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的成才故事
张衡(78-139),字平子,东汉人,擅长天文、机械制造、辞赋。公元78年,张衡出生于南阳郡西鄂县一个比较清苦的官僚家庭。环境的艰苦和生活的艰难激发了他艰苦奋斗的精神,他天资聪明,勤奋好学,不分酷暑、严寒发奋读书,熟读了儒家经典。他从小就喜欢数天上的星星,天长日久,在家人的讲解中,认识了不少星座。十六七岁时他就开始到外地游学,"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终成一代文化伟人。
张衡一生为官清廉公正,不与权奸同流合污,所以仕途并不顺利。他曾因上书建议裁抑宦官权臣,而遭到奸佞联合弹劾,被贬为河间太守。111年,张衡被调回京师担任尚书一职,因此接触到了更多的黑暗与腐败,对社会深感悲愤与失望。于是,他专心致志从事科学研究,并取得了累累硕果。
张衡最杰出的成就是在天文方面,他继承和发展了浑天说,撰写了两部重要的天文学著作《灵宪》和《浑天仪图注》。在论著中他首次提出宇宙无限的观点,阐述了天地的形成、结构和日月星辰的运动本质,对月亮的盈缺和月蚀作出了科学的解释。117年,张衡根据浑天说制成了世界上最早使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这是世界上第一架能够比较准确地观测天象的浑天仪,是划时代的伟大发明,推动了中国天文事业的发展。据《晋书·天文志》记载,将浑天仪放在暗室中叫人按时间记录它的运转情况,同时叫人在天文台上观测天象,两相对照,什么时候出现什么星,竟然完全相符。1092年,苏颂和韩公廉在他的启发下,创制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这是中国古代最雄伟、最复杂的天文仪器。
在地震学上,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候风地动仪,这是张衡在浑天仪之外的另一个不朽的创造。地动仪全由青铜铸成,直径8尺,像一个大酒坛。周围铸有8条龙,头下尾上,按照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方向排列着。龙头和仪器内部的机关相连,每条龙嘴里都含着一颗钢球。8个龙头下,蹲着8只张着嘴的铜蟾蜍。地动仪内部有一根大铜柱,叫做都柱,都柱上粗下细,能够摇摆。
都柱旁有8条通道,通道内安有机关,叫做牙机。一旦发生地震,都柱就会向地震的方向倾斜,触动通道中的牙机,而那个方向的龙头,就会张开嘴巴,吐出钢球,落在下面的蟾蜍嘴中,发出声响。据此,人们就可以知道地震的时间和方位。138年,张衡利用地动仪准确测出发生在距洛阳千里外的甘南地区发生了地震,证实了地动仪的科学性。
地动仪比欧洲发明的地震仪早了1700多年,在人类地震学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气象领域,张衡还发明了类似国外的风信鸡的气象仪器———候风仪,比西方的风信鸡要早1000多年。
在其他很多领域张衡都颇有建树,他发明过指南车、会飞的木雕、水力推动的活动日晷等机械仪器;写过一部数学专著《算罔论》,还计算出圆周率是3.1622,在1800年前,能有这样精密的计算,着实让人惊叹;张衡还研究过地理学,他绘制的地图流传了几百年;他还是东汉六大画家之一;在文学领域,他创作的《二京赋》,在形式和内容上把汉赋推向了一个高峰,被誉为"长编之极轨",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写的抒情小赋《温泉赋》、《归田赋》等也极富文采,促进了汉赋的发展,对魏晋朝代抒情赋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张衡的新体七言诗《四愁诗》,也是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
郭沫若先生曾经评价张衡:"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敬仰。"张衡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科学家的故事的其它文章:
- 爱因斯坦与司机
- 泰勒斯:先进思想是打开创新之门的金钥匙
- 阿基米德:创新故事
- 沈括: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坐标
- 达·芬奇:自然科学方面的创新之举
- 吉尔伯特:双科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