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权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05 属于: 科学家的故事

左权是我军初创时期的著名将领。他在中央苏区时,曾任中国工农红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教育长,红十二军军长,红十五军军长兼政委,红一军团参谋长等职。

左权是湖南醴陵人,行伍出身,早年曾在孙中山大元帅军政部主办的陆军讲武学校习武,后转入黄埔军校第一期,被周恩来称为"黄埔军校的优秀生",由陈赓、周逸群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参加了黄埔军教导团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东征和平定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叛乱。由于他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初立战功,由排长擢升为营长。

1925年10月,左权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和邓小平、李卓然、朱瑞等同班。中大毕业后,又转入伏芝军事学院深造,从而奠定了他军事科方面的坚实基础。他在学习期间,就渴望投入国内革命战争,表示说:"要革命,就要抓住枪杆子,光有叶挺、贺龙远远不够,党要多培养军事人才。回国后,要实干,不怕死。"

左权

1930年初夏,左权奉命同刘伯承等一道由莫斯科经海参崴回国。到达上海后,党中央即派他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工作。离沪前,他给家中写信表示:"我虽回国,却恐十年不能还家,老母赡养托于长兄,我将全力贡献革命。"从此,他把自己的全部心身奉献给革命事业,戎一生,从未离开过红军部队。

左权在闽西党地下联络站的掩护下进入中央苏区,在龙岩担任中国工农红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教育长。6月下旬,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一军团奉命作出了由汀州向南昌推进的战略部署,左权随军从汀州出发,北上江西。8月,红一方面军久攻长沙不克。9月12日,红军总部决定撤围长沙,向醴陵撤退,回师江西。左权在途经醴陵县黄岭家门时,抬头看见熟悉的家乡,和儿时的伙伴还有在家期盼自己的亲人,真想回家看看,但是为实现自己"壮志未酬不回家"的誓言,他停住了脚步,默默无言地望着站在眼前的侄女柱碑,将仅有的一枚银元突然放入少女的手中,迈开大步,没有回头毅然离开阔别七年的家乡,随军返回中央苏区。左权于12月20日到达龙岩,被任命为十二军军长。1931年初,第一次反"围剿"结束时,左权被调到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任作战参谋,后任参谋处处长。12月19日,宁都起义部队改编为红五军团,下辖红十三军、十四军、十五军。左权被任命为红十五军政委,在石城横江进行整训,贯彻中央精神,发展党的队伍,提高部队的政治素质。

1932年3月,红十五军拨归红一军团。不久,奉命组成东路军,在毛泽东、聂荣臻等领导下,出征闽西,攻打漳州。左权和黄中岳率领的红十五军担任东路军的前锋部队,立下显赫战功。

4月10日拂晓,十五军为先头,四军跟进,乘敌不备,向龙岩发起进攻。十五军先消灭了小池的敌人,即向龙岩外围的要点考塘前进。敌一个团及一个补充营凭借既设阵地和炮楼负隅顽抗,十五军和四军坚决进攻,遂将考塘之敌包围全歼,随即于当天占领龙岩。龙岩之战,歼灭敌张贞部一个多团,为漳州战役的胜利打响了第一炮。红一军团攻克龙岩后,五军团于4月14日到达龙岩,20日与一军团一起参战,攻占漳州城,缴获了大量战利品。6月初,东路军撤离漳州,回师江西。随后,左权被任命为红十五军军长兼政委。红十五军攻漳结束返回赣南后,因王明"左"倾领导实行宗派主义干部政策,捕风捉影,大搞肃反扩大化,诬陷左权参加过"托派"组织,错误地撤销了他军长兼政委之职,给予留党察看处分,调到红军学校任教官。

1933年初,左权被调任中革军委作战局参谋,投身第四次反"围剿"作战。12月,中革军委重新起用左权,任命他为红一军团参谋长。这时,第五次反"围剿"已经开始,部队作战频繁,斗争极为艰苦。左权废寝忘食,竭忠尽智,忘我地工作和战斗着。

1934年10月,左权随红一军团长征。左权将军后在抗战反"扫荡"时,于山西辽县牺牲。朱德曾作《悼左权同志》一,颂其英灵:

名将以身殉国家,
愿拼热血卫吾华。
太行浩气传千古,
留得清漳吐血花。

 

科学家的故事的其它文章:

  • 爱因斯坦与司机
  • 泰勒斯:先进思想是打开创新之门的金钥匙
  • 阿基米德:创新故事
  • 沈括: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坐标
  • 达·芬奇:自然科学方面的创新之举
  • 吉尔伯特:双科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