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岭南省份。简称粤,历史上曾称粤东或东粤。据有岭南大部分地区。东接福建,北连湖南、江西,西连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邻海南省。因位于中国南部,故又有南国之称。陆地面积为17.7万平方千米,2005年底人口7805万。
先秦为百越人居地,分布着兜(头)、缚娄、阳禺、西呕、苍梧等处于部落联盟阶段的土邦小国。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置南海郡,含今广东大部,治番禺(今广州)。秦末赵佗割据岭南,立南越国。汉平南越,置南海、桂阳、苍梧、珠崖、儋耳等9郡。三国吴置广州、交州、荆州。东晋置广州、湘州、交州。南朝分属宋、齐、梁、陈版图。隋置广州、连州、循州、封州、高州、合州等9州,后又在海南置儋耳、珠崖、临振3郡。唐初属岭南道。咸通三年(862)置岭南东道。五代为南汉国割据,都广州,称兴王府。宋今广东大部属广南东路,“广东”一称由此简化而来。一说在“广信”(今封开、梧州一带)以东,故名。元代属江西行省广东道和湖广行省北海南道及广西两江道。明代雷州半岛、海南岛和原属湖广省之广西合浦地区并入广东布政使司(省),形成广东轮廓。清和民国因之。1952年怀集县从广西划入。1965年原湛江专区所辖北海市及合浦、灵山、钦州、东兴划归广西壮族自治区。1988年海南行政区划出,单独设立海南省。而早在1842年及其后被英国割让、租占的香港地区以及清末实际为葡萄牙统治的澳门也脱离广东,形成今日广东版图。1979年设置深圳、珠海、汕头经济特区。1983年开始推行市管县体制,大批县升格为市,为政治文化一大革新,影响及于全国。
盛产稻、薯、甘蔗、柑橘、香蕉、荔枝、菠萝。珠江三角洲为传统商品粮基地和基塘农业基地。潮汕平原以集约农业著称。雷州半岛为热带作物基地。工业以轻工业为主,制糖、罐头食品、纺织、造纸、机械、电力、化工等较发达。家用电器、电子工业及电脑软件制造业正在崛起。广东交通发达,广州是中国最大航空港之一。广州、深圳、湛江港海洋运输抵达中国沿海和世界许多港口。又是中国主要海洋省区,以传统渔、盐和新兴海洋石油化工为主的海洋产业居全国重要地位。
广东文化是岭南文化主体,由原始南越文化与中原汉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以及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乃至近代西洋文化等交流、整合而成,具有多元文化融合风格。善于吸收外来作物品种,发展稻作和园艺业。结合地理环境特点选址、布局城镇聚落。营造以广州西关大屋、客家围龙屋、潮汕三合院、四点金为代表形式多样的民居。东莞可园、顺德清晖园、番禺馀荫山房、佛山梁园,为岭南园林建筑的代表。由古越语与中原汉语、吴越语、闽语以及海外语言交流融合而成粤方言(广州话)、客家方言和闽南方言等三种汉语方言,占中国七种汉语方言中的三种。另还有黎、壮、瑶、苗、畲、回等少数民族语言。风俗文化丰富多彩。岁时节令中央着不少酬神游行活动;婚嫁中旧有童养媳、自梳女、一夫多妻风俗;盛行二次葬;饮食风俗杂食成风,食蛇、食槟榔、食粥、饮茶成为风气;乐俗重铜鼓音乐;好歌,尤以山歌、渔歌为著;崇尚舞蹈和习武;流行群众性歌舞表演,以佛山秋色、沙湾飘色、潮州灯色为代表。是中国著名侨乡,华侨文化是广东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产生和传播于广东本土和海外,使广东文化更具兼容、开放和海洋文化风格。首得海外风气之先,是中西文化交流最早的基地,成为近代中国革命策源地和时代思潮重点,诞生过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站在时代前列、叱咤风云的人才群体,留下丰富的思想文化著作以及南越王墓、南越国宫署遗址、三元里平英团旧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洪秀全故居、孙中山故居、光孝寺、陈家祠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