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祝英台近》鉴赏
晚春
【原文】: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原文作者】:辛弃疾
【原文出处】:(据古典文学出版社影元本《稼轩长短句》)
【鉴赏】:
此词是稼轩婉约风格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首,即使置之五代北宋典型的婉约词中也属于最上乘之作。
题材是闺怨,故全词以思妇的口吻出之。
发端三句。追忆送别的情景。“宝钗分”是送别时的典型习俗,“桃叶渡”和“南浦”是送别时的典型环境,“烟柳”点明季节是春天。着一“暗”,不仅形象写实,也烘托了别离时黯然消魂的气氛。“怕上层楼”以下,写与所思之人分袂以后所见的哀景,行人去后,登上高楼再次投以一瞥,这本是人之常情;然而“楼高望不见”(《西洲曲》),终于还是徒劳,何况“十日九风雨”,雨丝风片遮断了望眼,凄风苦雨反而加重送者的愁肠,并此数者,所以说是“怕上”,此可悲者一。“红”,指春天的繁花,它们原是可以愉人心目的景物,如今片片飞落,意味着春光即将消逝,望之只能使人心酸肠断;加之满地落红,无人收拾,一任它们委之尘土,此可悲者二。窗外的黄莺不知道闺中人的悲愁,正在不停地啼唤,更搅得愁人心烦意乱。此情此景,不分明是金昌绪《闺思》“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诗境的重现吗?此可悲者三。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首词上片除了楔入“怕”、“断肠”等个别言情字词外,几乎全是写景;而在景物的描绘中处处都有人在,将思妇送别征夫后的心情作了层层剥茧似的细腻传达。景中见情,可以说是此词的第一大特色。
下片继续描写思妇由白昼到深夜的相思之情,但手法与上片有异。“鬓边觑”三句,写相思之极,在百无聊赖之中下意识地取下插在鬓边的花朵来占卜行人的归期。“才簪又重数”五字,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思妇心烦意乱的神态。由于用花占卜归期毕竟只是聊以自慰而终于无法解除苦闷的做法,故“罗帐灯昏”以下又接写闺中人不得不独上空床,试图进入梦乡以求解脱,可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百结愁肠又随梦而来,以致在昏昏沉沉的梦境之中又复呜咽自语:这是春天把愁带来的,春天回到哪儿去了?它怎么不懂得将我的愁思也带去呢!前人在写到类似的情景时多写梦中寻找旧欢旧游,如“故攲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欧阳修《蝶恋花》“几日行云”)、“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赵佶《燕山亭》)之类。此词结尾另辟蹊径,自立机杼,构思奇警,声情并茂,确有超越前人之处。通过动作、梦语来细腻地刻画人物的心理状态,可以说是此词的第二大特色。
张端义的《贵耳集》有云:“吕(婆)有女事辛幼安,因以微事触其怒,竟逐之,今稼轩《桃叶渡词》因此而作。”不知何所据而云然。稼轩一生侍妾甚多,集中又有放走侍妾或将侍妾赠人之作(《临江仙·侍者阿钱将行,赋钱字以赠之》),可参见《书史会要》卷六;《好事近》“医者索酬劳”,其本事见于周煇《清波别志》卷下),故《贵耳集》所载或确有其事,但在解析此词时可以不必泥于此说。另外,有的论者断言作者在词中袭用爱情的外壳寄托家国之恨或抒写对中原故人的思念,从全词所用事典和手法来看,终觉穿凿附会,故不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