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彭肥酒历史来源,天彭肥酒介绍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1-05-29 属于: 白酒知识

  在唐代,天彭烧酒就大量地销往成都。每天往返的挑夫有好几十人次,销往成都的烧酒在二三十担以上。而且,挑去的烧酒只要一过青白江河,酒味就特别香醇。素有“天彭烧酒,过河飘香”的美称。天彭烧酒在成都深受酒客喜爱,当时成都的大小酒肆都挂有天彭烧酒的冲天旗招牌。  (推荐阅读:杨林肥酒历史传说,杨林肥酒简介)

  公元854年,雍陶从长安到成都,有诗云:“剑锋重叠雪云漫,忆昨未时处处难,大散岭头春足雨,褒斜谷里夏优寒,蜀门去国三千里,巴路登山八十盘,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诗中真实记叙了诗人到了成都后,发现蜀国沃土千里,景象繁荣,不是传说中的蛮夷之地;而且成都烧酒又比长安酒好喝,因而再也不想回长安了。诗人雍陶从长安到简州上任,必经当时成都的北门和东门,而天彭烧酒也主要销往这一带;诗人所赞美的成都烧酒就是天彭烧酒。

  天彭烧酒经过千百年的发展,直到公元1718年,有了“天彭肥酒”的称谓。明末清初,在陕西渭县有一家陈氏烧坊,生产家传“肉”酒,很受当地酒客喜爱,生意十分兴隆。陈氏家境越来越富裕,因此受到了同行和地方官吏的嫉妒。他们为了获取陈氏“肉”酒秘方,想尽千方百计对陈氏烧坊进行刁难。陈氏一家为了保护秘方,祖孙四人只得背井离乡逃到千里之外的四川,较后到了彭县(即现在的彭州)隐居。数年后在彭县外南街买了一家烧坊,取名为永诚烧坊。陈氏永诚烧坊采用陕西生料混烧的酿酒方法(即现在的浓香型酿造法),结合彭县当地的酿酒方法,生产天彭窖酒,并用此酒的较好部分经秘方陈酿生产“肉”酒。

  “肉”酒工艺要求高、原料考究、酒质好、色香味奇特,而且产量少。它不仅受到地方酒客的喜爱,远近闻名;其生产过程也具有一种神秘色彩。公元1718年,彭县恢复县制,首任知县王焕到彭县上任。当他途经清白江(今新都利济)时,闻到了阵阵酒香,当即随口赋诗“久闻天彭酿肉酒,清白桥头酒酢香”。王知县上任后常用“肉”酒款待地方官吏士绅,一次他说:“肉”酒乃本地名酒,但肉字不好,肉的谐音可读瘦,肉乃肥也,肥代表富裕吉祥。我在此为官,希望百业兴旺,人人富裕,今日我就将肉字改为肥字。肥酒之名因此而得。  (推荐阅读:杨林肥酒歪传)

  公元1804年,永诚烧坊初具规模,陈氏老板的儿子为了更好地经营烧坊,将烧坊更名为“富兴长”。“富兴长”烧坊经过数百年的兴衰,新成立后,公私合营成为彭县工人酒厂(即彭县酒厂前身)。1958年恢复生产天彭肥酒,产量很少,只限于当地及相关单位宴宾、馈赠之用。1969年彭县酒厂(即今天的天彭酒业公司),扩大了天彭肥酒的生产规模,产量从年产两吨提高到年产40余吨。1971年正式与消费者见面,即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并连续荣获省、地、市优质产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