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迪生的成才故事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05 属于: 科学家的故事

爱迪生生于1847年,他一生有2000多种发明,是当之无愧的"发明大王"。

爱迪生出生在美国密执安州的米兰。他的父亲是农民,也给别人做木工;母亲曾做过教师。由于家境贫寒,爱迪生在小学里读了三个月的书就被迫辍学了。从此,他跟随母亲,顽强地进行自学。12岁时,他父亲把家迁到休伦埠,他在火车上当了报童。

从此,他成了《底特律自由报》的最认真的读者、底特律青年协会图书馆的阅读常客。为了在空闲时间搞点化学实验,爱迪生还把实验用的瓶瓶罐罐搬到了火车的行李车里。谁知有一次火车震动得很厉害,把一个装着黄磷的玻璃瓶从桌子上震落下来,摔得粉碎。由于黄磷易燃,行李车里顿时冒起了滚滚浓烟,蹿起了很高的火苗。爱迪生连忙脱下外衣一面扑打,一面呼救。等大家赶来把火扑灭时,行李车里的东西已经烧得差不多了。乘警赶来,得知事故是由爱迪生引起的,不容分说,便给了爱迪生几记耳光。爱迪生只觉得耳朵里"嗡"的一声,接着就是一阵揪心裂肺的疼痛,从此耳朵再也听不见任何声音了。

爱迪生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爱迪生救了一个车站站长的儿子,恰好这位车站站长还是位出色的电报报务员。为了报答救子之恩,他向爱迪生表示,愿意尽平生所学,义务地将电报术传授给他。几个月的工夫,爱迪生就完全掌握了电报术。1864年,爱迪生通过友人的推荐,到当地的瓦克尔电报局担任了报务员。1868年初,21岁的爱迪生接受好友亚当斯的邀请,来到了波士顿。

亚当斯介绍他到西部联合电报公司去工作。但经理密立根提出了一个条件,就是要对他当众进行考试,考试合格,才能录用。结果,他不仅被当场录用,还被定为二级报务员。密立根听说爱迪生正在研制二重发报机,就给予了他很大的鼓励和支持。

1869年年初,爱迪生终于试制成功了二重发报机。当地的报纸立即用重要的版面位置刊登了消息;专业性的《电报杂志》也以《爱迪生先生与二重发报机的发明》为题,发表了评论。大家一致认为,这项发明非常重要,是电报发展史上的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

爱迪生在发明二重发报机之后,又辗转于波士顿、纽约、纽瓦克三个城市。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先后发明了自动发报机,二重、四重、六重发报机,还协助别人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英文打字机,为他自己买下门罗公园实验基地打下了基础。有了栖身之地,24岁的爱迪生开始考虑建立自己的家庭了。1871年圣诞节,他和一位名叫玛丽的姑娘结了婚。美满的新婚生活,为爱迪生增添了无穷的力量,门罗公园实验室的工作节奏更快了。

有一次,爱迪生在研究改进电话机的传话器的时候,发现传话器里的膜板随着说话的声音能引起相应的震动,便想进一步探讨这种震动的幅度到底有多大。但因为耳朵有毛病,只得用触觉来代替听觉。他找了根短针,一头竖在膜板上,一头用手指轻轻按着。对准膜板一讲话,手指头便觉得短针在颤动。讲话声音高,颤动就快;声音低,颤动就慢。

这一发现,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于是,他就接二连三地试,结果都是一样。他端详着那根短针,猛然想到:"说话的声音能使短针颤动,那么,相反地,这种颤动反过来也一定能发出原先说话的声音。"想到这里,他只觉得眼前一亮,心中豁然开朗。

