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的成才故事
钱学森生于1911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科学家,世界著名航空、火箭专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
1936年秋天,从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硕士学位的钱学森,慕名来到洛杉矶市郊的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他要拜大名鼎鼎的后来被誉为"超音速飞行之父"的冯·卡门为师。
冯·卡门提出要面试这个中国学生,当钱学森迅速而又准确地回答了他所有的提问后,冯·卡门被钱学森敏捷而又富于智慧的思维所吸引,立即同意收下这个中国弟子。从此师生二人共同合作,在人类喷气推进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在民主的学习环境中,钱学森很快就进入了科学的前沿,他开始与卡门共同研究课题。钱学森帮助卡门提炼思想,使一些很艰深的命题变得豁然开朗。他们成了亲密的合作者。"卡门———钱公式"就是这一合作的结晶。这一公式是空气动力学中的一个重大成果。
有一天,卡门的三个学生提出,要老师帮助他们建造火箭。卡门当时就被这几个年轻人的大胆设想所吸引,并同意他们使用航空实验室来从事火箭研究。后来钱学森和另外一个硕士研究生也参加了进来,组成了五人火箭研究小组,取名"火箭俱乐部"。
火箭小组实验的次数越多,危险性就越大。宁静的校园经常被爆炸声扰得不得安宁,不少师生纷纷提出抗议。最后校方不得不"勒令"停止实验活动。但火箭小组的实验,引起了美国军方的注意。他们经过慎重选择之后,决定委托钱学森来负责这项研究。火箭小组不负众望,提出了关于三种火箭导弹的设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空军曾高度赞扬钱学森: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无法估量的重大贡献"。
1944年,在美国空军司令亨利·阿诺德的支持下,冯·卡门组织了一个由36个有关方面的一流专家组成的科学顾问团,钱学森担任火箭组的主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阿诺德将军意识到要赶紧把德国的先进导弹成果和技术专家接收过来。于是,卡门被军方授予少将军衔,钱学森被授予上校军衔,他们这一批技术专家被派往德国进行考察。
德国之行开阔了钱学森的眼界和思路,使他对火箭的研制有了更新、更为大胆的设想。他在1950年2月的一次演说中指出:火箭或导弹,每小时能飞行一万英里,不仅是一种可能的事情,而且现在已经接近完成的阶段。他当场为未来能够飞行一万英里的火箭式导弹画出了具体的形状:一枝好像中间有一双小翅膀的铅笔,长约90英尺,全身重量和特种混合燃料加在一起,大约有5吨重。钱学森还对这种火箭的性能作了详尽的分析和推测。
钱学森的这一见解在当时被称为"惊人的火箭理论"。纽约等城市的一些报刊纷纷加以报道,并且同时刊登了钱学森的照片。此外,还出版了一些有关他设计的火箭的连环画。
钱学森在美国期间,受到了丰厚的待遇,但他并不准备在美国待一辈子,他在美国学习和研究都是为回归祖国作准备。1949年的中秋节,也就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六天。钱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共度佳节,畅谈祖国的未来,长久以来埋藏在心中的愿望这时强烈地爆发出来了:早日回到祖国去!
正当钱学森即将回国之际,不幸的事情发生了。1950年2月,美国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宣称,他掌握了一份在国家部门里工作的205名共产党人名单。一时间,以麦卡锡为首的狂热反共分子,在美国掀起了政治迫害的恶浪。加州理工学院也未能幸免。钱学森及火箭小组的同事们开始受到接连不断的迫害。有的人甚至因否认是共产党人而被捕入狱,其他的人也失去了在加州理工学院工作的机会,只能放弃专业去从事不接触机密的商业活动。
1950年7月,钱学森的"国家安全许可证"被军事部门吊销了。这意味着他将不能再在科学实验室里进行喷气推进的研究了,于是钱学森决定立即动身回国。钱森赶往华盛顿,来到海军次长金布尔所在的五角大楼办公室,向这位军事科研计划的负责人说明了有关情况。"他们已经拿走我的国家安全许可证,我已经无法去学校里做许多我想做的事。我决定回国,因为我是中国人。"钱学森说。布尔听了大吃一惊,连忙说: "你不能离开美国,你太有价值了。"金布尔一方面假惺惺地劝钱学森留在加州理工学院,在未澄清国家安全许可证的事之前,改为担任数学教授,并且答应替他介绍一位辩护律师;另一方面,在钱学森离开之后,他就立即拿起电话打给移民局,告诉他们,无论如何不能让钱学森离开美国。
1950年8月23日午夜,钱学森一家乘飞机从华盛顿抵达洛杉矶,刚一下飞机,移民局的总稽查就迎上前去,立即向他宣布一道由司法部签署的命令:根据法律,不准他随便离开美国。在这种无理的阻挠下,钱学森被迫退掉机票,回到加州理工学院。支后,他们一家人的活动便时刻受到联邦调查局的严密监视。
这一期间,美国海关还非法扣留了钱学森的全部行李,一大批联邦调查局的人员涌到洛杉矶港口的仓库大肆搜查。联邦调查局故意耸人听闻地制造谣言,说从钱学森的行李中查获了大量记有密码的书籍、照片、草图、记录以及大批有关火箭研究的技术资料,并宣称"这个狡猾的中国人的全部活动证明,他就是共产党的间谍"。然而谣言毕竟是谣言,联邦调查局的调查人员查来查去仍一无所获,最后不得不承认,被检查的所有书籍、笔记中,除了一些书籍和科学杂志以外,其余都是钱学森自己的学术研究记录。
9月9日,美国联邦调查局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以"企图运输秘密的科学文件回国"这一"莫须有"的罪名,将钱学森逮捕并宣布他是"不受欢迎的人"。钱学森被关押在特米那岛上的一个拘留所里,看守人员对他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折磨和迫害。
加州理工学院的师生及各方面的友好人士,听到钱学森被捕的消息后,立即向美国当局提出强烈抗议。要求释放钱学森。在各方面的压力下,移民局于9月22日释放了钱学森。这以后的五年里,钱学森名义上虽然自由了,但实际上是被软禁了。他不能离开居住地洛杉矶,他的信件和电话都要受到严密的检查和监视。
在这五年期间,钱学森并不是消极地等待回国,而是积极地为回国作准备。一方面,他尽可能地将以往有关军事机密的研究心得和资料反复进行翻阅,他知道美国是不允许他将这些资料带回国的,因此只能牢牢记在脑中;另一面,他又开始了一门新学科的研究,那就是工程控制论。工程控制论看起来与国防研究无关,其实它与许多国防问题、生产过程自动化、电子计算机等都有密切联系。
1954年,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一书在美国发表,它标志着一门崭新的科学技术的正式诞生。书发表以后,美国人四五年内是不会读懂的,因为钱学森的科学思想远远超越了他当时所处的时代。
1955年6月,钱学森在一封家书中夹带了一封短信,信是写给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陈叔通的。信中,钱学森请求党和政府帮助他早日返回祖国。
这封信很快被转交给了周总理。周总理看完信后,指示王炳南在中美日内瓦会谈上与美方进行斗争。经过不懈地努力,1956年9月17日,钱学森一家人乘坐"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踏上了回国的旅程。10月18日,他们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回国后,钱学森对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被人民誉为"中国的导弹之父"
科学家的故事的其它文章:
- 爱因斯坦与司机
- 泰勒斯:先进思想是打开创新之门的金钥匙
- 阿基米德:创新故事
- 沈括: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坐标
- 达·芬奇:自然科学方面的创新之举
- 吉尔伯特:双科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