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织妇词》鉴赏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1-12 属于: 古代文学名篇鉴赏
【原文】:

织妇何太忙,蚕经三卧行欲老;蚕神女圣早成丝,今年丝税抽征早。早征非是官人恶,去岁官家事戎索。征人战苦束刀疮,主将勋高换罗幕。缲丝织帛犹努力,变缉撩机苦难织。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檐前袅袅游丝上,上有蜘蛛巧来往。羡他虫豸解缘天,能向虚空织罗网。

【原文作者】:元稹

【原文出处】:据四部丛刊影明本《元氏长庆集》

【鉴赏】:

元稹是与白居易齐名的人,新乐府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他具有比较强烈的积极用世精神。元和元年(806)为左拾遗后,曾一再上疏议论朝政大事,并支持裴度等“密疏论权幸”(《旧唐书·裴度传》),为宰相所恶,出为河南县尉。元和四年为监察御史后,在出使东川和在洛阳任职(分务东台)期间,对官吏不法之事多所弹奏。因奏摄河南尹房式和与宦官争馆驿上厅,于元和五年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在这段时期中,他又与白居易等一道积极从事诗歌创作,指斥时弊。直至元和十年他才被召回长安,又出为通州司。元和十三年转虢州长史。在江陵和通州期间,一方面,他内心苦闷,寄情诗酒,专心“修道”,并与宦官开始接近。另一方面,他又悲愤不平,继续进行乐府诗创作,并在理论上进行探讨,《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叙诗寄乐天书》等名篇都写于其时。元和十二年在通州所写的《乐府古题》,代表着他的乐府诗创作的重要成就。

《织妇词》为《乐府古题》十九首之八。唐代纺织业发达,与农业同为经济命脉。“中国唐朝时期呈现的盛大景象,织妇与农夫作出的贡献是相等的。”(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三册)安史之乱以后,唐政府的财赋主要仰给于南方诸道,对南方农夫织妇的压榨更为残酷。荆州(治地江陵)是唐代重要的纺织品产地之一。《新唐书地理志四》:山南道“厥赋:绢、布、绵紬”;江陵府“土贡:方纹绫、赀布……”。荆州织妇的境遇甚为凄惨,元稹在江陵任职期间,就曾“目击贡绫户有终老不嫁之女”(《织妇词》自注)。元和九年淮西吴元济叛乱,唐政府发兵“招抚”,对邻近淮西的荆州、襄州一带加紧征兵、抽税,百姓深受其苦。元稹在《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中写当时所见说:“邮亭一萧索,烽候各崎岖。馈饷人推辂,谁何吏执殳?拔家逃力役,连锁责逋诛。防戍兄兼弟,收田妇与姑。缣缃工女竭,青紫使臣纡。”从关怀民生疾苦出发,他反对唐朝廷的频繁用兵,而主张“努力庙谟休用兵”(《连昌宫词》)。元和十二年,他在梁州“见进士刘猛、李余各赋古乐府诗数十首,其中一二十章咸有新意”,“因选而和之”(《乐府古题序》),成《乐府古题》十九首。《织妇词》是和刘猛之作。刘原诗已佚。

《织妇词》以元和中江陵一带织妇的生活为题材,反映广大织妇的不幸遭遇和痛苦心情,揭露封建统治者压榨劳动人民的残酷行径。首句以感叹句“织妇何太忙”提起,突出“忙”字,写织妇的辛勤劳苦。“蚕经”三句写“忙”的原因。从蚕事本身说,“蚕经三卧行欲老”,不得不忙;但主要原因却是“蚕神”二句深入一层揭示的“今年丝税抽征早”。为此,她祝祷“蚕神女圣”保佑蚕儿早早抽丝,以便早早纺织,交纳丝税。两“早”呼应一“’忙”,显示“早征”给织妇的生活和精神产生很大压力。“早征”四句申述“早征”的原因。以“早征非是官人恶”反跌出原因是:“去岁官家事戎索。”皇帝用兵,需要大量丝帛赏给征人包扎刀疮,赐给功高的主将更换罗幕。“征人战苦”,所得只够“束刀疮”;“主将”靠“征人战苦”而得高勋,所得多到可以“换罗幕”。两者对比鲜明,揭露了主将与兵士间的严重对立以及主将的奢侈逸乐。以上八句揭示了造成织妇痛苦和不幸的原因,以下正面写织妇的不幸和痛苦。“缲丝”四句从织妇的劳作和生活之苦写。“缲丝织帛”需要费力,已很辛苦;“变缉撩机”更复杂,技术性更强,更需时间和精力,织妇更感到“苦难织”。统治者为了享乐和用兵等,需要大量绫帛,广大织妇为了交纳赋税,不得不牺牲自己的青春和幸福。因此,精通“变缉撩机”的“东家双女儿”被耽误了青春,直到“头白”还“嫁不得”。最后四句,从织妇的心理活动写。深受纺织之苦的织妇,从“檐前袅袅游丝上”蜘蛛轻巧地来回织网,产生羡慕之意。她羡慕蜘蛛之“巧”,更羡慕它“能向虚空织罗网”。如果她能像蜘蛛那样,岂不免除了“苦难”,不用“缲丝织帛”,“变缉撩机”,就可织出又多又好的绫帛来,不愁填不了剥削者的欲壑。织妇之“羡”,因“苦”而生,由“羡”更见其“苦”。作为人的织妇,竟“羡”那“虫豸”,这种反常心理的产生,不更深入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吗?

元稹在《乐府古题序》中说:“况自《风》、《雅》至于乐流,莫非讽兴当时之事,以贻后代之人。沿袭古题,唱和重复,于文或有短长,于义咸为赘剩。尚不如寓意古题,刺美见事,犹有诗人引古以讽之义焉。”又说:他所作的乐府古题,“其有虽用古题,全无古义者”,“其或颇同古义,全创新词者”。《织妇词》属于“颇同古义,全创新词”一类,表现了作者“寓意古题,刺美见事”的精神。诗人通过在“丝税”重压之下织妇的不幸和痛苦的叙写直刺时弊,谴责了封建统治者为奢侈逸乐和频繁用兵而加剧压榨百姓的弊政,爱憎分明,战斗性较强。诗中所写不只是一个织妇一时的不幸,还有“东家双女儿”所代表的更广大的织妇终生的悲惨遭遇;不只是写了广大织妇与统治者的对立,还写了军中“征人”与“主将”的对立。这就更广泛更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增加了作品的思想深度和广度。再则,此诗在刻画织女形象时主要通过织妇的自叙,从“忙”到“苦”,层层深入地表现其思想感情,同时还用典型细节和多种艺术手法刻画人物心理,突出和深化主题。“征人”两句中以“束刀疮”与“换罗幕”对比,鲜明深刻。诗的最后写织妇羡慕蜘蛛,以蜘蛛织网之“巧”反衬织妇之“苦难织”,烘托悲苦之情,构思巧妙,寓意深厚。元稹在《叙诗寄乐天书》中论其诗曰:“其中有旨意可观,而词近古往者,为古讽;意亦可观,而流在乐府者,为乐讽;词虽近古,而止于吟写性情者,为古体;词实乐流,而止于模写物象者,为新题乐府。”在《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并序》中说:“世理则词直,世忌则词隐。予遭理世而君盛圣,故直其词以示后。”作为乐府古题,《织妇词》的语言具有“近古”而“直”的特点。文辞端直平安,自然晓畅,深厚有力,较少雕饰纤华痕迹;声韵方面,全用仄韵,四句一转,与内容和感情的发展变化相配合,增加了作品的淳朴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