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格纳创立大陆漂移学说
自古以来对于地球上大陆的几大板块是怎样形成的众说纷纭,而魏格纳创立了大陆漂移学说,较有说服力。
魏格纳生于1880年11月1日,他从小就十分富有冒险的气质。为了能冒险去爬山涉水,魏格纳认真地锻炼身体。他经常在风雨天站在外面让风吹雨淋,大雪天在外面挑战严寒,徒步旅行,长距离竞走等等,都是他的拿手好戏。
他准备去北极探险,但父亲坚决反对他的计划,并且希望他能考入神学院,找一个稳稳当当的工作。父亲很愿意让魏格纳接自己的班。父子二人经过互相让步,最后魏格纳上了大学的气象学专业。1905年,魏格纳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气象学博士学位,主攻高空气象学。他的求学经历就仿佛他的历险性格一样,他先后在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因斯布鲁克大学求学,1908年到马堡物理学院任教,讲授天文学和气象学。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魏格纳应征入伍,1915年受伤,便回到家里。之后在汉堡大学和格拉兹大学担任教授职务。
1906年时,魏格纳冒险的性格使他与弟弟二人共同驾驶高空气球,连续飞了52个小时,创下了一项新的世界纪录。北极虽然没去成,但是他还是参加了探险队,去了格陵兰岛,他对那里的冰山赞叹不已,这是在1912年。1910年,魏格纳看世界地图时,就发现了大西洋两岸的海岸线轮廓十分相似,但他并没有认识到这点的重要性。到了第二年的秋天,魏格纳在一本著作中得知了有人认为大陆相逢这个观点,不过文章作者只认为巴西和非洲曾经有过陆地是相连接的,并且从古生物学角度找到了证据。
这一下魏格纳被启发了,他到处搜集资料,利用业余时间专攻地理。在他的脑海中,有一个景象深深地刻印着:格陵兰的冰山,慢慢地移动。由此他想到大陆会不会也是在移动的呢?在这个思路下,他查看地图,发现几块大陆之间有互相吻合的海岸线。1912年1月6日,在法兰克福地质学会上,魏格纳宣读了论文,做了关于"大陆与海洋起源"的演讲,第一次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一战的爆发打断了魏格纳的研究,负伤回家后,他反而有了充足的时间。整理好资料后,他写成《海陆的起源》,系统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大陆漂移说认为:在距今约两三亿年前,即古生代时期,大陆是一个整体,泛称大陆,渐渐地,经过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以及潮汐力的影响,原始大陆分崩离析。破裂的块像漂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一样逐渐分离移动,花岗岩层在玄武岩层上作水平漂动,过了很长时间,就是我们现在所见的大陆样子。
魏格纳说:"这个学说的最重要部分是设想在地质时代的过程中大陆块有过巨大的水平移动,这个运动即使在今日还可能在继续进行着。"大陆漂移说的缘起,是南大西洋海岸线的惊人的相似,1858年斯乃德尔的想法就是把非洲、美洲连在一起,他绘制了一幅大陆复原的地图。光提出观点还不够,关键在于证据。魏格纳在古生物学、地质学以及古气候学三个方面寻找大陆原本是连在一起而后分开的证据。
首先从古生物学看,被大海大洋分开的大陆生物,有着久远的亲缘关系。生物学证明,相同的生物品种不可能独立在两个不同的差异较大的地区形成,而是起源于同一地区,然后再传播。例如大约2亿至3亿年前,印度、非洲和南半球发现的植物化石都是舌羊齿类,这些植物跨越万里大洋进行分布是不可能的,而只有原先在一起,而后被分开才是我们现在发现的情况。从地质学上看,各大陆地质构造的吻合也是强有力的证据。魏格纳采用拼接的方法,发现两岸的岩石、地层可以接起来。
魏格纳是专业学习气象的,所以提出了古气候的证据。主要指出了两极地区曾有热带沙漠,而赤道地区有冰川痕迹。这个道理像把一张撕碎的报纸按其参差不齐的断边拼凑拢来,如果看到印刷文字行列恰好相吻合,就只能认为是连接在一起的。魏格纳学说提出之后,引起朝野震动。因为那时人们信奉的是大陆固定学说,魏格纳的学说对于人们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
1926年,美国召开了一次大陆漂移的理论讨论会,共14名著名地质学家进行了投票。结果是2人弃权,7人反对,5人赞成。作为业余出身的地质学人物,魏格纳被否定了。魏格纳的理论没有完全被否定,他的《海陆起源》再版三次,被抢购一空,翻译成英、俄、日、法多种文字,学术界都得知了大陆漂移的思想。魏格纳再度考察格陵兰岛,他已经测出了格陵兰岛仍在漂移。
1930年11月2日,魏格纳第四次考察格陵兰岛,没想到,他竟然一去不返了。在大风雪中,他累倒在地上,长眠于冰雪之中。人们纷纷寻找这位令人尊敬的勇敢的探索者,直到第二年的4月份,才发现了他的遗体,终年50岁。魏格纳去世以后,由于这位中坚力量的消失,再加上传统观念过于强大,大陆漂移说暂时消沉,失去了声音。然而真理终有复出时,后人完善了魏格纳的理论,从20世纪50年代起,由古地磁学起,大陆漂移说复兴,成为目前的主导学说之一。他必定开辟了大陆形成的新径,人们还需继续前进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