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江诸人 言语门》鉴赏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1-12 属于: 古代文学名篇鉴赏
【原文】: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原文出处】:据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宋本

【鉴赏】:

西晋王朝在内乱与外患交并发生的情况下覆亡了。东晋王朝是个偏安江南的小朝廷,由于东晋王朝的南迁,北方不少士族也迁居到江南地区。面对着神州陆沉、祖国山河残破的局面,有的枕戈待旦,志欲北伐,有的对不思振拔的东晋朝廷失去信心,作无可奈何的哀叹。过江诸人“新亭对泣”的故事,正反映了士族阶层的人两种不同的心态。

本篇开头几句描写了“过江诸人”、“相邀新亭、藉卉饮宴”的场面。“新亭”在今南京市南郊,三国吴国所筑,地近江滨,依山为城垒,为军事和交通重地,东晋时为士族游宴之所。这则故事主要部分记述了两个人物面对此情此景所发生的不同感慨,这两种感慨都有代表性,因此都有典型性。文中的周侯即周,字伯仁,汝南安城(今河南汝南东七十里)人,元帝时曾为宁远将军,荆州刺史,官至尚书左仆射,后为王敦所杀(见《晋书》本传)。周有感于北土沦陷,神州陆沉,虽在良辰美日,与朋辈坐在草地上饮宴也感到乏味,故而发出深沉的叹喟:“此地的风景与故都洛阳没有什么不同,只是眼前的山河已不是昔日的山河了。”这种感叹在当时是很有普遍性的,也很容易引起过江诸人共鸣,大家听了他的话都“相视流泪”。为什么说洛阳的风景与南京没有什么不同呢?关于这一点周密解释得很好,他说“风景不殊,举目有山河之异,此江左新亭语,寻常读去,不晓其语。盖洛阳四山围,伊、洛、、涧在中。时建康亦四山围,秦淮直其中,故云耳。所以李白曰‘似洛阳多’。许浑诗云‘只有青山似洛中’。”明白了“风景不殊”的含蕴,便可体会周等人对故都洛阳的怀念,对沦陷区父老的怀念,对山河破碎的感慨,这两句话寄情遥深,语言是凄婉的。王丞相的几句话,却与周大不相同。他不愿听消极的感慨和泄气的话,所以怫然变色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这位王丞相即王导,字茂弘,临沂(今山东临沂)人,过江后曾官至丞相,他的家族,是东晋著名的士族,与谢氏家族并称“王谢”两大家。“楚囚”一句,用《左传·成公九年》的典故:“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系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后来常用楚囚指被俘和窘迫无计的人。王丞相的几句话,可谓激昂慷慨,与周大不相同,他在激励过江诸人共同努力匡扶晋室,光复神州,不必像楚囚一样相对流泪。他的地位较高,又有力图收复旧日山河的雄心,这几句话较符合他的身份与思想。

这则小说只用人物短短的几句话,便把人物的风神气度和精神境界勾勒出来,语言有传神写照的作用。篇中人物的语言,既是个性化的,又具有典型意义。周的话典型性更强,反映了许多过江人士的心态,故容易引起众人的共鸣。王导的话,富有积极进取精神,又深刻雄豪。作者仅客观记述他们的语言,对他们的话没有任何评价,应当说:周、王二人的话语,都是名言警句。小说离不开人物描写,但语言却至关重要,因为小说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本篇的成功,全在语言上。鲁迅先生说《世说新语》“记言则玄远冷俊,记行则高简瑰奇”(《中国小说史略》)。本篇在语言上也体现了“玄远冷俊”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