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药房学徒成长为化学教授肖莱马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05 属于: 科学家的故事

肖莱于 1834 年 9 月 30 日出生在德国墨森州的达姆斯塔德城。 他从一个药房学徒和实验室的低级助手, 刻苦钻研、 大胆探索, 攀登上了前人未及的科学高峰, 成为一名响当当的化学专家、大学教授。

肖莱马的父亲是一位勤劳吃苦的木匠, 母亲是个纯朴厚道的家庭妇女。 他们一家十多口人的生活全靠老木匠的辛勤劳动来养活。 肖莱马读完小学, 勉强进了一所职业学校。 在学校里不但各科成绩优异, 而且在化学实验上也表现出了高超的技能和独到的见解。 毕业后由于生活所迫, 他只好到药房当了学徒。 那个时候, 许多药物都是药房自己配制的。 制药必然要涉及到不少的化学试剂和化学设备, 从此他与化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个药房就在乌姆施塔德城。 这里山青水秀,风景如画, 他一有空就去爬坡登山, 观赏大自然的美景,同时还采集植物标本, 摘采草药为人治病。 经过两年的学徒生活, 他进步很快, 考试成绩优良, 从此当了药剂师的助手。 随后, 他又到了海德堡, 在另外一家药房当配药助手。 海德堡文化比较发达, 学习和科研气氛浓厚, 所以,他经常去海德堡大学去听化学课, 打下了一定的文化与化学基础。

肖莱马

1859 年春暖花开之际, 考入了化学家李比希正在任教的基森大学化学系。 但因学费昂贵, 无力支付, 只读了半年就辍学了, 幸亏这时接到一位好友的来信, 邀他去英国, 这年秋天, 这位 25 岁的青年背井离乡, 到英国开始新的生活。到英国后由同学介绍先在罗斯科化学实验室里工作,从事测定恒沸点稀酸溶液组成的专题研究。 两年后, 他又成为欧文斯学院实验室的正式助手, 这时, 他一面给学生讲实验课, 一面正式开始独立的研究工作。

肖莱马非常重视化学分析, 他的特点是以实验为基础,以数据说话, 不盲从权威, 不迷信典籍。 他在多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练就了娴熟的基本功。 他细心观察并记录实验中发生的各种各样细节现象, 他冒着很大的危险去分析生疏的化学品, 在化学实验上, 既勇敢顽强又大胆心细, 因此, 他才完成了许多划时代的发现。 故于 1871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此后又当了欧文斯学院的化学教授, 1878 年又被选为美国哲学学会会员。

肖莱马从当了教授开始, 便一面讲学, 一面写他的科学论著。 在他的著作中, 系统地总结了他的实验经验和研究的心得体会, 给人们以实实在在的启迪。 他发表了四部代表性的专著, 60 多篇论文。 他成功的最大窍门是刻苦学习, 努力奋斗。 他的助手曾回忆说: "肖莱马在授课之后的时间中, 每天下午四点起一直工作到深夜。 他经常跑到图书馆查阅文献, 图书馆的有关著作几乎都被他借空了。所以管理员看见他时就感到 ‘恐惧’ 起来。"

在肖莱马的著作中, 第一个全面系统研究的是有机物的科学分类。 他把有机物分为脂肪族和芳香族两大类。 他是第一个把有机化学定义为 "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化学" 的人。 这些论点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新理论。另外, 肖莱马还主持编写了 《有机化学教程》 和 《化学教程大全》 等书, 这些书籍后来都成风行欧美乃至全球的化学巨著, 是全世界化学家推崇的经典。 他带着疾病,在医院和病榻上完成了最后一部著作 《化学通史》。

1892 年 6 月 27 日, 肺癌夺去了他宝贵的生命, 终年58 岁。 在他教书育人的学院里建成了 "肖莱马实验室", 以纪念他对科学事业的伟大贡献, 寄托了人们永远的哀悼和追思。

 

科学家的故事的其它文章:

  • 爱因斯坦与司机
  • 泰勒斯:先进思想是打开创新之门的金钥匙
  • 阿基米德:创新故事
  • 沈括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坐标
  • 达·芬奇:自然科学方面的创新之举
  • 吉尔伯特:双科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