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谢绝为官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05 属于: 科学家的故事

孙思邈(581—682),号孙真人,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隋唐时期医学家。七岁上学,每日诵读达千余言;二十岁时已通晓诸子百家学说。他喜好采种药物,钻研医学,给别人治病。所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内容极其广博,可谓我国现存最早预防、卫生等各个方面的医学著作。书的主旨是力倡医德。他指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既之,德逾于此",故以"千金"名书。所著"大医精诚"、"大医习业"两篇,成为了封建社会的医德规范。

书中对妇人疾患的特殊性以及小儿护理的重要性都做了详细的概述,从而为妇幼保健和妇、儿科步向专科化作出了贡献。孙思邈还非常重视食治,指出治病应该以食治为先,如果食治不愈再用药物医治。尤其是对营养缺乏病的防治,孙思邈取得了重大成就。另外,他还指出针、灸并施,针、药并用,并还总结出了疗效较高的"阿是穴"、葱管导尿法和养生之道等,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孙思邈

谢绝为官

这是隋朝开皇二十年(600年)发生的故事。有一天,一支有气派、带着仪仗的人在幽静的五台山下的小路上缓缓而行。带头的使官穿着华丽的官服,骑着高大的骏马,手中高捧着"御诏"(圣旨),随从们吆喝着鸣锣开道,周围的山庄都被这罕见的景象给惊动了,孩子和大人都纷纷前来观看。这队人马来到山脚下的一座茅屋跟前,停了下来。屋里走出了一位约莫二十岁模样清秀的书生,使官面对这个青年宣读御诏,大意是:"久闻孙思邈怀济世之才,隐居山林之下,如今天下太平,江山一统,朝廷思贤若渴,故此特请出山,任‘国子博士’一职,辅佐国家。"这个俊秀的青年就是远近闻名的孙思邈。

御诏读完后,孙思邈就请使官进屋叙谈,同时,嘱咐家人奉上清茶和山果。一阵寒暄后,使官对他说道:"孙处士,你已经知道了皇上的圣意,正所谓:‘良臣择主而事’。皇帝圣明,重用贤能,正是有才能的人为国效力的好时机。请你就随我出山吧!"不想,孙思邈却答道:"小人有何能耐,受到皇上这样的恩宠,又屈大人不远千里而来,真是感愧不已!可我从小体弱多病,至今还没有恢复过来。我居住于山林之下,并不是想效仿姜子牙,在渭滨以待文王召见,不过是便于在耕读后的闲暇时间上山采药自医罢了。因而,去朝廷为官,并非小人所愿,我也不足以胜任。烦劳大人回京后代我向皇上说明。"

使官再三劝道:"孙处士无须过谦,你学识非凡,医术高明,早已名扬天下,况且,正值少壮之年,理应出山有所作为,为何要隐居于林下,埋没自己的才华呢?"孙思邈坚决推辞道:"大人所言,都是外界传言,朝廷不必轻信这些虚夸之辞。我的确是由于疾病的原因,一天也不能离开五台山的药物。还请大人体谅我的处境,成全我躬耕守学的志愿。"使官见孙思邈固执不愿,便起身告辞了。孙思邈送使官回去后,附近的乡亲闻讯早就把茅屋挤满了,大家焦急不安地问:"孙大夫,难道您真要去长安做官吗?"孙思邈微笑着摇了摇头,对乡亲们说:"五台山的景色要比长安好多了。山上到处都是奇花异草,不仅可以怡心养性,还可以入药治病,更有你们这些相处多年的父老乡亲,我哪舍得离开呢?我是什么地方都不会去的。"乡亲们听孙思邈这么一说,都松了口气,焦虑的心这才放下来。他们是多么不愿意这位平易近人、济困扶危的好医生离开这儿啊!

大启发

志向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不陌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好的志向,然而每个人的志向是不相同的,因此志向也能体现出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一个人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志向,并不是件容易事,有的人选择志向是为功利,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有的人选择志向是为人奉献,是为了他人的利益。

从故事中不难看出,孙思邈把自己为民医病诊治作为一生最大的志向。这说明他心里面装着的是劳苦大众,这样的人是令人敬佩的。青少年们应该秉承"舍弃‘小我’完成‘大我’"的美好品德,为全人类奉献自己的一片赤诚之心。

 

科学家的故事的其它文章:

  • 爱因斯坦与司机
  • 泰勒斯:先进思想是打开创新之门的金钥匙
  • 阿基米德:创新故事
  • 沈括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坐标
  • 达·芬奇:自然科学方面的创新之举
  • 吉尔伯特:双科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