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成了天文学家的张遂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05 属于: 科学家的故事

人们通常只知道和尚是吃斋念佛。而我国唐朝的和尚一行却是杰出的天文学家。

一行俗名原叫张遂,生于公元683年。他从小就热爱学习,尤其喜爱研究天文学和数学。青年的时候他为了弄懂疑难问题,常常不辞劳苦,到很远的地方去求教。因此,他很快就成为一个非常博学的人。唐代武则天当了皇帝后,其内戚武三思为了扩大自己的权势,听说张遂学问很好,就企图拉拢他。张遂不屑与皇室武三思为伍,便拒绝了他的要求,为了防止受到迫害,就跑到河南嵩山出家当了和尚,取法名一行。

张遂

张遂出家以后,并没有陷入佛教的说教中去,仍然继续钻研科学。为了寻求知识,他常常作为一位游方僧侣走访全国名寺。据记载,他为了学习数学,曾步行数千里到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去请教。公元717年,唐玄宗下诏令叫一行到首都长安来主持修订历法的工作。

为了制定好历法,必须首先测量日、月、星辰的位置和运行情况,而要做到测量准确则必须要有精密的仪器。一行接受修订历法任务后首先在著名机械师梁令瓒的协助下,用了几年工夫制造出了黄道游仪和浑天仪等天文仪器。

黄道游仪是一种测量太阳运行轨道的仪器,利用这架仪器可以测量日、月、星辰在轨道的位置。浑天仪是反映日月运行周期的仪器。在一行等人改进的浑天仪上以周天为象,布列星宿,而且用水力推动下面的轮子,使浑天仪每昼夜自转一周,来表明天上星宿的出没和移动情况。此外,在仪器内还装有大小不等的齿轮,利用水力推动齿轮,带动上面两个木人,每一刻钟击一下鼓,每一个时辰(相当于两小时)敲一下钟。可以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钟表。这些仪器制造成功后,一行开始了大规模的观测活动。

他在全国设立了十几个观测站,按时向长安汇报观察情况,这样,一行掌握了大量的实测资料。一行重新测定了150多颗恒星的位置,发现与古书的记载并不相符。这一发现证明了恒星在宇宙中的位置并不是永恒不变的。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次重要发现。一行的另一贡献是第一次测量了子午线。在古代中国,北称子,南称午,子午线就是南北线。一行利用他创造的一种叫"复矩"的仪器,来显示日影在各个地区冬至和夏至时的高度,以及北天极的高度,从而得出了子午线的弧长。尽管这个结果不甚精确,但在世界天文学史上却是一个创举。

经过大量的观测,一行在总结前人历法的基础上,开始了修订新的历法的工作。经过数年的努力,终于修成了一部新的历书《大衍历》。这部历书较过去的历代历书都精确得多,在当时世界上也是比较先进的历法。据史书记载,当时日本来中国的留学生归国时,携带的重要典籍中就有《大衍历》。

公元727年,一行在刚刚修完《大衍历》后就不幸染病身亡,终年只有45岁。一行不但是一位对我国天文学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学者,也是世界公认的杰出的天文学家
 

科学家的故事的其它文章:

  • 爱因斯坦与司机
  • 泰勒斯:先进思想是打开创新之门的金钥匙
  • 阿基米德:创新故事
  • 沈括: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坐标
  • 达·芬奇:自然科学方面的创新之举
  • 吉尔伯特:双科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