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培源的成才故事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05 属于: 科学家的故事

周培源(1902-1993),江苏无锡人。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培源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他以"独立思考、实事求是、锲而不舍、以勤补拙"作为自己的人生格言。

周培源的一生进行过近百个科研课题的研究,这些几乎全都是通过他自己独立思考选定的。周培源在20世纪20年代研究的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提出了著名的引力论,石破天惊地提出了"坐标有关"论。多少年来,"坐标无关"论者与"坐标有关"论者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周培源

周培源来到美国普林斯顿,当时爱因斯坦已受聘为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教授,并在这里举办了广义相对论讨论班。周培源参加了讨论班,并当面向爱因斯坦阐述了自己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周培源说过:"锲而不舍或许就是人生能够办成几件事的要诀之一。"在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他选定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引力论作为自己科研和教学的主攻方向。他回顾说:"20年代,我曾研究过广义相对论引力论,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后来又继续广义相对论引力论的研究;在引力论研究中,20年代我曾提出‘坐标有关’论;直到90年代仍在进行科学实验以充分地证实它。"周培源的一生都在锲而不舍地进行着研究。

文革期间的"中央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达,为抢夺"科学革命旗手"这一称号,想利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学术上的争论来取得周培源的支持与信任,达到他不可告人的目的。周培源一口拒绝了陈伯达,并明确地对他说:"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已被事实证明是批不倒的,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在学术上有争论,可以讨论。"周培源拒绝批判爱因斯坦的事情。在文革的环境下他顶撞了陈伯达,他的勇气和精神是多么可嘉呀!

周培源针对"四人帮"贬低、摧毁基础理论研究的行径,于1972年10月6日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从理论上阐明了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并写信给周总理,提出了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的三点建议,得到周总理的大力支持。作为久负盛名的社会活动家,周培源在国家领导工作中表现出来的高超才干深受国内外各界人士的钦佩。

周培源不仅喜欢科学事业,还热衷于教育事业,他把自己的祖居献出来,作为宣兴市科学技术协会的青少年科普活动站。

上了年纪的周培源还以人民喜爱的老黄自喻:"老牛明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他奋进、锲而不舍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科学家的故事的其它文章:

  • 爱因斯坦与司机
  • 泰勒斯:先进思想是打开创新之门的金钥匙
  • 阿基米德:创新故事
  • 沈括: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坐标
  • 达·芬奇:自然科学方面的创新之举
  • 吉尔伯特:双科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