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福德光度计
伦福德于1753年3月26日出生在美国的马萨诸赛州。青少年时代家里非常穷,没有念过多少书,只能识一些字,读一些浅显易懂的文章。美国独立战争时,他积极参加了争取独立的伟大洪流。战争结束后便苦心钻研起自然科学。后来到了英国居住,在这里他认识了赛克威尔爵士,这位爵士是个热心肠的人,喜欢助人为乐。看到伦福德勤奋好学,善于探索和思考问题,便资助他学习文化,研究科学,伦福德便步入了科学殿堂。
伦福德在科学上首先研究了流体传热。"对流"这一术语,就是他首先提出来的。他在德国巴伐利亚监督制造大炮时,用两匹马拉动着钻头去钻穿炮筒,发现在两个小时内,12.07千克的冷却水由零度升到100度,立即沸腾了起来。根据这一现象他第一次提出了摩擦可以生热的理论。
反对和否定当时的"热质"学说;热质学说认为热的产生是由于含有热量因素的特技而产生的。伦福德为了得出更科学的依据,他又反复的做了多次多种实验,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这种摩擦所产生的热和所钻孔的深浅或大小,绝对不成比例,但和所用的机械功的量,却成正比例,或者至少是和正比例近似的比例。"这个观点在当时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在这基础上,他把这一发现写成了论文寄给了英国皇家学会。第二年大化学家戴维也做了一个和他差不多的实验。戴维的实验是用了两块冻得很结实的冰块,互相摩擦,经过了几分钟之后冰块融化了。戴维从这个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冰之所以能够融化,是由于摩擦的动作,传递于冰的分子。"揭示了热的本质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这一科学论断进一步证明了伦福德的理论是正确的,也为热学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伦福德没有满足取得的成果,反而在科学的道路上步伐迈的更大,走的更坚实。接着又踏进光学实验的大门。
他首先比较了两个光源的密度,他用两盏灯照在墙壁上,在两个光源的前面,直立起一根木棒,这时墙壁上便出现了两个木棒的影子。这是因为有两个光源的缘故。他又精心地调整了两盏灯的距离,两盏灯具有同样的光度,这样就可以测量出光源离墙壁的距离。这两距离的比就是两个光源强度的比。这种装置,就叫做伦福光度计。用他的名字命名光度计是对伦福德在光学方面的伟大成就的肯定和彰显。
伦福德于1814年8月14日在法国巴黎去世,终年61岁,一个贫苦人家的孩子凭着意志和信念,自学成为有卓越发明的科学家,他的名字永远以伦福德光度计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