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炸死脱险
李广(?—前119),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人,西汉名将。少年从军,骁勇绝伦,尤善骑射。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匈奴大举进扰边关,李广因善射立功而升为郎中。后由于屡立军功,他被任命为右北平郡太守,负责对匈奴的边防。他杀敌英勇,令敌人闻名丧胆,称他为"飞将军",多年不敢再发兵南侵。
李广一生跟匈奴打过七十多次仗,战功卓著,深受官兵和百姓的爱戴。他虽然身居高位,统领千军万马,而且是保卫国家的功臣,但他一点也不居功自傲。他不仅待人和气,还能和士兵同甘共苦。每次朝廷给他的赏赐,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部下,就把那些赏赐统统分给官兵们;行军打仗时,遇到粮食或水供应不上的情况,他自己也同士兵们一样忍饥挨饿;打起仗来,他身先士卒,英勇顽强,只要他一声令下,大家个个奋勇杀敌,不怕牺牲。
诈死脱险
西汉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年),汉骁骑将军李广出雁门关打击匈奴,因对方兵多且来势凶猛,汉军准备不足,吃了败仗,而且李广还成了匈奴的阶下囚。李广心想:自己被俘不说,看着手下一个个情同手足的士兵倒在血泊之中,心中真不是滋味。
李广在战斗中身负重伤,两只手臂各挨了一刀,而且左肩还给射了一箭,入肉又深,伤口血流如注,因失血过多,李广的脸色发白。此刻躺在匈奴骑兵带来的一个绳子编织的大网兜里,被架在两匹马中间,边拖边走。因为匈奴主单于早就知道李广是员猛将,在双方大战开始之前就下了命令:"这次一定要活捉李广,到时给我送来。"不然此刻李广可能已经被匈奴兵所杀。此刻的匈奴骑兵们得意洋洋地瞥着李广,撇着嘴讥笑道:"李广,你可是大名远扬的飞将军啊,现在也落到了我们手里,这回我们大王要请你喝酒,你不吃敬酒可就得吃罚酒了!"李广紧咬牙关,一直紧闭着双眼,一声不吭地装死,各种念头却在脑中飞速转动:找准机会,快速逃脱!
匈奴骑兵斜睨着李广,发现他的眼皮一直未动,便渐渐麻痹了。就这样,匈奴骑兵耀武扬威地走了十多里路。一路之上,唠唠叨叨地嘲笑着李广。这中间,李广偷眼斜视,发现路旁有一名匈奴骑兵胯下是一匹好马,而且离自己很近,马上心生一计:何不施个夺马脱身之计!
李广瞅准机会,利用突然颠簸的劲儿直直跳起身子,飞身扑到旁边那敌兵的马旁,顺手夺过那个匈奴兵手中的弓箭,匈奴兵尚未反应过来已被重拳击落马。李广翻身上马,掉转马头飞快地跑了起来,而这些都是在电闪雷鸣般的一刹那间。匈奴士兵一片骚动,等醒过神来,李广已在几十米之外了,匈奴兵便在后面紧紧追赶,李广一边猛夹马背狂奔,一边抽出那骑兵留下的弓箭,弓似满月,箭似流星,连射几箭,几个匈奴兵应声倒毙于马下。
其余的匈奴兵惧于李广手里的弓箭,害怕丢掉性命,而放慢了速度。就这样,李广慢慢甩掉了追兵,死里逃生,回到自己的队伍之中。
大启发
飞将军李广虽然被俘且身负重伤,但并未丧失斗志,他一直在想办法逃脱,终于趁敌人不备之机,抢得敌人的马匹,回到本部队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身处险境,不应乱了方寸。要寻找新的时机,快速作出反应,果断决策,及时采取灵活而有效的措施,从而摆脱险境。
一个人遭困遇围的时候,只要不气馁,抓住有利时机,凭借自身的技能,将其施展出来,就有突围成功的希望。但一定要迅速、敏捷、灵活、准确地作出判断,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