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拜师学艺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05 属于: 科学家的故事

华佗(?—208),又名旉,字元化,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医学家。华佗出生在一个普通士族家庭。他的家族原本很有名望,但到了华佗这一代,家族已经变得很衰微了。华佗自幼刻苦学习,习诵大量古籍,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素养。华佗除了受到中原文化的熏陶外,盛产药材的家乡对他影响很大。谯县出产多种药材,如"亳芍"、"亳菊",早已闻名天下。

幼年的华佗在研读经史的同时,也留心医药,当地父老传说他曾在泥台店一带读书养性,学医识药。

华佗行医,主要是精研前代医学典籍,在实践中不断进取。当时,我国医学已取得了一定成就,《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等医学典籍相继问世,望、闻、问、切四诊原则和导引、针灸、药物等诊治手段已基本确立和广泛运用;而古代医家,如战国扁鹊西汉的仓公,东汉的涪翁、程高等,所留下的不慕荣利富贵、终生以医济世的动人事迹,不仅为华佗精研医学提供了可能,而且影响了华佗从医的一生。

华佗

拜师学艺

华佗还很小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因得急病早早地离开了人世,这使得小华佗痛心到了极点,心想:"为什么没有人可以治好我母亲的病呢?"从此,他就暗暗地下定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当一名医术精湛的医生,为穷人治病,为天下所有的人解除病痛。

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华佗非常刻苦地学习医学方面的知识。遇到不懂的问题,总会虚心地请教别人。华佗一直想找一位医术高的师傅来教自己,但由于自己家庭贫穷,当地的很多医师都嫌弃他,不愿收他为徒。后来,华佗听别人说琼林寺的一位长老医道非常精湛,于是,他就不远万里、跋山涉水前去拜师学艺。那个长老见华佗特别有诚心,言谈举止又非常谦虚,就把他收在自己的门下。

白天,华佗总是很勤快地干一些杂活,做事一丝不苟,非常认真。空闲的时候,他就去看师傅为一些病人诊病开方。华佗把师傅的诊治方法一一记在心里,并且默默地静下心回想体会。到了晚上,他就在昏暗的油灯下专心致志地攻读医书,对师傅开的一些药方认真地进行整理。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华佗的医术慢慢地提高了。

一天,长老忽然昏倒在卧室。师兄弟们个个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只有华佗格外冷静,他先仔细地观察了一下师傅的脸色,然后又静静地凝神为师傅把脉,最后站起身,心平气和地说:"大家不需要惊慌,我看了,师傅的脸色非常正常,脉象平和有力,不像是得了大病的样子,我想很快会好起来的。"

华佗的话音未落,师傅忽然睁开了眼睛,一骨碌坐起身来,哈哈大笑道:"我只不过是想考验一下你们,看看你们这么多年来究竟学到了什么。我看,也只有华佗一个人及格了。"

又有一次,华佗回到房间,看到刚才匆忙离开的时候,桌上没有来得及整理的医书都被烧毁了。不过,华佗并不是焦躁不安、抱头埋怨。而是静静地把医书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默写了出来。师傅拿来一看,没有出现一丁点儿的错误,心里非常高兴。原来这也是师傅故意安排的,他是想考察一下华佗的学习成绩。

大启发

成功需要脚踏实地的勤学苦修。勤学即指学习要肯下功夫,孜孜以求、勤勤恳恳、勤勉不辍,"业精于勤,荒于嬉",勤学、苦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到勤学善问、惜时如金,就不会把大好时光荒废。

正所谓"勤、苦"乃事业成功之本,只有踏着勤学之路,才能敲开成才之门。

 

科学家的故事的其它文章:

  • 爱因斯坦与司机
  • 泰勒斯:先进思想是打开创新之门的金钥匙
  • 阿基米德:创新故事
  • 沈括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坐标
  • 达·芬奇:自然科学方面的创新之举
  • 吉尔伯特:双科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