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一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女人
居里夫人1867年11月7日出生在波兰首都华沙。她的原名叫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父亲是一名中学教员,母亲早亡,从小就过着贫苦的生活。
居里夫人少年时就表现出她性格倔强和知难而上、发奋学习的精神,16岁中学毕业时获得金质奖章。这时波兰正处于俄国沙皇的统治之下,妇女受到歧视,规定只允许男人上大学,波兰的大学不招收女学生。于是,玛丽先到乡村去当家庭教师,积攒一些钱,为出国求学作准备。在当家教的六年里,她始终坚持自学,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写信向父亲请教,父亲总是详细的为她解答。1891年玛丽来到法国进入巴黎大学学习。她白天除了上课之外,就在实验室里工作。她每天都是最早进入实验室的人之一,也是最后一个出来的人。傍晚她出现在大学的图书馆里,一直到图书馆关门才离开。她宿舍的灯光常常是亮到深夜一两点钟,第二天她又早早起来。她从来不到别人那里去串门。大家抱怨她逃避同学们聚会,甚至叫她为"苦行僧"、"怪人",玛丽对此只是宽容地一笑了之。她的生活十分清苦,每月虽然得到父亲一百法郎左右的汇款,但要缴学费,物价又贵,维持最低生活也往往发生困难。
有一次她与同学们正一起讨论问题,突然晕倒了,事后才了解到原来她没有吃东西,饿了一整天。同学到她宿舍里一看,除了发现一包茶叶,竟没有一点可吃的食物。尽管如此,她还是常常在饥饿中坚持求学,使各门功课成绩都名列前茅。她入巴黎大学只有两年,就取得了物理学硕士学位。一年后又取得了数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玛丽在独立从事工作时,认识了法国巴黎市立理化学校实验室的一位青年物理学家彼耶尔·居里。由于志趣相投,性格相仿,加上工作上互相帮助,生活上互相关心,共同的理想又促使他们相互爱慕。1895年夏天,28岁的玛丽终于与36岁的居里结婚了。
他们的婚礼简单、朴素而富有诗意。他们不穿礼服,不摆酒席,更不去教堂举行宗教仪式,而是各自骑着一辆自行车,告别了前来贺喜的亲友,笑逐颜开地骑到他们在一个村庄租的乡间别墅里,算是旅行结婚了。一个月后,回到了巴黎。从此,他们俩一道踏上了艰巨的攀登科学高峰的征途。
他们艰苦奋斗,开始了对放射性来源的研究。在对沥青铀矿和辉铜矿进行检查时,发现这两种矿物中,含有一种比铀或钍的放射强度大的物质。她意识到这是一种还没有被人们认识的新元素。在1898年她把这种新元素叫"钋",她说:"以此来纪念我的祖国———波兰。"她的丈夫连声称赞"好!好!",并说:"波兰是你的祖国,也可以说是我的祖国。"在发现钋的同时,又发现了还有另外一种放射性强度比钋更大的新元素,居里夫妇把这个未知的元素称"镭"。他们一鼓作气开始向"镭"发起攻击。他们把一个没有地板,房顶漏雨的破旧木棚当作实验室,要在这些数以吨计的沥青铀矿渣中找出他们判定的新元素———镭,真是大海捞针,经过四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在1902年胜利地提炼出十分之一克纯净的镭盐。由于这一划时代的伟大发现,居里夫妇于1903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1906年4月16日傍晚,居里在穿越马路时,突然被一辆马车撞倒,当场夺去了生命。丈夫的去世对居里夫人是个沉重的打击,当时她才39岁,但并没有动摇她要为科学奋斗的坚定意志,继续埋头苦干,从事丈夫未竟的事业。她经过反复细致的分析、实验,再一次精确地测定出了"镭"的原子量和氡以及其他许多元素的半衰期,并在这个基础上,整理了放射性元素蜕变的系统关系。在如何提取、净化放射性元素和测定它们的放射性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于1911年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一个女人一生两次荣获诺贝尔奖金,讫今还是第一次。
居里夫人从来不考虑个人得失,她时刻想的是科学的召唤和为人类谋幸福。她多次说"我发现了"镭",但不是创造了它,因此它不属于我个人,它是全人类的财产。"居里夫人后来与两位外科医生合作,共同研究把"镭"应用到医学上去,使"镭"成为治疗癌症的"药"物之一。"镭"的发现和在医学方面的作用被肯定以后,许多资本家曾给居里夫人写信,表示要以高价购买生产"镭"的专利。被居里夫人坚决拒绝了。她决定将毫不保留地把自己实验结果包括提取"镭"的过程全部公布于世。她说得好,"镭不应该使任何人发财。镭是化学元素,应该属于大家。"
由于长期紧张的工作和年岁的增长,使居里夫人的身体越来越弱。但她总是用坚强的意志和巨大的忍耐战胜疾病的折磨,坚持工作。她从不把从事镭的试验危险放在眼里。正是这种长期埋头于科学事业,毁坏了她的身体。1934年7月4日与世长辞,享年67岁。居里夫人共留下了七十多篇学术论文和科学著作,这是人类珍贵的科学遗产,它将同居里夫人的名字一样永远放射出灿烂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