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巧遇案情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05 属于: 科学家的故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世称荆公,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庆历年间(1041—1048)中进士。嘉祐三年(1058年),提出变法主张,建议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强化统治力量,以防止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熙宁三年(1070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由于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九年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

他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主张设置专局,纂修各经新义,用来诵读。其中,《》《书》《周官》三经新义最为重要,《周官新义》尤能阐发新政理论。他的诗文大都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散文雄健有力,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隽永清新。词虽不多却风格高峻,著有名作《桂枝香·金陵怀古》。所著有《王临川集》等。

王安石

巧遇案情

北宋庆历年间,王安石来到麻姑山游览,顺便拜访故友。就在他上山的这一天,山上正好发生了一起兄弟殴斗的事件,并闹到族长那里,要求调解。

族长是一个昏庸无能的人,只是因为会巴结知县,才当上了族长。他经常在乡邻面前吹嘘说知县是他的先生,以此来吓唬普通老百姓。他问这俩兄弟为什么争吵,兄弟俩相互指责说对方多分了父亲的遗产。族长一听,半天的时间都说不出一句话来。该如何断呢?想来想去,就大喊道:"双方交出多分的财物,不然,我就送交给知县大人,严加惩处。"

这俩兄弟尽管给推回去了,可事情并没有搞清楚。族长正在琢磨,忽然听见有人跑来报告:山下来了一顶轿子。族长听了大为惊喜,连忙问:"轿子到了什么地方?"那个人回答道:"已经到了半山处。"这族长一边吩咐准备酒筵,一边快速地跑下山。刚到了半山亭,果真就看见一顶轿子上来。他气喘吁吁地高喊:"半山———先生———歇息!"声音在山谷里不停地回荡。坐在轿内的王安石听到叫声"半山先生歇息",误以为是好友接他来了,因为"半山先生"是他的号名,只有挚友乡亲才知道。因此,便下令停轿。

王安石走下轿来,族长一看,惊慌了起来。原来不是本县的县令。他错叫了名号,有戏弄官员之罪!族长吓得连忙下跪,叩头谢罪。王安石将族长扶起来,并邀请他坐在半山亭的石墩上,向他询问起当地的风俗、民情。族长见这位官员没有一点官架子,也就大胆地将刚才那件兄弟斗殴案详细地陈述了一遍,请求王安石去"煞煞邪"。王安石考虑了一会,就叫族长附耳过来,低声告诉他断案的方法。族长一听,连称"大人高见,大人高见!"便辞谢而去。

族长回到村子后,立即召见那兄弟俩。这兄弟俩已经知道族长去半山亭迎接县令的消息,听到族长传讯,以为县令在族长家,吓得魂不守舍,一见族长就低头下跪。那族长坐在一把交椅上,把桌子拍得噔噔直响,大喝道:"你们兄弟俩都说对方多占了父亲的遗产,现将你们两家所有的财产封存,然后相互调换,哥哥拿弟弟的,弟弟拿哥哥的!"

族长刚刚宣布完判决,弟弟没有意见,哥哥却凉了半截。原来,是他私自多占了遗产,这一对换肯定吃大亏,便只好向族长坦白悔罪,自动退出了多占的财产。因此,一件疑难案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村里人开始对族长刮目相看起来,议论道:"想不到族长肚子里还真有点货色呢!"可他们哪里知道,其实这是王安石教给他的办法。

大启发

故事中的族长能够使出办法解决兄弟两人平分遗产的问题,完全是得益于王安石给他出的良谋。族长的这种处理结果在深受村里人的赞叹的同时,更使人赞叹不已的恐怕是王安石本人了。生活中难免会出现的各种预料之外的问题,此时我们就应该沉着冷静,要像王安石那样,从全局来看问题,找到其漏洞所在。任何疑难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去采取一些适宜的措施,将问题解决掉,并使其完善化。

 

科学家的故事的其它文章:

  • 爱因斯坦与司机
  • 泰勒斯:先进思想是打开创新之门的金钥匙
  • 阿基米德:创新故事
  • 沈括: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坐标
  • 达·芬奇:自然科学方面的创新之举
  • 吉尔伯特:双科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