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药之父”诺贝尔成才的故事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05 属于: 科学家的故事

诺贝尔奖金是世界近代史上最负盛誉的一项国际性大奖,它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进程,是人类文明史上一段生动的记载。

诺贝尔奖金自1901年起颁发至今。在现在的学术界,许多学者,尤其是有关自然科学研究的学者,都以获得诺贝尔奖为最大荣耀。这不仅是因为它有丰厚的奖金,更重要的是它在世界上是最负盛誉的国际大奖,全世界对它都给予极高的评价与尊重。一个学者一旦获奖,他在自己的学术界就往往有一种领导性的地位和作用。诺贝尔奖在国际上这种极高的声誉和权威性,是在它90多年的评奖历程中形成的。

诺贝尔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化学家、发明家,而且是举世闻名的科学大师。他于1833年10月21日出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城,1896年12月10日在意大利的圣雷莫逝世,终年63岁。他在从事炸药科学的研究中,发明了硝化甘油、雷管、固体炸药、胶制炸药和无烟火药等,连同其他方面的发明,他一生中共获得255项发明专利权。有人称他是"炸药大王"、"炸药之父",这的确名副其实。在他的一生中,许多重大的发明都和炸药联系在一起。

诺贝尔

诺贝尔的父亲是一个建筑师兼机械师。由于受父亲的影响,诺贝尔在少年时代就酷爱化学,热衷于各种化学实验,并立志长大以后当一名化学实业家。17岁左右,他选择了父亲从事的工作——研制炸药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

在19世纪下半叶以前,火药一直是人们所知道的唯一炸药。由于这种炸药的爆炸力有限,所以多年来人们都渴望找到一种更具威力的炸药。1847年,意大利青年化学家斯卡尼奥·索卜里罗发明了硝化甘油,它具有极其猛烈的爆炸性。1862年,素以发明创造成癖的老诺贝尔在斯德哥尔摩首次试验用硝化甘油制作炸药。他们知道这是在拿生命作赌注。但是他们更知道人们非常需要一种既安全又有强大爆炸作用的炸药,来减轻繁重的体力劳动,完成许多只凭人力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所以他们还是选择了冒险。

他们在条件简陋的实验室里进行着反复的试验,想把硝化甘油调进黑火药,提高它的安全性;把硝化甘油装在一个金属管里或其他密封的管状物里,其内装进一个装有火药的小木管及一根导火线,通过点燃导火线,使小木管里的硝化甘油爆炸,这既解决了安全问题,又大大提高了爆炸力。就在这时,一场意外的灾难降临了。1864年9月的一天,诺贝尔和父亲、弟弟,还有几名助手正在进行一次新的实验,忽然一声巨响,猛烈的大爆炸使整个实验工厂顷刻之间化为乌有,诺贝尔的弟弟和其他几名助手被事故夺去了生命,诺贝尔和他的父亲也被炸伤,他的父亲从此卧病在床。

诺贝尔没有在死亡面前屈服,也没有在来自四面八方的非议和嘲讽面前屈服。由于在城里进行试验危险太大,他就租用了一条大船,在拉伦湖上继续他的试验。有一次他偶然发现硝化甘油流到砂土上,成了乳胶状,可没有因为受到震动而爆炸。他从中受到启发,就开始寻找用于吸收硝化甘油的物质。最后,他终于发现有一种硅藻土最符合要求。掺有硅藻土的硝化甘油敏感性大大降低,即使受到锤击也不会发生爆炸。但是如果用一种引爆装置起爆,它仍然会产生和硝化甘油相同的爆炸力。

诺贝尔又投入到发明引爆装置的实验。他研究了许多物质的性质,发现雷酸汞在受热或震动时会引起爆炸,他就把雷酸汞装在密封的小金属管中,制成了引爆用的雷管。雷管的发明曾被一些著名科学家称为"自从发明火药以来在爆炸学方面最伟大的进展"。以后又先后试验制成了:固体炸药(黄色炸药):一份矽藻土和三份硝化甘油混合;胶质炸药:8%胶状硝化棉和92%硝酸甘油混合制成;无烟火药:胶质炸药中加诺贝尔在炸药方面的研究和发明,结束了以人工方式生产黑色火药的时代,开辟了提供各种高能炸药的大工业生产的新时期,有力地促进了筑路、开矿等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

诺贝尔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科学事业。辉煌的成就,给他带来了巨额的财富,在许多国家都有他的实验室,他却没有为自己建造一处舒适的住房。他说:"有钱不能使人幸福,幸福的源泉只有一个——使别人也过得幸福。"

在他即将离开人世时,他终于找到了造福人类的最佳途径。1895年11月27月,在他临终的前一年,亲笔写下了震惊世界的遗嘱,将他遗产中的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每年约20万美金的利息奖给对世界科学事业(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及医学、文学与和平方面,1969年起增设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于是每年的12月10——诺贝尔逝世的日子,都有杰出的人物获得这项殊荣——诺贝尔奖。目前这些受奖者大多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相信随着我们祖国经济的发展,科教事业日益蓬勃兴旺发达,同时也一定会不断地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科技人才,那时,中华民族的科学家也一定会走上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科学家的故事、名人成才故事的其它文章:

  • 爱因斯坦与司机
  • 泰勒斯:先进思想是打开创新之门的金钥匙
  • 阿基米德:创新故事
  • 沈括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坐标
  • 达·芬奇:自然科学方面的创新之举
  • 吉尔伯特:双科权威
  • 汤显祖:畅游麻姑山
  • 谢灵运:义赠白银
  • 顾恺之:作画点睛
  • 宋江:宋江看瓜
  • 司马光:挨批评的小神童
  • 澎湃:不吃偷来的石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