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烨:智除鳌拜
玄烨(1654—1722),即清圣祖,爱新觉罗氏,清代皇帝,年号康熙。少年时受祖母孝庄皇太后的格外钟爱与调教,培育了他日后作为帝王不可缺少的品质与气概。顺治十八年(1661年)即位,康熙六年(1667年)亲政。亲政后,宣布永停圈地,准许壮丁"出旗为民",又奖励垦荒,蠲钱免粮,任用靳辅、陈潢治理黄河,规定"额外添丁,永不加赋";设立南书房掌票拟谕旨,加强皇权;平定吴三桂等的三藩之乱;派兵收复.....;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两次发起雅克萨反击战,沉重打击沙俄侵略军,签定《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使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智除鳌拜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即位时年仅八岁。按照古时候的规矩,"皇帝年幼,须由顾命大臣辅政",所以辅助小皇帝的顾命大臣便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人,其中鳌拜最为专权,他见康熙年幼,就不将小皇帝放在眼里,明目张胆地自行其是。
康熙五岁时就会写诗,才华出众,亲政后他便发觉鳌拜处处与自己作对,将来一定是个心腹大患,于是便早作准备。他把一些满洲贵族的子弟召进宫中,私下请人教他们练习武艺,好作为自己的亲信侍卫。
鳌拜大权独揽,为了防止有实力的大臣接近皇帝,就不断派人观察宫中的动静,稍有不合自己心意的人,他就进宫找借口将其撵出宫去,要使康熙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这样自己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他见康熙和一些孩子成天在玩摔跤的游戏,并不觉得对自己有何威胁,反而认为康熙胸无大志,只知玩耍,于是便放松了警惕。其实,康熙的文才和武艺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只是鳌拜还被蒙在鼓里罢了。
一次鳌拜称病,几日都不来朝拜皇帝,康熙知道后便带了一个随从来到鳌拜府中探听虚实。他来到鳌拜的卧室,发现鳌拜的席子下藏有利刃,知道鳌拜心怀叵测。但他很能沉得住气,非但不加责怪,反而安抚道:"满洲勇士,身不离刀,乃是本色。"鳌拜听了,就更不将康熙放在眼里了,反认为他是个小糊涂虫。康熙回宫后,将那帮小侍卫找来,说:"现在已处于危急关头,你们听我的,还是听鳌拜的?"那些侍卫早就不满鳌拜欺上压下的行为,个个义愤填膺地喊道:"我们听从皇上的!"康熙便将想到计策告诉他们。
几日后下旨召鳌拜进宫,鳌拜不知是计,毫无准备地来见皇帝。康熙命侍卫们玩摔跤游戏给鳌拜看,他们摔着摔着,便靠到了鳌拜身边,这个抱腿,那个揿手,一个抓住头,一个揽住腰,顿时将鳌拜掀翻在地。鳌拜号称"满洲第一勇士",力大无穷,他猛一挣扎,就将那些侍卫掀落在地。这些侍卫都忠于康熙,尽管敌不过鳌拜,仍死命纠缠不放。在这危急关头,康熙拿出藏在袖中的匕首,一刀刺进鳌拜的胸中,侍卫们蜂拥而上,将鳌拜擒住。康熙当即宣告:鳌拜谋反,押入大牢候审。然后又剪除了鳌拜的党羽。
大启发
康熙亲政时,年仅十余岁,但他在剪除鳌拜时,可谓是部署周密,沉着机智,处理得当,不失分寸,从而初露其胸怀谋略、临机果决的政治家风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遇到强大的对手时不可力敌,只有采取智取的办法。因此当我们在佩服康熙胆略的同时,也不得不佩服他的谋略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