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
广东市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中下游。西汉时属南海郡揭阳县地。东晋咸和六年(331)揭阳县析置海阳县,是为建县之始。隋开皇十一年(591)改名潮州。因临大海,潮流往复,遂以潮名州,潮州得名始此。为历代郡、州、路、府之治所。1914年为避与山东省海阳县同名,改称潮安县。1953年析潮安县城及近郊置潮州市。1958年撤市,并入潮安县。1980年复置。1983年潮安县并入。1991年升为地级市至今。辖2县1区。古时曾为朝廷贬谪官员之地。唐宋期间有常兖、李宗闵、杨嗣复、李德裕、陈尧佐、赵鼎、吴潜等7位宰相被贬到此。后又有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等宰相来过,他们对传播中原文化、促进潮州发展,起过重大作用。潮州古城曾立“十相留声”石牌坊,当指此史实。唐代文学家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在任期间举贤人、复乡校、重教兴学,且自出俸禄赞助办学,修水利,除鳄害,推动潮州社会进步,还写下脍炙人口的《祭鳄鱼文》。州人为纪念他的功绩,建祠祀奉,境内的员水改称“韩江”,笔架山改称“韩山”,妇女头巾也称“韩巾”。宋元两朝先后又建立城南书院、元庄书院、韩山书院、得出书院等。兴教之风蔚然,人才辈出,涌现出前八贤(赵德、许申、刘元、张夔、林巽、王大宝、卢侗、吴复古)和后八贤(辜朝荐、郭之奇、黄奇遇、宋北禴、李士淳、梁应龙、杨任斯、陈所献)(一说七贤),故有“海滨邹鲁”誉称。流行潮州方言、潮剧、潮州音乐、潮菜、潮州工艺品、潮绣及潮州工夫茶等,成为独具特色的潮州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留有42处国家、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广济桥(湘子桥)、许驸马府、开元寺、己略黄公祠、宋窑遗址等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湖公园内的涵碧楼,是1925年和1927年周恩来、贺龙、叶挺、彭湃、周逸群等革命家在此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谱写了“潮汕七日红”的光辉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