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屾养蚕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05 属于: 科学家的故事

杨屾出生于1699年,他是清朝时期陕西省兴平县桑家镇的一位教书先生。他除了教书育人之外,其余全部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了研究农业生产方面,他认为"人生天地间,庄农最为先"。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他在农业方面的最大贡献,是在北方发展了植桑养蚕业,殷惠了民生,繁荣了经济。

杨屾的一生基本上都是在家乡度过的,他极为重视从生产实践中得来的一点一滴的知识,他不迷信传统观念,更不迷信不加分析的书本知识。当时在农业生产上流行着一种"风土论",就是说南方的作物,绝不适合于在北方种植;北方的作物也同样不能在南方种植。杨屾反对这种唯地理条件论,他决心要在陕西地区推广种桑养蚕,用自己的实践证明唯条件论的错误。

杨屾

杨屾不是盲目乱干,他是在研究了历史资料后的科学创新。据典籍记载我国种桑养蚕,最早是从黄河流域开始的。后来蚕桑事业的中心才转移到江苏浙江一带,这一点说明植物可以逐步改变习性,慢慢地适应环境。杨屾为了掌握丰富的蚕桑知识,他查找了大量的历史文献,书籍资料,他从《经·豳风》中看到有首诗是有关蚕桑的描述,他想,两千多年前的豳地正是今天陕西的地方,他进一步断定蚕桑业根本不应受地域严格束缚,他认为在陕西种桑养蚕是"风土不宜"的观点值得怀疑。

一切要经过实验,一切由事实说话。他首先在自己的家园里栽了几百棵桑树,同时委托朋友从南方买来了蚕种,亲自动手试验养蚕。当时有些不学无术,不懂科学的达官贵族讽刺地说:杨屾不认真读书求官,却做一些下人干的下贱之事。而杨屾不屑一顾,他通宵达旦地守着那些娇嫩的小蚕,认真地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眼看着它们一天天地成长,当结出了白花花的茧子时,杨屾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到了缫丝的那一天,他家里,里里外外挤满了人,大家亲眼看到亮光闪闪的蚕丝,全都惊讶得目瞪口呆。说三道四的人也哑口无言了。

成功的实验增强了杨屾在陕西地区推广种桑养蚕的信心和决心。

他编了一道《蚕桑歌》:"种桑好,种桑好,要务蚕桑莫了草,无论墙下与田边,处处栽培不宜少。"后来又把自己坚持做了13年种桑养蚕的试验,写成了《豳风广》和《桑政摘要》两本书。

这两本书从种桑、养蚕、到缫丝、纺织都做了全面详细的叙述和总结,对北方的桑蚕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也是他十几年从事蚕桑研究的心血结晶。他说:"讲农业生产的实用书,要深入浅出,使人一看就懂才行,如果只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学问,写得深而难解,就没有什么用处了。"从这些话中充分地看出杨屾在科学上的朴实态度,为民着想的思想意识,不为名利的高尚情操。他永远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科学家的故事的其它文章:

  • 爱因斯坦与司机
  • 泰勒斯:先进思想是打开创新之门的金钥匙
  • 阿基米德:创新故事
  • 沈括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坐标
  • 达·芬奇:自然科学方面的创新之举
  • 吉尔伯特:双科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