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弼:巧用美马计
李光弼(708—764),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人,唐代名将。契丹族。李光弼为人沉稳果敢,善骑射,能读史书,少年从戎,有雄才大略。天宝元年(742年),任左卫亲府左郎将,后升安北都护、赤水军使等。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造反时,他在郭子仪帐下任左兵马使,随军东征。十五载李光弼任云中太守、摄御史大夫、河东节度副使、知节度使,与郭子仪共同进兵河北,打击叛军,收复十余郡。至德元载(756年)七月,唐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南)即位,任命李光弼为户部尚书、北都(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至德二载,他于太原大败史思明,被授予兵部尚书、中书门下平章,封魏国公。乾元元年(758年),他和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围攻邺城(今河南安阳),由于指挥不统一而失败。上元元年(760年)十一月,李光弼收复怀州(治今河南沁阳)。"安史之乱"后,李光弼官拜太尉、侍中、河南副元帅、开府仪同三司,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宝应元年(762年),进封临淮郡王。广德二年(764年),李光弼卒于徐州,赠太保,谥武穆。
巧用美马计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率领的叛军打到了河阳(今河南孟州南)附近,唐朝大将李光弼在此镇守。这一天,他带领卫兵,出了南城门,来到黄河岸边。
原来这几天,守城的士兵都在纷纷谈论,说对岸叛将史思明的军队是如何的兵强马壮,还说他们有数不清的剽悍战马,每天都赶到对岸河边的沙滩上洗澡。李光弼听后很是担心,情况究竟如何呢?李光弼决定亲自出城观察敌情。果然,黄河南岸的沙洲上,有许多健壮高大的战马,史思明的官兵们有的在河边用刷子给马匹刷洗,有的在遛马,有的牵着马匹啃食沙洲上的嫩草,好不热闹。
李光弼一眼就看破了史思明的用心:哼!反贼想用这些马来炫耀自己的实力,动摇我军心,我不能让他的阴谋得逞!得想个办法将那些马匹弄过来。回到城中,召集下属商议,经过讨论,加上李光弼的周密部署,一个大胆的夺取敌马的方案形成了。
第二天,李光弼下令以高价收购百姓带驹的母马,不出几日便征集了五百匹母马和小马驹,在叛军又把马赶到对岸河边放牧时,叫士兵将母马全部赶到南城外的黄河岸边。并特意关照,将小马驹全部拴在城内,不准跟母马一起出城。正在奶驹的母马被强行牵到城外后,因挂念城中的马驹,所有的马匹都一个劲地嘶叫,它们无法见到自己的亲生骨肉,便使用这叫声来表示离别之情。这叫声引起了对岸公马的注意,它们仰起头来向河这边张望。不知哪匹公马首先动了情,先是跟着对岸的母马叫唤,继而便下河向这边游来,其余的公马一见有了带头的,便纷纷叫唤着游向北岸,放牧的士兵拦也拦不住。
不大一会儿,南岸的一千多匹马,全数向北岸游来,唐军的赶马人见状,忙松开缰绳,那几百匹母马撒脚就往城中跑,去找自己的驹子了,敌人的马也随那批母马跑将起来。等敌人派遣大队人马来拦截时,所有的马都已进到城中了。李光弼巧施"美马计",没费一兵一卒便夺得了叛军千余匹良马。从此李光弼的骑兵大增,使叛军吃了不少苦头。
大启发
读完故事,我们不禁会为李光弼的"美马计"大为喝彩,喝彩之余,更令我们深受启发的应是李光弼那种在敌人强大的势力面前,冷静沉着,抓住关键,不失时机地主动出击,给强大的敌人以重大打击的气概。其实无论什么样的困难都有它迎刃而解的方法。重要的是一个人要在困难面前沉着冷静,在处于被动的情况下,也要不失时机地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奋力反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变被动为主动,达到取胜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