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祭财神、回娘家
初二这一天是祭财神的日子。各家都要吃馄饨,因为馄饨形似元宝,吃馄饨就是招财进宝,取个吉利,所以馄饨汤又俗称“元宝汤”,取财源如汤水滚滚而来的意思。
关老爷雕像
清代末年,在北京流传着一个《祭财神》的俗曲,显示了当时的风尚:“新年初二,大祭财神;点上香烛把酒斟,供上了公鸡、猪头、活鲤鱼;一家老幼行礼毕,鞭炮一声惊天地。”
全国各地供奉着不同的财神,各个时期、各个地区对于财神的认识也是不同的。在《集说栓真》记载着这样一段各时期对“真”财神的议论:“俗祀之财神,或祀北郊之回人,或称汉人赵郎,或称元人何五路,或称陈人顾系冯之五子。”近代后又有了文武财神之说,殷代忠臣比干为文财神,而关帝为武财神。至今这种分法在香港和东南亚地区还相当盛行,因此,在饭店、商铺店面都供奉“关老爷”,也就是供奉“武财神”。而在内地大部分地区则认为《封神演义》中的赵公明是正宗的财神。
平时财神常常是单独绘在画中央,或者做成瓷像供奉在专门的龛中,龛中供上酒食。传说在春节、元宵节前后,财神面前供奉的酒壶里面的酒水都会减少一半,这是因为财神爱喝酒,会在春节显灵,下凡来品尝人们奉上的美酒。
关于祭财神的风俗,《中华全国风俗志》里面有一段精彩的记录,特摘抄下来:“正月初二日各家祭财神。其所祭财神,有由店铺购买者,有自小孩手中买下来。此类童子大半为贫苦人家出身,欲乘此新年机会捞摸若干钱文,于是做成财神,向各住户串售,于门口大呼‘送财神爷爷来了!'愿意要者,付以一两枚铜元之代价,即满意而去。若不要者,亦不能回以‘不要’,盖避不祥也。只答以‘已有’。祭时所供为鸡和活鲤鱼。又有在家中祭祀不算,必须赴彰仪门及财神庙烧香,并借元宝,惟借一枚需还十枚。”
回娘家
初二这一天还是出嫁女子回娘家的日子。在这一天,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女婿和孩子们,带着糖果礼物回到娘家。娘家人也是热热闹闹地等着女儿们回来,备好酒菜招待女婿、外孙子、外孙女。女儿回到家中,如果家里有侄子的,当姑妈的一定会再送出一份不同于春节压岁钱的红包,这种习俗在广东潮汕地区叫做“食日昼”。但是女儿们一般都是在娘家吃中午饭,在晚饭前就要赶回到婆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