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的童第周
童第周1902年出生在浙江省宁波市一个偏僻的农村。他是著名的胚胎学家;他是首位成功复制鱼的科学家,因而在克隆技术上闻名全球,成为国际知名的生物学家。
童第周的父亲有开明的思想和崭新的教育理念,他不仅重视自己的学习,更重视对儿女们的教化、知识的启蒙,还创办了他们小山村的第一所私塾学校,教化村民,造福后代。童第周从小就受到父亲的耳濡目染,爱学习,追求知识的种子早早地就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了。他好奇心十分强,遇到不懂的问题往往要向父亲刨根问底。
童第周刚进入中学的时候,由于来自乡村,对现代的数理化、外语几乎一窍不通,第一学期总评才只有45分,学校令其退学或留级,他一再向校长请求跟班再读一学期。学校勉强同意后,他以惊人的毅力攻克难关。
童第周
因为他想起了小时候问父亲的一个问题:他看到屋檐下的石阶上整整齐齐地排着一行小坑坑,他觉得非常奇怪,便去问父亲:"父亲,那屋檐下石板上的小坑是谁敲出来的?是做什么用的?"父亲看到儿子这么好奇,便高兴地说:"这不是人凿的,而是檐头水滴下来敲出的。"小童第周就更奇怪了,又问:"水还能把这坚硬的石头敲出坑来吗?"父亲耐心地解释说:"一滴水当然敲不出坑来,但是天长日久,点点滴滴不断地敲,那就不仅能敲出坑来,还能敲出一个洞呢!古人不是说‘滴水穿石’嘛!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童第周又问:"那为什么天长日久就能敲出一个洞呢?""为什么……"一个石头上的小坑引起了他的无限思索。父亲说:"这里面还有更深奥的问题,等你长大了学了更多的知识就会知道了。不过,你现在要懂得,这小小的檐水常年不懈就能把坚硬的石头敲出坑来,而一个人的恒心就像檐水,学知识要靠一点一滴积累,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从此,他每天早晨天不亮,就悄悄起来,在路灯下读外语;夜里熄灯了,他仍然靠着路灯自修功课。就这样,第二学期终于赶上来了,总分平均达到了70多分,几何还考了100分。这件事对童第周鼓舞很大。他在晚年回忆道:"我第一次取得100分,那件事使我知道: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也能办到。世界上没有天才,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
1924年他考入了复旦大学。进入大学后,他学习更加勤奋,基础越来越扎实。最后以优异成绩毕业。
1930年,童第周在亲友帮助下,出国到比利时留学。他在国外学习期间,刻苦钻研,善于动脑、动手,深得老师的好评。有一次他的老师布拉舍教授要做一种剔除青蛙卵膜的手术。这种手术难度很大,布拉舍搞了好几年都没搞成功,童第周胆大心细,却不声不响地搞成了。这一下震动了他的欧洲同行。布拉舍高兴地说:"童这个小子真行!"这件事给了童第周极大的鼓舞,他说:"那件事使我知道:中国人也不比外国人笨。"此后他获得了博士学位。
科学家的故事的其它文章:
- 爱因斯坦与司机
- 泰勒斯:先进思想是打开创新之门的金钥匙
- 阿基米德:创新故事
- 沈括: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坐标
- 达·芬奇:自然科学方面的创新之举
- 吉尔伯特:双科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