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景仁《都门秋思》鉴赏
五剧车声隐若雷,北邙惟见冢千堆。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寒甚更无修竹倚,愁多思买白杨栽。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
【原文作者】:黄景仁
【原文出处】:据光绪重刊本《两当轩全集》
【鉴赏】:
这首诗是乾隆四十三年(1778)黄景仁滞留北京时所写。这年,他把母亲、妻子也接来京师,但却一事无成,过着穷愁的生活。所以在一个秋日里,他百感并发,写下了《都门秋思》四首。这里选的是第三首。全诗以凄苦的心情表现了他非常贫困的生活,其实也反映了当时这一类下层知识分子的共同遭际。
诗一开头就表露了一种人生无常的哀伤情调。“五剧”指的是四通八达的繁华大道,“北邙”是洛阳城北埋葬东汉及魏国的王公贵族的地方。这两句意思是说,不管人们在生时是如何荣华富贵,到头来终不免要埋在一堆荒冢之中。在夕阳的照耀下,诗人满怀忧思地去登楼眺望,但看见的只是山上的一片秋色正绕着城郭而来。天气是这样寒冷,杜甫在《佳人》诗中曾写到“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诗人却没有“佳人”那样的修竹可倚,显得更其孤苦;白杨常种于墓地,是人们所忌讳之物,而诗人却愁苦得难以承受,以致即使栽上白杨也无过于此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是九月份就要准备冬衣,可是现在全家生活在瑟瑟的寒风里,时已九月还没钱去准备御寒的冬衣哩。
这诗的开首两句,是一个有双重意义的对比,既有人生无常的忧伤,又隐含有权势富豪们的奢华生活与自己的贫寒处境的强烈对照,从中也表现了诗人对此的不平与愤慨。接下来的一对颔联,作者以夕阳山色、满目秋凉渲染出自己的孤独心境。“登楼”一句是化用了王粲的《登楼赋》。该赋原表现了王粲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与思乡怀土的感情,这正是确切地反映了诗人自己当时的心绪,写得十分含蕴深沉。颈联以象征“寒”与“愁”的“倚修竹”与“白杨”二典,再分别加上“更无”与“思买”,这就把诗人“寒甚”与“愁多”的程度推到了极致,体寒心愁,其苦可以说是无以过之了。末联暗用《诗经》中“九月授衣”的典故写出全家都生活在萧瑟的寒风中,却无力添置冬衣,这种愁却又更进一步了。这两句以最浅白的语言写出了最深沉的愁苦,所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全诗以“愁”为中心,为“冢千堆”、“夕阳”、“寒甚”、“风声”作衬托,使全诗弥漫着寒愁孤寂的气氛。在感情的层次上,从个人之愁写起展延而至全家,使之不断深化、加剧,收到了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
总之,这首诗感情深沉,由浅而深,善于烘托气氛,用典而不露痕迹,以浅白语言出之,使雅俗共赏,引起读者共鸣。所以诗一出,不胫而走,京师为之震动决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