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德的成才之路
巴斯德是人而不是神,他于1822年12月27日出生在法国的多尔城。他是微生物学的创立者,也是预防医学的创立者。是法国著名的化学家。
巴斯德的父亲是一个制革技师,母亲是一个善良勤劳的家庭妇女。所以,巴斯德从小因家境贫寒,就养成了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习惯。他父母尽管经济并不宽裕,但还是克勤克俭,省吃俭用,攒钱供儿子上学。巴斯德在学习中肯求甚解,他常常提一些使知识丰富的人也答不上来的问题。在上小学时成绩就很好,曾得过几次奖品。1843年他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考试得了第四名,他父亲很高兴写信给予表扬和鼓励。父亲也非常好学,每天把儿子寄来的题目做好后,又寄给儿子修改,一直保持着与儿子同学习共进步的优良传统,父亲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是儿子成才成功的强大动力。
巴斯德从青年时代就立志要当一名化学家,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取得生理学学士学位后,他继续攻读化学博士学位,并以优异成绩获得了博士学位。在求学期间,他节衣缩食,把生活费用维持到仅能勉强活下去的最低限度,把节省下来的钱用于研究。为此,他经常饿得身体发虚,胃部发痛。毕业后,巴斯德一边教化学课,一边继续研究结晶体。他花费了将近5年的时间,第一次发现了有机化合物的旋光异构现象,为现代生物化学奠定了基础。
巴斯德在向科学的顶峰攀登中,有一种废寝忘食、不畏艰险的精神。他非常热爱他的研究工作,1849年5月29日是巴斯德结婚大喜的日子,人们纷纷前来贺喜,可唯独不见新郎,大家只好分头去找,最后终于在学校的实验室里找到了正在做实验的巴斯德。
巴斯德在学校对实验极为重视。学习中,凡是老师所讲的,不管什么定理、定义之类的概念,他总是想亲自证实一下才心满意足,他这种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得到了全校师生的钦佩。后来他认识了一位诗人兼科学家劳伦。劳伦是巴都学会的教授、科学院的通讯员。此时,巴斯德对结晶学已经有所研究。后来得到了劳伦的指导与帮助。他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题目是《石酸和酒石酸》。这篇论文发表后,巴斯德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名声逐渐大了起来。后来成为举世瞩目的微生物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