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敲断棉尖
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上海人,明代科学家。从政达三十余年。不过,徐光启最重要的贡献不是在官场,而是在科学上。
徐光启是我国最早接受并系统地引进西方科学技术的先驱之一,特别是在水利理论、数学知识等先进科技方面,徐光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还翻译了大量的西方著作,主要有《泰西水法》、《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其中的《泰西水法》是依据熊三拔给他讲解的西方水利科技系统整理而成的一本著作,是我国最早详细地介绍西方近代水利科学技术的专著之一。在徐光启最重要的著作《农政全书》中,不仅记载了他对当时水利科技的系统归纳,还有他对水利思想的集中陈述,这使该书成为了当时我国农业科技的集大成者,也使徐光启成为当时总结水利科技成就的卓越代表。
巧断棉尖
徐光启小的时候,特别喜欢读书,对读书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不过,他读书的时候从来都不满足于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开动脑筋,时时刻刻注意从生活中学习更加广泛、有益的知识。
那是在一个盛夏的下午,当时的天气非常的热,当小徐光启认真地读完书后,已经被火热的太阳烤得汗流浃背了。为了轻松一下,他就迈着欢快的步伐,兴高采烈地来到自己家的田里散心。这块田里种的都是棉花,棉株已经长到半米多高了。徐光启被雪白的棉花深深地吸引住了,他认认真真地观察着。到了后来,他索性将自己的裤脚卷起,伸手掐掉了一棵棉花的尖顶。徐光启拿着刚掐下的尖顶很认真地思考了一下,忽然茅塞顿开,他点了点头,竟然认真地摘起一棵棵棉株的尖顶来。
这个时候,恰好父亲来给棉花浇水,看见小光启正在田地里尽情地摘棉尖,不禁大怒。他大声地喊道:"光启,你这是在干什么啊!"父亲还从来没有对徐光启这样发过火,小光启被吓坏了,他赶紧从田地里走出来,跑到父亲面前,小声地问:"父亲,什么事惹您这样生气呀?"父亲很是气愤地斥责道:"你这个孩子是怎么了?读书读傻了吗?好好的棉花,你为什么要把棉株尖顶都摘掉呢?咱们家可就靠着这些棉花过日子呢,你把棉花弄死了,我能不生气吗?你这个孩子淘气也不能这样淘法呀!"
徐光启听了恍然大悟,他微笑着对父亲说:"原来是这样呀。父亲,这你可就错怪我了。昨天,我在放学的路上看见一位老爷爷也在田里摘棉花顶芯,就觉得特别奇怪,他告诉我,大暑过后,立秋马上就要到了,这个时候棉株再往高里长还是会分枝生叶,但是,新生长的枝叶根本就不会结棉桃,而且它们不仅不会结棉桃,还会耗费大量的养分。如果我们能够摘去它顶上的冲天芯,就可以省下很多的养料,这些养料就可以让已经长出的棉桃更结实、更丰满。今天,我读完书来到田地里,突然就想到了老爷爷昨天对我说过的话,所以,就学着老爷爷的样子摘起了棉株的尖顶。"听了儿子的这一番话,父亲也醒悟了过来,不仅没有继续埋怨徐光启,反而也下地和徐光启一起干了起来,这一年,徐光启家地里的棉桃又大又白,增产了二三成。
大启发
在汉语中,关于"有心人"的说法有很多,如"功夫不负有心人"、"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等等。可见,"有心"是事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干任何事情都要做一个有心人。我们在生活中要处处留心,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因此青少年应敢于有新奇的想法,跳出常规,不满足于书本,不被生活中的一些习俗所束缚,才能在人生成长的过程当中涌现出灵感与创意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