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己亥杂诗 其二》鉴赏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原文作者】:龚自珍
【原文出处】:据四部丛刊本《定庵文集补》
【鉴赏】:
鲁迅先生说:“怒吼的文学一出现,反抗就快到了”,“所以与革命爆发时代接近的文学每每带有愤怒之音”(《革命时代的文学》)。在近代思想史和文学史上,最先闻到清王朝腐烂气息,感受到变革的必然性,并对没落垂死的旧事物进行揭露和批判的,龚自珍是最早的一个。他的诗歌创作既是漫长暗夜中的鼙鼓,又是破晓时的号角。其中,《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气势磅礴,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这首诗诗末自注云:“过镇江,见赛玉皇及风神、雷神者,祷祠万数,道士乞撰青词。”“青词”,道士斋醮用的一种文体,以朱笔写于青藤纸上,亦称“绿章”。“玉皇”,即玉皇大帝,道教信仰中最高的天神。天,是宇宙万物的主宰,人们苦难和幸福都在它的运化之中,人们自然对它怀着崇高的敬意。可是作为祭祀的对象玉皇来说,它是至大无匹、至高无上的,跟风、云、雷、电一切自然神不同,在人们的意识上却缺乏明确而具体的认识。这首诗从“风雷”入手,是直接渊源屈原《九歌》着力自然神讴歌的写作经验。诗歌当然会有象征意义,但回避它产生于宗教祭祀活动中这一事实,用“借题发挥”之类论点强作解释,就难免“隔”了一层。
“九州生气恃风雷”,起句大气磅礴,突兀不凡。“九州”,古代中国为九州,后代指中国。在赛神会上看到的风神和雷神的形象,被诗人幻化成一种震撼世界、摧枯拉朽的巨大力量。中国要有生气,必须依靠迅风疾雷的震荡和洗涤。诗人这一感觉和渴望,不仅集中地表达了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共同心情,而且也显示出历史的进程已经达到了一个新阶段,旧的现实是不可能再维持下去了。由呼风唤雷的大声呐喊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渴望社会来个大变动,一改旧观的豪情壮志。是发自肺腑的怒号,具有鲸吞环宇、气挟山河之势,蕴藏着要求变革社会的强烈冲动。
“万马齐暗究可哀”,点明了诗人为什么期望风雷来临。“万马齐喑”,语出苏轼《三马图赞引》,称宋元祐初西域贡马“振鬣长鸣,万马齐喑”。这里比喻在封建统治下,政治腐朽、思想被禁锢的黑暗局面,非常形象。“究可哀”三字则以强烈的感情色彩,对当时封建制度下人才横遭摧残,一片死寂的政治局面给予无情的谴责和鞭挞。“究”字下得沉痛,显示了诗人的冷静思考和敏感的洞察力,揭示了一片死气沉沉、令人窒息的危机深重的政局。整句诗是觉醒者灵魂受尽折磨、煎熬的独白,更是唤起人们清醒的警世之言。
“我劝天公重抖擞”,笔锋顿转,大声呼唤,使人精神为之一振。诗中的“我”竟然与“天公”进行对话,甚至对“天公”大胆地“劝告”,希望“天公”重新振作精神,显示了诗人不愿与黑暗同流合污的桀骜不驯之气,以及执着追求、九死不悔的大无畏精神。一位顶天立地、翘望着九州生气指日来临的历史先驱者的形象,跃然纸上。
“不拘一格降人材”这一结句,涤尽祷诗向神灵乞求福佑的陋习,将精辟的政治见解熔铸入凝炼的诗句。“拘”,局限。“格”,规格,这里指那些扼杀人才的清规戒律。诗人祈求打破程式,多让人才降世,在龚自珍一生的要求革新除弊的呼声中,“人材”问题始终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在此,他又为人材的横遭戕害而大声呼吁,表现了对满清统治者高压政策的极端不满。
这是一首气势磅礴、富有战斗气息的诗篇。恩格斯说:但丁在欧洲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历史上,龚自珍也恰是这样一位“最后”和“最初”转折时代的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诗人面对“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勇敢地发出愤怒的叫喊,呼唤荡涤旧社会的污泥浊水的风雷,希望涌现一批勇于革新的人材,实现富有生气的改革,打破死气沉沉的局面。诗人这种要求冲破封建专制统治、期待社会大变革的战斗精神,是难能而可贵的。
全诗激情洋溢,一气呵成,如雷霆轰响,有千钧之力,在“学凋文敝,索索无生气”(王文濡《定庵文集序》)的嘉庆、道光诗坛上,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放射出耀眼的光辉,是我国近代诗歌史上继往开来的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