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维的成才故事
哈维生于1578年,是英国著名的医学家,因发现血液循环原理而闻名。
公元1578年4月1日,哈维出生在英国福克斯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哈维从小热爱学习,小学时的各科成绩都很好。16岁时,他考取了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的冈维尔·凯厄斯学院,还获得了马太·帕克奖学金。19岁时,他获得了文学学士学位。当时,剑桥大学的学习生活十分紧张。每天上课和自学的时间长达14小时以上。由于没有足够的睡眠和缺少娱乐,入学的第三年,哈维就病倒了。他只好回家治病,并因此休学两年多。回家治疗了很久,可病情仍不见好转。于是,妈妈为他请来一位民间医生。当时,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民间医生的拿手医术是放血,他们认为放血能治百病。放了几次血,哈维忍受了极大的痛苦。然而,放血的体验却启发哈维思考了一个当时还没有真正解决的问题:血管割破以后,血为什么会不停地流出来?血液在人的身体里究竟是怎样流动的呢?
这一段生病的经历使哈维立志要成为一名医术高明的医生,救死扶伤,为人类造福。1600年1月,哈维离开英国,途经德国和法国,来到以解剖学闻名的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医学院插班,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哈维的老师法布里奇是当时著名的解剖学家。这位教授的讲课方式和其他教师不同,他总是边讲边让学生看动物标本和图解,有时还进行活动物的现场解剖。哈维特别喜欢听他的课,他全神贯注地看解剖、记笔记,很快就成了班级的优等生。
1602年,哈维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在论文答辩时,面对许多知名的教授,哈维胸有成竹,对答如流。他的博士学位证书上写着:"威廉·哈维以突出的学习成绩和不平凡的才能引人注目,并获得讲授解剖学、医学和外科学的著名教授们的高度赞扬。"毕业后,哈维回到英国。他的母校———剑桥大学也授予了他医学博士学位。不久,他进入著名的圣巴塞洛缪医院,开始了他的行医生涯。哈维在给人治病的同时,不断地思考"血液在人体内究竟是怎样流动的"这一问题。他查阅了大量资料,反复进行研究,还是得不到满意的结果。这期间,哈维对古罗马著名医士盖仑的理论,认为血液是以肝脏为中心流动的这一被世人认可的论点产生了怀疑。盖仑认为,血液在肝脏里形成后,一部分流到各个器官,另一部分流到右心室,通过布满筛孔的心脏中膈,慢慢渗透到左心室……就像潮水涨落一样进行起伏运动,然后逐渐被身体吸收。他从神学的观点出发,认为人体的一切构造机能都是上帝安排创造的。
一千多年来,盖仑的这种论点被奉为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到了16世纪中叶,比利时的维萨里在解剖动物心脏时发现,心脏的中膈很厚实,血液根本不能渗透过去。由此可以证明盖仑的论点是根本站不住脚的。与此同时,维萨里的老同学———西班牙的塞尔维特的研究证明,右心室的血液是流经肺部,通过曲折的道路到达左心室的,这又进一步推翻了盖仑所谓的心脏中膈有筛孔的论点。他的这一发现,就是血液的肺循环,也称做小循环。为了了解心脏的构造和血液的运动,哈维长期坚持用青蛙、鱼、蛇、鸡、鸭、鸽、兔、羊、狗、猴子等80多种动物,进行了大量的解剖实验。他甚至在家里专门设立了一间解剖实验室,除了去医院给人看病,其余的时间他都在家里读书和作解剖实验。
经过多次实验,他终于弄清了心脏的基本构造。接着他想进一步了解心跳是否有规律,有的话是什么规律,血液在心房和心室里怎样流动等一系列问题,可心脏跳动太快,不易观察。于是哈维就用垂死的动物和冷血动物的心脏来作实验。通过实验,哈维发现:心脏收缩时,立即变硬、变小,颜色也变浅;心脏静止时,又开始变软,颜色变深。他还把一个心室的尖端剪掉,露出一个洞口,从中可以看到心房每收缩一次,就会涌出一股血来。并且他还发现,把一根动脉割破后,每涌出一股血,心脏也正好收缩一次。
