之处。武衡同志是我国南极考察事业的开创人,他从国家科委领导岗位上退居二线之后曾兼任许多其它职位,国家南极委员会主任是其中之一。

从1983年初至1986年初我在国家科委任武衡同志专职秘书,之后经他的推荐,我的行政关系调到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办公室(国家海洋局代管)任副主任。我到南极办公室之后实际上仍在他的身边工作,因此可以说我在武衡身边工作长达十多年之久,他的言谈身教给我留下了永远忘不掉的记忆,他教我如何去做人,如何去工作。值得回忆的事情很多,其中,创建长城站——中国第一个南极常年科学考察站并跟随武衡同志赴长城站参加落成典礼、代表国务院对考察队员进行慰问一事给我的印象最深刻,时间虽然已过去20年了,但当时的情景和武衡同志的音容笑貌却仍历历在目。中国的南极考察据说是源于30多位科学家给中央写信和1978年国家海洋局给国务院的报告,当时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方毅在报告上做了批示,华国锋、邓小平、李先念等圈阅,那时武衡同志在科委分管海洋工作。1981年,武衡同志签发的国家科委向国务院"关于成立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的报告"获得批准后,武衡同志即为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主任。1984年6月底,李鹏同志批准了我国首次组队进行南大洋和南极洲考察并建站,南极考察开始筹备和组队。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是1984年11月20日从上海出发的,可见,从6月到11月短短几个月时间筹备建站物资和组队工作是何等的紧张和忙碌,执行首次南极考察任务的是国家海洋局"向阳红"10号调查船和海军的"j121"打捞救生舰,出发时我跟随武衡同志到上海送行。送行时码头上彩旗飘扬,锣鼓震天,场面十分壮观,气氛异常热烈。武衡同志在送行讲话时就许愿:长城站建成时,我会去南极慰问和参加落成典礼。1984年底,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国家海洋局、国家科委、海军、外交部联合向国务院行文请示,准备派代表团赴南极参加长城站落成典礼仪式并代表国务院慰问首次南极考察队员,当时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均已同意。行前,国家科委主任宋键同志出自于对武衡同志身体的担心,将此事报告了习仲勋同志,习仲勋同志电话告:可不派人去,发个慰问电就行了。胡启立同志也批示:武老的心情可以理解,勇气令人钦佩,但考虑到武老的健康,赞成仲勋同志意见。武衡同志及时向习仲勋同志说明了南极的环境不是那样危险,习仲勋同志了解后同意了。

这可以看出武衡同志的一贯风格,他认定应当去做的事情必想方设法努力去争取,不轻易放弃。代表团是1985年2月10日从北京乘飞机出发的,去程飞经美国到达智利,从智利最南端的彭塔市乘智利空军的大力神C-130运输机穿越德雷克海峡即可到达南极的乔治王岛,长城站即坐落在乔治王岛上。武衡同志为政府代表团团长,其成员有原海军副司令杨国宇同志、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钱志宏同志、国家气象局副局长张基嘉同志以及我们工作人员。到纽约和华盛顿时,武衡同志的老同学、时为驻美大使的章文晋在中国大使馆宴请了代表团。2月12日上午,代表团与美国南极规划局会谈,美方对武衡同志率团经美访问表示欢迎并介绍了美国南极站和破冰船情况,武衡同志介绍了中国进行南极考察的准备工作和今后的打算。会谈结束后,美方在白宫宴请中国代表团,美国总统科技顾问的两位助手参加了宴会。在宴会上谈及中美科技合作时,武衡同志突然话锋一转说:有件事情顺便说一下,请转告总统顾问科沃斯先生,这几年中美科技合作发展很快,过去的一些隔阂不断消除,50年代初有一个学者钱学森先生,他当时在美国搞喷气技术,在美国受到不公正待遇,钱先生至今感到心情不愉快。冯-卡门先生是钱先生的学生,他曾写文章为钱先生抱不平,中国出了一本小册子叫"钱学森在美国"转载了冯·卡门的文章。钱学森先生在美国科学界很有影响,为了推进中美科技合作,希望用一种方式消除这种不利的影响。

