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先锋粟裕大将的故事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05 属于: 科学家的故事

粟裕是我军一代名将,功垂青史。他参加了南昌八一起义,跟随朱德、陈毅上了井冈山。在中央苏区,参加了一至五次反"围剿",后奉命同寻淮洲等率领由红七军团组成的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配合和策应中央红军主力的战略转移。

粟裕是湖南会同人,长沙"日事变"后逃到武汉投笔从戎,在叶挺的十一军二十四师教导队受到严格的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1928年1月,粟裕随朱德、陈毅参加了湘南暴动,后担任红四军二十八团三连连长。在粉碎湘赣敌军对井冈山根据地几次"进剿"的斗争实践中,他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红军基层指挥员。

粟裕

1929年1月,粟裕跟随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四军主力出击赣南、闽西,开拓中央革命根据地。在近一年时间里,转战于赣、粤、闽边境。战大余,过三南,夺瑞金,克汀州,身经数十战,行程数千里。1930年12月,粟裕升任红二十二军六十五师师长,年仅23岁。

在中央苏区,粟裕一直在毛泽东、朱德领导下的红军反"围剿"斗争中英勇征战。在第五次反"围剿"的硝石战斗中,粟裕身负重伤,左臂致残。1933年10月,红七军团成立后,粟裕任所属第二十师师长兼政委,后任军团参谋长,参加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出色地完成了阻击任务。

1934年7月,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节节失利,根据地日益缩小,国民党军队重兵压境,向根据地中心区域进逼,形势十分危急。在此情况下,中央决定,组建和派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出击闽、浙、赣、皖等省,试图以这一行动威胁国民党统治的腹心地区,吸引和调动一部分"围剿"中央苏区的敌人,配合中央红军主力即将实行的战略转移。

7月初,红七军团奉命从福建地区调回瑞金待命。部队回到瑞金后,党中央和中革军委的几位主要领导人及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接见了军团领导人寻淮洲、乐少华、刘英和粟裕,当面交代任务,宣布由红七军团组成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立即向闽、浙、赣、皖等省运动,宣传我党抗日主张,推动抗日运动的发展,并规定这次行动的最后到达地域为皖南,限一个半月之内赶到,支援和发展该地区几个县群众暴动及建立一小块苏区。

7月6日晚,由红七军团组成的北上抗日先遣队乘夜色踏上漫漫征途。

粟裕离开瑞金,随队远征,心绪重重。这一去,不知什么时候再回来。尤其令人担忧的是,新任军团政委乐少华刚从莫斯科回国不久,既无实践斗争经验,又很蛮横霸道,动辄拍桌子骂娘,以"反政治委员制度"的大帽子压人,加上还有一个积极推行"左"倾错误的中央代表曾洪易,红七军团的领导权实际上由曾、乐两人掌握,这就使前程更为艰险了。

尽管如此,粟裕仍以大局为重,协助军团司令员寻淮洲执行北上抗日先遣队的任务。先遣队克大田,渡闽江,占水口,攻福州,活跃在敌人重重围追堵截中,转战闽东闽北,挺进浙西,进军皖赣边,最后于10月下旬折返闽浙赣苏区。闽浙赣苏区是方志敏领导创建的著名老苏区。红七军团到达苏区后,方志敏亲往驻地看望,苏区群众热情地迎接和慰问远征归来的红七军团。部队休整后,接着进行整编。根据中革军委的命令,红七军团与闽浙赣苏区的红十军及新升级的地方武装合编,组建红十军团。粟裕调任军团参谋长。11月下旬,红十军团北上皖南,在谭家桥一战失利,我军陷入被动,遂转入化婺德苏区。敌调集二十多个团的优势兵力追堵、围攻红十军团。

在转战过程中,刘英、粟裕率先头部队前进,胜利通过封锁线,安全折回闽浙赣根据地。方志敏、刘畴西率大部队在怀玉山却遇敌重兵围攻,经浴血奋战,寡不敌众,惨遭失败。

1935年2月,粟裕和刘英率领挺进师,开创了浙南游击根据地。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进军虽然失败了,然而由方志敏等领导的广大指战员浴血奋战、可歌可泣的战斗业绩,已成为红军战斗史中英勇悲壮的一页,将永垂青史!

粟裕在新中国成立后撰文写道:"历史是已经过去了的事情,我们讴歌它也好,批判它也好,最重要的是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斗争历史,首先是一部惊天动地的无产阶级革命战争的英雄史;同时也突出地反映了土地革命时期王明‘左’倾错误严重危害的一个侧面,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历史教训。"他在文中从理论和史实的结合上,对北上抗日先遣队的经验教训作了详尽、科学的总结,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科学家的故事的其它文章:

  • 爱因斯坦与司机
  • 泰勒斯:先进思想是打开创新之门的金钥匙
  • 阿基米德:创新故事
  • 沈括: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坐标
  • 达·芬奇:自然科学方面的创新之举
  • 吉尔伯特:双科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