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巧施反奸计
朱元璋(1328—1398),即明太祖,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明王朝建立者。生于贫苦农民家庭,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觉寺为僧,后参加农民起义军。朱元璋本人胸怀韬略,深谋远虑,善于驾驭战争,掌握主动权。他号令严明,军容整肃,在群雄对峙中,巧择战机,各个击破,使自己的实力逐步壮大,于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即皇帝位,立国号大明,建都应天(治今江苏南京),设大都督府(后改为五军都督府)为全国最高军事机关,由皇帝亲掌兵权。从此时起,朱元璋运筹帷幄,广采众议,对内严格治军,完善军制,练兵育将,强调将领要识、谋、仁、勇兼备,对外施以攻抚兼施之策,且在每战中都能持重用兵,力避两面受敌,并适时集中兵力歼灭敌人。在通过长达二十二年之久的艰苦斗争后终于统一全国。
朱元璋一生主张寓兵于农,且耕且战,使国家始终保持着强大的武装力量,其军事思想对后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巧施反奸计
元朝末年,因为赋税的增加和各地官府的压榨,老百姓被逼到了水深火热的地步。各地农民纷纷团结起来形成一支支反元队伍。在当时,队伍最为强大要数郭子兴的这一支。贫民出身的朱元璋投奔到郭子兴的起义军中,在战斗中朱元璋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组织才能,受到了郭子兴的赞赏,被委以重任。没几年,起义军攻克滁阳,进城后分田分粮,郭子兴也在滁阳称王,在对众将封官加爵时,把部下数万人马都交给朱元璋统领。此时的朱元璋便成了握有兵权的实权人物。这件事引起了郭子兴两个儿子的嫉妒,他们以为朱元璋妨碍了他们的事,害怕一旦老头子撒手归天,他们斗不过朱元璋,到时继承不了王位。但他们俩又没有什么大本事,只是凭着父亲积下的功德,享受起义成果。对这个眼中钉、肉中刺、心里疙瘩,他俩一商量,决定非将其除掉不可。于是便诬言陷害,没想到却被郭子兴斥责了一顿。明争硬拼,无异于以卵击石,在用尽许多阴谋诡计都不能奏效后,他们便决定用毒酒害死朱元璋。朱元璋得知他们的阴谋后,仍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和平时一样与他们称兄道弟,笑颜相待。他们俩还以为朱元璋被蒙在鼓里。
有一天,他们俩约朱元璋外出打猎。来到城外,看到白云碧天、青山绿水,风景真是美丽,但他们三人各自都有心事,都没有兴趣赏景游玩。他们就这样行行走走,气氛非常压抑沉闷。突然间,沉默的气氛被一阵马嘶声给打破了,两位郭公子回头一瞧,只见朱元璋跃马而起,抬起头对着天好像在看什么东西似的。但他们抬头举目,天上除了白云外,什么也没看到。这时,猛听朱元璋对着他们大骂道:"刚才空中的神仙告诉我说,这次你们想用毒酒害我!可我在什么地方亏待过你们呢?"说完勒马转身就要往回走。两位郭公子连忙将朱元璋拦住,口中告饶到:"都怪我们鬼迷心窍,苍天在上,今后我俩如再有此心,便叫我们不得好死!"朱元璋心中暗自好笑,表面上还装着怒气未消的样子:"这次我便不追究了,但你们得将良心放正!"他们连声说是。其实,这两个家伙心肠虽然狠毒,但他们非常迷信。朱元璋就是利用这点,略施小计,就将他们俩制服。而两位郭公子却还被蒙在鼓里,从此再也没敢有谋害朱元璋的念头。
大启发
朱元璋知道郭子兴的两个儿子对自己心存陷害,但他并没有马上点破,他抓住了两个人迷信的弱点所在,采用无中生有的办法,用神仙告诉自己的话来点破两人心中的诡计。其实世界上哪有什么神仙啊,但朱元璋的办法是成功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处理不利于自己的事件,一定要沉着冷静、机智灵活、随机应变,善于抓住时机,因时、因地、因人采取灵活方式,来达到一个较理想的效果。无疑,朱元璋正是通过这样的办法,不但保全了自己,而且还治服了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