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家沈括成才的故事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05 属于: 科学家的故事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有一位才华横溢的人物,在十几门学科领域中纵驰骋,他就是公元11世纪我国北宋中期的大科学家沈括。沈括的科学研究工作广泛涉猎到天文、数学、历法、物理、化学、地理、矿物、生物、医学、冶金、工程、建筑、文史、考古等等,而且在很多学科都有重要成就。

英国科学史学家李约瑟博士称沈括是"中国科学史上最奇特的人物",并把沈括的名著《梦溪笔谈》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沈括在数学上也有很高的造诣和杰出的贡献,日本数学家三上土夫称:"沈括是这样的人物,在全世界数学史找不到,惟有中国出了这一个人,我把沈括称作中国数学家的模范人物或理想人物,是很恰当的"。沈括还是一位热爱祖国、关心民众的杰出政治家。沈括利用外出考察、屯兵守边、兴修水利、制图等多方面的考察和研究,为祖国天文学和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沈括

日月形状与地磁偏角的发现

沈括做司天监长官的时间最长。司天监这个衙门相当于今天的天文台,主要负责观测天象和推算历书。沈括在司天监任职期间非常重视实测,亲自参加实际的天文测量,推荐精通历法的新人卫朴参加修订新历法;他很重视观测仪器的改进,亲自动手研制,并写了《浑仪议》、《浮漏议》、《景表议》等文章。由于悉心观察和认真研究,他对许多天文现象和天文学问题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有一次,一位官长问沈括:"日和月的形状,到底应当说像一颗弹丸,还是说像一柄团扇?"沈括肯定地回答说日月形状像一颗弹丸(用现代科学语言来说,就是日月的形状为球体)。他还举出月亮的盈亏变化来作验证:"月本无光,犹银丸,日耀之乃光耳。光之初生,日在其旁,故光侧面所见才如钩,日渐远则斜照而光稍满。如一弹丸,以粉涂其半,侧视之则粉处如钩;对视之,则正圆。此有以知其如丸也。"沈括对日月为球形的说法虽非首创,但较前人的解释更加直观,更加确切。沈括在回答为什么不是每逢朔望都发生日月食的问题时,用非常简练的语言,通俗地解释了白道与黄道的不重合,而是存在一个很小的交角的道理。他说:"黄道与白道,如二环相叠而小差。凡日月同在一度相遇,则日为之食,正(在)一度相对,则月为之亏。虽同一度,而月道与黄道不相近,不相同;同度而又近黄道、日月之交,日月相值,乃相陵掩。"沈括在这里虽未说出两道相交的数值,但他所说的道理与现代科学的解释是一致的。他还发展了前人的学说,指出了交点退行的规律,即黄道与白道的交点沿着黄道西移,每月交点后退(逆月运行)1°多。虽然古时1°与今1°不完全相同,但在900多年前能计算得如此精确,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北宋时期,我国已经有了制造指南针的材料和技术。在使用指南针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了地磁子午线和地理子午线之间的微小差别,沈括将这一发现也记录在他的名著《梦溪笔谈》之中。他写道:"万家用磁石磨针锋,就能够指南,不过常常稍微偏东,不是完全向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地磁偏角记录。它虽未说明地磁偏角的大小,但其发现至少比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时发现磁偏角早400年。此外,沈括一生从事新历法的研究,晚年时提出了一个彻底改革历法的大胆设想,主张完全废弃阴历,采用阳历,以便从根本上解决历日和节气脱节的现象。他认为,四时季节的产生,主要是节气变化的结果,同日月的盈亏毫无关系,因而不应以朔定月,以月计年。则应改用十二节气为一年的制度。沈括还利用出使各地督查新政执行情况和出使契丹等机会,在各地进行地质、地貌、水利等多方面考察与测量活动,对我国地质、地貌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编绘《天下州县图》

1082年,沈括因在延州同西夏的战斗中丢失永乐城而被贬,从此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1085年沈括移居秀州(浙江嘉兴),专门从事编绘地图的工作。编绘一幅反映宋代疆域卖际状况的地图,是沈括多年的愿望。移居秀州后,他用了两年时间,将地图编绘完成,终于实现了多年的心愿。

沈括所绘地图名叫《守令图》。又名《天下州县图》。因为该图所绘疆域,全部为北宋王朝权力所及的范围,也包括设置有守、令等官的地方,所以叫《守令图》。这就是说,沈括所画地图是以最新的行政区划为基准,吸收最新颖的资料画成的,因而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这同近代绘制地图采用的原则是完全符合的。除此之外,沈括的地理贡献还有许多。

沈括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杰出的成就,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沈括所处的北宋王朝中央集权,社会较安定,科学技术得到较大发展,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火药三大发明开始用于社会实践,因此形成我国宋元科学发展新高潮的起点。同时,我国东北的契丹和西北的西夏贵族屡屡进犯中原地区,民族矛盾风云激荡。这种社会环境为沈括的科学实践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另一方面是沈括本人的智慧与努力。他重视实践,博览群书,留心观察,严密推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沈括能正确认识并吸收人民群众的创造发明和实践经验,也是他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科学家的故事、名人成才故事的其它文章:

  • 爱因斯坦与司机
  • 泰勒斯:先进思想是打开创新之门的金钥匙
  • 阿基米德:创新故事
  • 沈括: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坐标
  • 达·芬奇:自然科学方面的创新之举
  • 吉尔伯特:双科权威
  • 汤显祖:畅游麻姑山
  • 谢灵运:义赠白银
  • 顾恺之:作画点睛
  • 宋江:宋江看瓜
  • 司马光:挨批评的小神童
  • 澎湃:不吃偷来的石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