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鉴赏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1-12 属于: 古代文学名篇鉴赏
【原文】:

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环镇嵩当中。火维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专其雄。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绝顶谁能穷?我来正逢秋雨节,阴气晦昧无清风。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须臾静扫众峰出,仰见突兀撑青空。紫盖连延接天柱,石廪腾掷堆祝融。森然魄动下拜,松柏一迳趋灵宫。粉墙丹柱动光彩,鬼物图画填青红。升阶伛偻荐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庙令老人识神意,睢盱侦伺能鞠躬。手持杯珓导我掷,云此最吉余难同。窜逐蛮荒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长终。侯王将相望久绝,神纵欲福难为功。夜投拂寺上高阁,星月掩映云朣胧。猿鸣钟动不知曙,杲杲寒日生于东。

【原文作者】:韩愈

【原文出处】:据《韩昌黎系年集释》

【鉴赏】:

这首诗作于永贞元年(805)秋天。作者在《寄河南张员外文》中说到由阳山北归有“委舟湘流,往观南岳”的话,即指这次游山之行。诗中记叙游衡山晋谒衡岳庙并宿于其中的经历,抒发了对被贬阳山的不满情怀。

诗的开头六句总写衡岳的形势与气象。写衡岳却先从五岳写起。在五岳之中衡岳雄据南方,好像是天神授予权力,让它专来镇服南荒之妖怪。它气势不凡,半山间即喷云洩雾,人们难以能够穷绝其顶。因此,作者贬谪南方北归之时,路过此地,想上山一游,也就可以理解了。

接着八句写登山所见的景象。当时正逢秋雨季节,山间晦暗、空气沉闷,但过了不久,清风吹散了山雾,众峰的峥嵘面目突现在青空之中。紫盖峰、天柱峰、石廪峰互相连接,或作腾挪投掷状态,堆伏在主峰祝融峰的面前。这使诗人大饱眼福,心情为之一振,于是诙谐地自称这是由于自己心地正直诚恳,天神受了感应特地驱散阴气的结果。这几句山景的描写,使衡岳壮观形象化。诗人在饱览一路风光之后来到了衡岳庙。接下去的十四句就具体叙写“谒庙”情形。写庙宇,它以令人望之心惊的山峰为背景,庙前松柏夹道,里面粉墙红柱,光彩动人,墙壁上有神鬼形象的彩画。又写谒庙,诗人下马入内,升上台阶,弯腰曲背来到神台前,以菲薄的酒肉祭品向庙神表示自己的心意。当时作者正是满怀委屈,无人理解,此举不过借以表示对庙神的虔敬而已,别无他求。而庙祝老人却善于察颜观色,在一旁鞠躬侍候,还教给诗人掷杯珓占卦的方法,并假借卦象作出迎合一般占卦者的心理需要的判断,说:得到了最吉利的征兆,而这是别人难以得到的。谁知诗人根本无意求神问卦,因此庙祝老人的奉承话反而引起了诗人的满腹牢骚。“侯王将相望久绝,神纵欲福难为功”。这是诗人遭到贬谪之后的愤怨之语,也是对庙祝老人及“神功”的幽默讽刺。诗的最后四句写宿于岳寺,进一步点明题意。当晚星月掩映,月色朦胧,诗人宿于岳寺之高阁,因能忘怀遭际,竟得酣睡,猿鸣钟动不为之醒,一直到日已东升。

从以上简述可以看到:诗中展现的境界极为开阔,写景从五岳写到衡岳,从众峰写到主要名峰,大处落笔,又不乏细致描绘。叙事脉络清晰,行动有迹可寻。抒情真实含蓄。写景、叙事、抒情三者结合得很好,是一首饶有兴味的记游诗。同是记游诗,比之《山石》诗,它显著的特点是古朴奇险。南岳自有其古老苍茫的一面,在李白笔下,它呈现出“气清岳秀”和气势巍峨的景象。李白写道:“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回飚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送陈郎将归衡阳》)而韩愈援笔写来,却让“火维”、“地荒”、“妖怪”、“天神”、鬼物等,涂抹出令人“森然魄动”的景象,使人觉得诗风古朴、奇险。另外,这首诗与《山石》诗都写了僧人,但《山石》中的寺僧对人热情、忠厚,他的言行举动充满着朴素的人情美,作者是以褒扬的笔调来描写的。这首诗里的庙祝老人,却颇善察颜观色,巴结逢迎,诗中对他的言谈举动细加描写,富于讽刺意味,有幽默感。至于用韵,这首诗与《山石》诗一样,一韵到底,不同的是这首诗对句末用三平调(只有两处例外),读起来就更显得高亢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