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中《白门感旧》鉴赏
秋来无处不销魂,箧里春衫半有痕。到眼云山随处好,伤心耆旧几人存。扁舟夜雨时闻笛,落叶西风独掩门。十载江湖生白发,华年如水不堪论。
【原文作者】:汪中
【原文出处】:据四部丛刊本《汪容甫遗诗》
【鉴赏】:
“白门”是旧时南京的别称,与汪中家乡扬州乃一江之隔,当是汪中常游之地,亲朋旧友也自然不少。由于诗人长期在外,辗转于他人幕下,与故旧久疏音问。在一次旅途中,诗人乘船经过白门,不免舍舟上岸探访一些友人,谁知许多人都已作古,剩下的好友不多了。诗人因此感慨万分,写下了这首《白门感旧》。既是伤悼故人,也是对自己、对人生的深沉慨叹。
诗的开头表明诗人是在一个秋天路过白门的。秋季本是天高气爽的好季节,于此时旧地重游,应该是十分高兴的,但诗人却觉得处处都有一种悲伤愁苦的情绪笼罩在心头。什么原因呢?没有说到,但“箧里春衫半有痕”透露出了个中消息。整个明媚的春天都是在泪水中度过,那末,秋天的“销魂”,自然也是春天的愁苦的继续了。这短短两句反映了诗人一年到头悒悒不乐的心境。可以想像,诗人的这种情绪,是由于长期在外不得意的坎坷生活所致。那么当回到旧地见到故旧时,当会有一番另外的心情吧。的确,“到眼烟云随处好”,旧地白门的风光到处是这样美好,可是,“伤心耆旧几人存”?原来那些年高望重的朋友已经没剩下几个了,真是江山依旧,人事已非。这样,“随处好”的风光,反而只能增加人的伤感罢了,这是多么令人失望啊!在这样的情况下,再好的云山风光也提不起诗人的兴致了,而诗人在恶劣心绪却从笔底下泄露了出来:“扁舟夜雨时闻笛,落叶西风独掩门。”这时,诗人笔下已没有秋天所特有的“随处好”的特色,而是一派凄凉、孤独之感了。句中的“闻笛”,除了在字面上加出那种“悲伤”的情调之外,还暗寓了对故友深沉思念的典故。晋朝时司马昭杀了嵇康和吕安,他们的好友向秀很怀念他们。向秀有一次经过嵇康旧居,听到了笛子声,于是引发了他对旧友的思念,而写了一篇有名的《思旧赋》。因此,这里用“闻笛”二字就具有双关意味。由于故旧们都相继去世,诗人自然又联想起自己的身世,而结果却是“十载江湖生白发,华年如水不堪论”。自己十年飘泊江湖,除了留下满头白发这时光像流水一样逝去的印记外,其他却一事无成,真是不堪回首。至此,全诗充分抒发对旧友的思念和自己不得志的无限感伤,情调十分凄惋。
这是一首抒情诗的佳篇,由怀友到自伤,两者融为一体,过渡自然。一二句概括了常年的心境。三四句用乐景写哀思,更衬托出其内心的痛切。五六句融情于景,以富有特征的画面充分显示出诗人凄凉孤独之感。末两句将一种深沉的伤怀用明白如画的语句全盘托出。全诗表现了一种真挚感情的自然流露,毫无矫饰。清中叶以来,由袁枚首创性灵说,主张写诗要“不失其赤子之心”(《随园诗话》卷三),汪中的诗,其实也充分体现了这种特点,只是他诗作不多,又以写骈文出名,因而掩盖了他的诗名,人们不大注意到这一点。顾莼在《跋汪容甫先生诗集》中,说他的诗“于五伦间勤勤恳恳,而格律一轨于正,其性情流露即司想见其为人”,是看到了他这种特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