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庆来慧眼识罗庚
华罗庚于1910年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数学家,在世界数学界也享有盛名。
华罗庚少年时代是非常坎坷的,15岁时因家庭经济困难,初中毕业就无法继续升入高中,在家整整待了三年,在这三年里他没有荒废学业,以极大的毅力坚持自学,他找了不少数学和自然科学的书籍,一遍又一遍地做数学运算,一个又一个地解开一些数学谜团。18岁的时候,他的一位数学老师王维克发现他有数学天赋,就推荐他到金坛中学担任庶务员,也就是现在的文秘工作人员。然而不幸的是,他在这年患了伤寒症,卧床达五个月之久,从此左腿瘫痪。
但他并不悲观,不气馁,继续顽强地忍着疼痛,扶着拐仗发奋自学。有一次,他发现苏家驹教授关于五次代数方程求解的一篇论文中有误:一个12阶行列式的值算得不对,于是他把自己的计算结果和看法写成题为《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文章,投寄给上海《科学》杂志社,次年这篇文章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这时华罗庚才20岁。就是这篇论文改变了华罗庚的人生道路,当时在清华大学担任数学系主任的熊庆来教授读了这篇论文,大为惊讶,非常欣赏这个人的学识和胆略。四处打听,华罗庚是哪个大学的教授,大家都说不知道,恰好数学系有位教师叫唐培经,知道华罗庚这个人。他告诉熊主任,说华罗庚不是什么教授,而只是一个自学青年。熊庆来爱才心切,并不在乎学历门第,当即托唐培经邀请华罗庚来清华工作。1931年的一天,唐培经拿着华罗庚寄来的照片到北京前门火车站接由金坛来北京的华罗庚。华罗庚就是这样拖着残腿,拄着拐仗,步履艰难的踏进了一流学府清华园。开始,他在系里当助理员,经管收发信函兼打字,并保管图书资料。他仍然是一边工作,一边自学。
熊庆来还让他跟学生们一块去听课。勤奋好学的华罗庚如鱼得水,如饥似渴地学习,仅用了一年时间,就把大学数学系的课程全学完了,学问大有长进。熊庆来对这位年轻人十分器重,有时碰到复杂的计算题就会大声地喊:"华罗庚,过来一下,帮我算算这道难题!"两年后,华罗庚破格提升为助教,熊主任不理睬别人的反对,让华罗庚走上清华讲台,给学生们讲微积分,他讲的有声有色,有条有理,逻辑清晰,很受学生们的欢迎。接着华罗庚就升为讲师;后来,熊庆来又送华罗庚去英国剑桥大学深造。1938年华罗庚学成回国,任西南联大教授,年仅28岁。从20岁到28岁,仅仅8年时间,华罗庚从一个无名小卒学成了大学教授,这里有两条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第一是华罗庚坚忍不拔的自学奋斗;第二是伯乐熊庆来的慧眼识人,鼎力提携。
还有一个有趣的插曲,华罗庚是熊庆来教授识人善任的结果,而陈景润又是华罗庚提携培养的结果。事情是这样的:华罗庚的《堆垒素数论》这部著作出版以后,国内数学界推崇备至,从未有人提出任何商榷的意见。1956年,华罗庚先生收到一封寄自厦门大学图书馆的来信,信中对他的《堆垒素数论》一书的"他利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
致信者是与他当年给苏家驹教授提意见的年龄一样,也只有20岁的陈景润。一个无名小辈竟敢在学术上,给这位蜚声数坛中国数学研究所所长提意见,内心忐忑不安。打消陈景润顾虑的是陈景润的一位老师开导他的一番话:"《堆垒素数论》好比一颗明珠,你做的工作等于把这颗明珠上的灰尘拭掉,岂不更亮!"接着又说:"真正的科学家都会崇尚真理!"果不出所料,华罗庚这位数学大师闻过则喜。
他对陈景润提的意见非常重视,赏识陈景润在学术上敢于与权威争鸣的勇气,更器重他在文章中显露的数学才华。为此华罗庚在中国数学学会召开的一次学术报告会上,特意宣读了陈景润的来信,和随信寄来的关于"他利问题"的论文,并建议邀请陈景润到会。1956年陈景润的幸福从此开始,在华老的积极推荐下,陈景润第一次走上了国内数学界的最高讲坛,报告了自己对数论的研究成果。后来华罗庚把陈景润调到数学研究所。从此,陈景润正式进入了数学的殿堂,开辟了广阔的研究天地,成为新一代的数学家,后来,成为国际数坛上曾以华罗庚为中心的中国学派中的重要一员。
远在1936年,华罗庚刚到英国剑桥大学时,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华,一见面,随意一谈,便感觉到华罗庚比想像中的人更为才思敏锐,学识非凡,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两年中,他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地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了18篇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数学家的聪明智慧和超强能力。
华罗庚在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个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等很多领域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晚年在优选法运筹学等方面有创造性的见解。他有论文二百余篇,专著十本,真称得上是中国现代数学泰斗;成为美国科学院国外院士,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荣誉博士,他的名字已进入华盛顿斯密司———宋尼博物馆,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88个数学伟人之一。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越富裕。但是,他于1950年毅然决然的抛弃优厚待遇回到了祖国。他还写信诚恳希望在美国的学子学成归国,报效祖国。他曾在一封信里写到"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虽然说科学无国界,但每一位科学家都有自己的祖国,应该为自己的祖国贡献一份热和光。华罗庚回国后,去了清华大学,任数学系主任,后来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他继续不遗余力地在数学研究的海洋中拼搏,又取得了许多突出的成绩。他还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数学人才;他为应用数学研究、试验和推广,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华罗庚从一个初中毕业生到戴上数学家的桂冠,走过了一条曲折而辉煌的人生道路。由此可见,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外因和内因的有机结合,终会到达科学的顶端。
科学家的故事的其它文章:
- 爱因斯坦与司机
- 泰勒斯:先进思想是打开创新之门的金钥匙
- 阿基米德:创新故事
- 沈括: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坐标
- 达·芬奇:自然科学方面的创新之举
- 吉尔伯特:双科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