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应星:绝不迟到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05 属于: 科学家的故事

宋应星(1587—1661),字长庚,江西奉新人,明末清初科学家。万历四十三年(1645年)中举。后来,由于屡次赴京赶考都没有考中进士,所以逐渐对功名冷淡了起来。崇祯七年(1634年)担任袁州府分宜县教谕一职,崇祯十一年升汀州府推官。

他在担任分宜教谕期间,撰成《天工开物》一书。

《天工开物》是一部系统地记载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成就的伟大巨著。这本书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先后被翻译成日、法、德、俄等多种文字。达尔文将其称为"权威著作"。编写《中国科技史》的英国学者李约瑟称宋应星为"中国的狄德罗"(狄德罗是因编写《百科全书》而具有世界影响的法国学者)。中国科协纪念的中国古代八大科学家中,宋应星名列其中。1987年,宋应星纪念馆在奉新落成。

宋应星《天工开物》

决不迟到

小应星和哥哥宋应异进入青少年时代后,对家境的窘迫、生活的艰难、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感触很深。

一天,小应星两眼满是泪水,紧紧地握着哥哥的手,小声而又坚决地说:"哥哥,我们一定要考举人,中进士,将来光宗耀祖。"应异激动地搂住小应星,声音颤抖地说:"好弟弟!我们两个互相鼓励、帮助,在科举求仕的道路上并驾齐驱吧!"小应星弟兄俩在邻居和庆爷爷的家塾里读了八年的书。渐渐地,和庆爷爷老了,不能再教导他们俩了,于是,就让他们随隔房叔叔国祚继续学习。宋国祚博览群书,精通词曲赋。不过,他把功名看得很淡,满腹经纶都用来教育孩子,并不追求科举当官。小应星有这么一位好叔叔,学问自然长进不小。

一天,应星的身体不适,等起床后赶到学堂,早自习差不多就快结束了。每天早晨,在自习时间里,国祚老师都要求学生们熟读七篇新课,然后考察学生是否已经背熟了。应星跨进讲堂的时候,看见他的哥哥应异正被国祚老师点名起立,要他背诵刚刚自习过的新课。应星不停地喘着粗气,头疼脑热顿时就被课堂的紧张气氛给吓没了。他还从来没遇到过这种尴尬的场面呢!因为没有得到老师的允许,迟到的学生是不能擅自入座的。于是,应星只好站在书房的门口,等待老师的训斥。

应异背诵得非常流利,没有出现一丁点儿的错误。刚刚背诵完,国祚老师就称赞了应异几句,紧接着,他的脸色大变,刚刚还飞扬的双眉立即就紧蹙成一团,对应星说:"你既已迟到,还不赶紧当堂背诵这七篇新课!"没想到,应星背诵课文就像川流不息的河水,抑扬顿挫,一气呵成。国祚老师惊讶极了,拍案叫绝。可这声响却把小应星给吓坏了。应星"扑通"一声双膝跪在了地上,听候国祚老师的责罚。

国祚老师转惊为喜,当即安慰小应星道:"你是什么时候自习了这七篇课文的,为什么会背诵得这样流畅呢?"应星赶忙应答道:"我哥哥应异刚才背诵的时候,弟子就站在一旁静心地聆听,就像是在做梦一样,每一句都记在了心里。因此,背诵起来如梦初醒,一字一句都熟稔如常。"

从此,国祚老师对应星更加喜欢,遇到人就夸他年少聪明,智力非凡。小应星在国祚老师的激励下,更是发奋攻读。《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传》、《春秋穀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等"十三经"儒家经典,张载朱熹周敦颐程颐四大理学家的著作,他都刻苦地去钻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可以说,不管是周、秦、汉、唐、五代十国的史籍,还是诸子百家的著作,应星无不精通,并不拘泥于死读。

大启发

一个人的成就,不是别人给予的,更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靠自己的努力、勤奋争取的。

学习的关键在于"肯学"和"敢学"。如果你的愿望是成为一名有成就、有才能,让人敬重的人物,但你又不肯,或不敢去学习,最终还是会一事无成。因此,要想成为有才能的人,就要"肯学"、"敢学"。有些人说那些有才能、有成就的人从小就是"天才"、"神童",像我们一般人再努力也没什么用。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勤奋学习是成为"天才"、"神童"的先决条件。经科学家研究,人的智力是有差别的,但是仅仅是一点点而已。

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有才能的人,就看你去不去争取这个机会。宋应星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他从小就立志光宗耀祖,正是他的不懈努力才有他日后的成就。而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更应该要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懈地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来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

 

科学家的故事的其它文章:

  • 爱因斯坦与司机
  • 泰勒斯:先进思想是打开创新之门的金钥匙
  • 阿基米德:创新故事
  • 沈括: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坐标
  • 达·芬奇:自然科学方面的创新之举
  • 吉尔伯特:双科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