可是到底应该用什么材料"贮存"声音呢?他先用纸条试,再换胶板、白垩试,结果都不能令人满意。他左想右想,直到深夜,才想起用蜡纸比较合适。他赶忙跑到材料库里取来,小心翼翼地安在自己设计的怪机器上,一试,效果果然挺好。他禁不住笑逐颜开,提笔在记事簿上写道:1897年7月18日,我用一块有尖端突起的膜板,对准急速旋转的蜡纸,话音的振动便非常清楚地刻在蜡纸上。试验证明,要将人的声音全部予以贮存,日后有需要时把它自动放出来,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11月29日早晨,爱迪生把绘图能手克鲁西叫到办公室里,不声不响地从笔记本上撕下一张纸,笑眯眯地递到克鲁西手里。克鲁西一看,纸上画着一架怪里怪气的机器的草图:一个金属大圆筒,边上刻着螺旋槽纹,架在一根长轴上;长轴一头装着个曲柄,摇动曲柄,大圆筒也会跟着一块儿转动;另外还有两根金属小管,管的两端都装有一块中心有钝头针尖的膜板。克鲁西琢磨了半天,也不知这架机器是干什么用的,又不好直接问他,只好说:"你什么时候要?"爱迪生合上笔记本说:"上照图样做出来,越快越好!"克鲁西赶快跑到车间把机器加工出来,请爱迪生过目。爱迪生接过机器,左瞧右看,足足看了有吸一枝烟的工夫。车间主任卡门正好有事找爱迪生,看到这架机器也感到奇怪。他和克鲁西再也忍不住了,于是就对爱迪生说出了心中的疑问。克鲁西:"爱迪生先生,这到底是什么玩意儿呀?"爱迪生:"是会讲话的机器,克鲁西。"克鲁西:"会讲话的机器?你别跟我开玩笑了!"卡门:"你要是能叫它开口说上一句话,我愿奉送一盒特级雪茄烟。"克鲁西:"只要说上半句,我就奉送一大篓苹果。"爱迪生:"行呀,灵不灵当场试验。要是讲不出话来,这一盒雪茄烟,一大篓苹果,算我请客。"试验开始了。爱迪生让克鲁西拿来一张锡箔,把它包在刻有螺旋槽纹的金属圆筒上,然后摇动曲柄,那大圆筒也跟着打起转儿来,可是没摇几下,只听"嚓"的一声,刚刚裹上去的那张锡箔就碎裂脱落,纸片飘飘摇摇落到了地上。要不是嘴捂得快,卡门差点笑出声来。

两人正在暗自高兴,爱迪生已裹上了第二张锡箔。他这次做得格外仔细,还用胶水把接缝的地方牢牢粘住,又把圆筒前后转几下,确定没有问题了,才开始试验。

克鲁西和卡门在旁边静静地站着看。爱迪生一面轻悠悠地摇着曲柄,一面对准圆筒前那根小管子纵声唱起来:

玛丽有只小羔,雪球儿似的一身毛。

不管玛丽往哪去,它总跟在后头跑。

歌儿一唱完,爱迪生也歇手不摇了。他把圆筒转回原位,将刚才对准它唱歌的那根小管子拨开,拉过另一根小管子来对着大圆筒,再轻悠悠地摇动曲柄。奇妙的事情发生了。随着圆筒的缓缓转动,机器突然开始唱起歌儿来了:"玛丽有只小羊羔……"字字句句,清清楚楚,跟爱迪生唱得一模一样。

克鲁西和卡门,惊得目瞪口呆,嘴巴。张得老大老大。过了好半晌,只见克鲁西面部肌肉抽动,突然进出一句话来:"我的老天爷!这玩意儿果真会讲话呀!"爱迪生的发明就这样被证实成功了。电灯和留声机是爱迪生两项最主要的发明。对电灯的研究工作,早在研究留声机之前就开始了,但因为困难很多,所以直到留声机问世之后它才获得成功。

19世纪70年代,发明电灯的条件已经日趋成熟,爱迪生开始了研究电灯的工作。一开始,爱迪生要求自己发明的电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价钱便宜,而且无声、无烟、无臭,对人体无害。他认为,弧光灯成本高,耗电多,光线刺眼,用做家庭照明不太适合;白炽灯造价低廉,光线明亮而又柔和,要研究电力照明,就要向这方面努力。

研究白炽灯,最大的难题就是玻璃泡里那一截耐热材料不好找。爱迪生找来各种材料,进行了几千次的试验,终于发明了价廉物美、即使普通老百姓也能用得起的白炽灯。

在发明了留声机、电灯之后,爱迪生又马不停蹄地向其他目标进军了。在其后的日子里,他又搞出了许多发明:电影机、蓄电池、从菊科植物中大量提取乳胶、改进直升机设计方案……但是,岁月毕竟是不饶人的。84岁的发明巨人终于因为患尿毒症而病倒了。1931年10月18日凌晨3时24分,记者们发出了这样的消息:"灯火熄灭了!"熄灭了吗?不,爱迪生精神永不熄灭,它将永远照耀着世界,永远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进。

 

科学家的故事的其它文章:

  • 爱因斯坦与司机
  • 泰勒斯:先进思想是打开创新之门的金钥匙
  • 阿基米德:创新故事
  • 沈括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坐标
  • 达·芬奇:自然科学方面的创新之举
  • 吉尔伯特:双科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