这个现象使哈维陷入深深的思考中:血液被不断地推出心脏以后,流到哪里去了呢?哈维决定用蛇来作实验,因为蛇死了以后,它的心脏还能跳动一段时间。实验的结果出来了,哈维并没有轻易下结论,又接着改用几种不同的动物重复这个实验,都得到了同样的结果。哈维又请来一个很瘦的人,因为瘦人臂上的大静脉管比较明显。哈维用绷带扎紧这个人的上臂,过了一会儿,绷带以下肘窝和手腕处的动脉都不跳动了,而绷带以上的动脉却跳得很厉害;绷带以上的静脉很快瘪了下去,而绷带以下的静脉却鼓胀起来。于是哈维得出结论:心脏里的血液被推出来以后流进了静脉,而静脉里的血液又流回了心脏,动脉和静脉里的血总是朝着一个方向流动的。那么是什么原因使血流的方向不会改变呢?哈维想起了法布里奇教授讲的静脉瓣,可当时教授并没有说明它的功能。
哈维解剖了许多动物的静脉管,发现静脉瓣是半月形的,而且是向着心脏的方向生长。这种构造势必造成静脉里的血只能是向着心脏方向流动,而不会出现倒流。可是动脉和静脉之间是怎样联系的呢?他把几种动物的动脉割破以后,血一股接一股地流出来,等血流完,动物也就死了。于是,他得出结论:这就是因为动脉里的血不能再流到静脉里去,从而导致静脉里也没有血再流回心脏。当动脉里的血流完了,心脏也就不再跳动,动物自然也就死了。哈维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连续作了十几年的动物活体解剖实验。
这段时间里,他废寝忘食,有时甚至连续工作36个小时。有一天,哈维梦见一位神学家责问他:"盖仑说动脉和静脉是互不相通的,你却说是通过无数‘桥梁’相通的,这不是太可笑了吗?"哈维惊醒后,若有所思,他立即翻身下床,又跑到实验室作起动物实验来。他用解剖刀在动物肌肉上轻轻地割开一个小口子,马上就有血慢慢地流出来。然后他又在自己大腿上看不到动脉和静脉的地方也割开一个小口子,果然也有血流出来。他高兴地跳了起来,因为这证明了他的设想:在动脉和静脉之间,应该有无数小的通道,在起着"桥梁"作用。然而当时的低倍显微镜还不能观察到这种极其细微的结构。正是这种肉眼看不见的"肌肉细孔"在输送血液,沟通着动脉和静脉。接着,哈维又作了许多动物心脏和肺脏的实验,证明了塞尔维特的肺循环理论,解决了"左右心室如何沟通"这一疑难问题。在此基础上,他还绘出了一幅完整的血液循环图,肯定了心脏是血液运动的中心,明确了心脏搏动是血液循环的推动力。
1628年,在伦敦医学院担任解剖学讲师的哈维,一边教学,一边对自己十多年来的探索进行总结,从内容到文字反复进行推敲,终于写成了《动物心脏和血液运动的解剖研究》一书。这部著作从根本上推翻了被人们奉为经典的盖仑的理论。哈维的著作无可避免地遭到了教会和保守势力的攻击。他们诅咒他的学说是"荒谬的"、"无用的"、"有害的",甚至诬蔑哈维是"疯子"、"独出心裁的危险理论的提出者"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不敢再来找哈维看病,甚至他的一些朋友也对他的学说产生了怀疑。对此,哈维采用了一种绝妙的回击方式:让那些人到他的实验室看他作实验,或者让他们自己作实验。有一次,一些激烈的反对者和附和他们看法的人来到哈维的实验室,其中有神学家、医生、哲学家、生物学家、生理学家等。哈维为他们当场进行了实验。首先,他在来宾中选了一位青年人,然后在他身上作了静脉管结扎实验,以此来证明血液是由静脉运送回心脏的;接着,他又用狗作了动脉结扎实验,证明动脉里的血液是从心脏流过来的;然后,他又在一只兔子身上演示了血液循环的整个过程。
从此,支持血液循环学说的人越来越多。这一学说在哈维死后不久,终于得到了科学界的公认。哈维进入晚年后,仍坚持进行科学研究。1651年,哈维的另一部名著《论动物的生殖》出版了。他提出的"渐成论"和后来达尔文提出的"生物进化论"的观点是一致的。哈维的一生非常节俭,从不乱花钱。但是,他却用自己的积蓄建造了两座楼房:一座是图书馆,一座是会议厅,并把它们全都赠给了伦敦医学院。临终前,他向伦敦医学院捐献了全部遗产,并要求每年从中拿出一定的数额,用于奖励本年度对医学有贡献的人。1657年6月3日,这位因发现了血液循环而闻名于世的伟大科学家的心脏停止了跳动,终年80岁。伦敦医学院为了纪念哈维在医学上的巨大贡献,给他塑了一尊铜像,供后人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