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的成才故事
居里夫人,1867年生于波兰,著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于1903年、1911年两次获诺贝尔奖。
1921年5月,远洋轮船"奥林匹克号"徐徐靠近了美国的海岸城市纽约,码头上身穿节日盛装、挥动着花束的欢迎人群,顿时沸腾起来,鼓乐齐鸣,美国、法国和波兰的国旗,冉冉升起。一幅幅巨大的欢迎标语,用三个国家的文字写着:"欢迎您,人类的造福者。"从甲板上走下一位伟大的学者,她,就是举世闻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镭的发现者之一。
镭,是一种放射性元素。镭的发现,轰动了全球,这场物理学的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幸福。可是,发现镭的居里夫妇,却没有获得任何物质利益。现在,为了取得一克镭来进行科学研究,居里夫人还不得不前来美国,接受美国人民的馈赠。天啊!镭的发现者,提炼出了纯净的镭,到头来,却被一克镭难倒了。前几年,居里夫妇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劳动提炼出来的惟一的一克镭,早已捐献给镭学研究所,用于医疗事业了。居里夫人就是这样一位献身于科学事业,"而无暇关心自己的物质利益"的伟大的学者,伟大的人。
居里夫人———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于1867年10月7日诞生在波兰华沙的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她在年轻的时候,远离家乡华沙去法国求学,并与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居里举行了"一切从简"的婚礼。婚后,他们一起进了实验室,肩并肩地向科学这座神秘的宫殿走去。1897年,年轻的玛丽准备考取博士学位,她需要选择一个写博士论文的题目。她翻阅了科学院的材料,看到了年轻学者柏克勒尔公布的一份实验报告。其中提到,他在研究铀盐的时候,发现了一种射线,和伦琴射线(就是X光)一样,能对感光胶片和验电器起作用,不同的是,这种新发现的射线是自发产生的,不需要任何外界刺激。于是,玛丽决定研究这些射线的性质和来源,以此作为自己博士论文的题目。
经过几周的研究,她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有一种放射性很强的新的元素,隐藏在沥青铀矿石中。玛丽的这一重要假设,引起了皮埃尔极大的兴趣。他停止了自己的晶体研究工作,和玛丽一起投入了这场新的"战斗"中。
经过四年多的"孕育",镭,这个难产的"小宝贝",终于诞生到人间。这是他们科研的成果,也是他们爱情的结晶。
镭的发现,不仅引起了全世界科学家们的轰动,而且引起了商人们的兴趣,因为镭的价值要比金子高得多。但是,如何才能获得它,这个秘密只有居里夫妇才知道。
有一天,皮埃尔收到一封来自美国布法罗市的信函。写信的人建议居里夫妇申请生产镭的专利权,垄断发明成果。然而居里夫妇却没有这样做,他们认为科学应该属于全人类。他们毫无保留地向全世界公布了镭的秘密,包括生产镭的技术。不贪私利、不要虚荣、埋头事业、献身科学,这就是居里夫妇高尚的情操。
1905年11月,对于居里夫妇来说是幸福的一天。经过多年的奔波和挫折,居里夫妇终于得到了两间大厅作为他们的实验室。这样,他们可以全力以赴地投身于科学工作了。可是,正当他们感到无忧无虑、前途光明的时候,一个突如其来的灾祸从天而降:1906年4月19日,皮埃尔在大街上被一辆载货马车夺去了生命。
玛丽失去了伴侣,世界失去了一位天才的学者。政府提议给居里夫人一笔国家抚恤金,她断然拒绝了。她说:"我还年轻,能赚出我和我儿女们的生活费。"只有一件事触动了她。皮埃尔的朋友们推荐她接替皮埃尔在巴黎大学的物理讲座,她简单地回答道:"让我试试吧。"
皮埃尔去世以后的年代,是玛丽拼命工作的年代。1908年,她获得克尔曼大金奖章;1909年,她获得埃利约特·克瑞生金奖章;1910年,她获得亚尔伯特奖章;1911年,她获得诺贝尔化学奖金;正当她在科学天地里大显身手的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她毅然关闭了视为生命的实验室,动员了20部私人汽车,组织了一个流动X光透视急救队。在当时,使用X光透视伤员身上的弹片这一方法在全世界还是首创。因此,玛丽每天忙得不可开交。战争使玛丽的科学研究计划成为泡影;战争,点燃了她那炽烈的爱国激情。
1918年,大战的结束和波兰的独立,给玛丽带来了双重喜悦。自从波兰独立之后,玛丽心里就酝酿着一个伟大的计划:她要在华沙创立一个镭学研究院,作为科学研究和癌肿治疗的中心。这个计划一经披露,就立刻受到了祖国人民的热烈欢迎。不久,全国就发行了一种印着玛丽头像的特种邮票,邮票上印着这样的题词:"为建筑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居里镭研究院买一块砖!"于是,一个群众性的献砖的募捐活动,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在一个晴朗的早晨,奠基仪式正式开始。共和国总统放下研究院的第一块基石,居里夫人放下第二块,华沙市长放下第三块……1932年5月29日,华沙镭研究院大楼落成,举行了开幕典礼。为了参加这一典礼,玛丽再一次回到波兰。这是她最后一次返回自己的祖国。那一天,玛丽激动得热泪盈眶。望着研究院漂亮的大楼,她思绪万千:多少年来,自己欠祖国的债终于偿还了。
她热爱她的祖国波兰,热爱为全人类造福的科学事业。一直到死,她都关心着她的祖国和科学事业的未来。
1934年7月4日凌晨,玛丽与世长辞了。一双被镭烧蚀得粗糙的手,僵直地放在被单上,一动不动。她是一个最纯洁、最高尚的人。医生们宣布了对她死因的判断:夺去她生命的罪魁祸首,就是镭。她就像战士一样,牺牲在自己的岗位上,牺牲在为人类谋幸福的斗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