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均《与朱元思书》鉴赏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嶂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原文作者】:吴均
【原文出处】:据明刻《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吴朝请集》
【鉴赏】:
《与朱元思书》,也作《与宋元思书》。吴均的这篇短简,写富春江上的秀丽风光如诗如画,表露了作者一种清俊拔俗的情怀,最能代表吴均现存文章的风格。文章以自己游览时的主体感受为出发点组织材料,把一百里许富春江上那些最为叩击心灵的美景,那些浸润着作者浓郁诗情的画面聚向笔端,结撰成文,景随情至,情随景生,从而构成了一幅动人的“江行览胜图”。
文章一开始,“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八个字,便写出了一个清明朗洁的世界。在这里,作者“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把整个身心融合到大自然之中,心与物游,无往而不心旷神怡,难怪他要脱口而出地赞叹说“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了!这是文章的第一层。
此山此水又是怎样既奇又异呢?说水,这里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其渊静缓流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置身其间,一种清心明目之感便会油然而生其急流飞腾处,又“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给人以惊心慑魄之感。至于山呢,这里是“夹嶂高山,皆生寒树”,一片苍翠,一派生机;这一座座山头,居然“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在作者心目中,这些静态的无生命的山岩,是这样地富有自由意志,这样地富有生活情趣,使这个清明净洁的世界显得活泼泼地,实在叫人流连。何况,这里还鸣奏着一首其妙无比的富春之歌:你听!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唱不歇,一声声清远悠长;猿啼无绝,一声声哀转凄切……这一系列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的综合,构成了富春江特有风韵。这是文章的第二层。
心胸高洁,不染尘杂的高士,徜徉于此山此水之间,自有一种清心明目澡雪精神之感,即便是那些利禄场中、权势窝里争竞的人,那些操持公务、忧心世事的人,只要能来此一游,也定然会“望峰息心”、“窥谷忘返”的!这便是这奇山异水所具有的感召力,吸引力。这里“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没有人间烟火气,全然苍莽古朴情。生活于其间,一切尘俗的考虑都将涤除尽净,使全部身心与大自然的韵律契合起来,和谐、宁静,这便是一切。这是全文的第三层,也是作者写这篇短简的用心之处和寄意之处了。
本文“简洁省净,清新明快,篇无余句,句无余字,于骈俪文中毫无繁冗之病”(郭预衡《中国散文史》)。它的这种省净明快或日清俊的艺术效果,我想,至少得力于下述三个方面:一、本文善于组织题材,所写景物的基本色调都是明净的纯和的,绿水蓝天,清泉细石,好鸟哀猿,游鱼寒树,都统一在“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的画幅中,不着“山花红紫”的痕迹,绝无“仕女喧阗”的干扰,自然是省净的,自然是清新的。二、全文语言谐调,散文句与骈偶句交织使用,句式可长可短,可疏可密,四言六言八言九言,视需要安排,文气畅达,适于讽诵,不似六朝骈文通常所犯的毛病:过多的用典隶事带来理解的障碍,过多的繁文缛句造成文意的壅塞,划一的四六句式又造成节奏的板滞,读起来自然会产生明快俊朗的感觉。三、更为重要的是,作者胸中不存尘杂,他用一副纯情去感受一江清景,他借外在风物去抒写内心追求,而且是写给自己的好友看,无矫揉,去粉饰,一番情致,一片真意,自然容易与读者心灵相契合,给人以爽洁之感了。在唐人柳宗元成熟的山水小记问世以前,我国文学史上早就出现了这种情景交融的好文章,实在是值得高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