武衡同志说完后,因美方代表不清楚此事,先是感到不知所措,有些紧张,当了解清楚来拢去脉后表示愿意消除隔阂,以克服双方科技合作方面的不利因素,愿将此事转告克沃斯先生。通过此件事,我感到像武衡同志这样老一代革命的科技领导工作者,无时无处不在关心着国家的科技发展,无时无处不在维护着祖国的尊严。2月14日上午,从纽约乘飞机经迈阿密到达智利的首都圣地亚哥,连续飞行了17个小时,我们都感到十分疲劳,更不用说武衡同志和杨副司令两位年过70的老头儿了。在智利受到我国驻智利大使馆的热情接待,大使和武官都要陪同代表团同去南极。2月17日代表团飞到地球最南端的城市——彭塔阿雷那斯。虽然在南美还是夏季,但已经靠近南极,我们又换上了冬装。18日上午,智利空军得到乔治王岛上费雷基地的气象预报,可以起飞,我们乘坐的大力神轰鸣着腾空而起向南飞去,机仓里轰响的噪音巨大,智利空勤人员给我们配发了耳罩,约3个小时,飞机下降,不久从窗口可以看到白茫茫的雪山——南极的乔治王岛到了!新建成的长城站坐落在西南极的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地理坐标是南纬62度13分,西经58度58分。我们到达长城站后,考察队总指挥陈德宏、队长郭琨向武衡同志汇报航行及建站情况,陈总指挥说,1月26日向阳红10号深入南极圈遇到气旋,风速34米/秒,浪高12米,船摇摆30度,在险恶的海况下,我们沉着应战、顽强拼搏,完成大洋调查。1月17日卸完物资,20日开建至今共用45天建成现在这个样子。

最后陈总指挥向武衡同志请示:此站越冬条件已具备,准备留下7到8人越冬。因此事重大,带来的燃油够不够、食品够不够、装备怎么样、遇到各种问题怎么办?这一系列问题武衡同志要思考,所以当时没有正面表态。2月19日晚,代表团与考察队员聚餐,武衡同志讲话,他说:我们是来向你们祝贺建站初战成功的,你们在南极艰苦奋斗的情况国内人民时刻关注着,祖国人民与你们心连心,你们的每一个成功我们高兴,你们每一次遇险我们担心,你们远征南极,航程两万多海里,经历的是惊涛骇浪,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经历的是雪山草地,你们的初战告捷对祖国是一个大喜讯,你们为祖国争了光,代表团来到这里就是向你们祝贺和慰问的,感谢你们!关于当年建站当年越冬的请求,经过慎重考虑我同意了。参加晚会的队员听着武衡同志的讲话,回想他们远离祖国后经历的千辛万苦所取得的成功得到祖国亲人的首肯和慰问,心情无比激动,有的抱头痛哭,泪流满面,他们的眼泪是幸福的眼泪、兴奋的眼泪。2月20日上午9点40分(北京时间21点40分),举行长城站——中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落成典礼,所有中国考察队员、船员、海军战士约600人列队站在长城站主楼前场地上,来自苏联、智利、阿根廷、波兰、东德站的客人站在主席台两旁,升国旗,唱国歌,剪彩,讲话祝贺,大家热烈激动的情绪使场面有点乱,以至摄影摄相记者没有来的及找到合适角度拍到好镜头而直报怨,要求第二天上午补拍。此次南极之行,武衡同志是十分欣慰的,他以不屈不挠的努力所开创的南极考察事业终于收到了可喜的成果。
 

科学家的故事的其它文章:

  • 爱因斯坦与司机
  • 泰勒斯:先进思想是打开创新之门的金钥匙
  • 阿基米德:创新故事
  • 沈括: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坐标
  • 达·芬奇:自然科学方面的创新之举
  • 吉尔伯特:双科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