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死因成谜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2-05 属于:努尔哈赤
  •   后金汗努尔哈赤于天命十一年(1626)正月宁远兵败,遭受起兵以来最重大的挫折。他自称"朕心倦惰",心情沮丧,悒悒(yì)不自得,郁郁思往事。《清太祖武皇帝实录》三月三日,记载他的引咎之言:

      吾思虑之事甚多,意者朕心倦惰而不留心于治道欤?国势安危民情甘苦而不省察欤?功勋正直之人有所颠倒欤?再虑吾子嗣中果有效吾尽心为国者否?大臣等果俱勤谨于政事否?(《清太祖武皇帝实录》第4卷)

      他在昼夜殚思,稽省治策的失措、后金的困难、诸申的烦苦、忠奸的倒衡、臣吏的怠绌、子嗣的继任等问题。努尔哈赤既在思索宁远之败的教训,又在筹虑身后军国的大计。但百思不得其解,陷于苦闷之中。

       努尔哈赤为掩饰宁远兵败的惭闷,重振士气,把将士的不满引向蒙古。以其背弃"若征明与之同征,和则与之同和"的盟誓(《满洲实录》第8卷),兴师问罪。 四月初四日,他率领诸贝勒大臣统兵西渡辽河。前锋军射死蒙古喀尔喀巴林部叶赫巴图鲁幼子囊努克。努尔哈赤派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 勒皇太极以及济尔哈朗阿济格、岳托等统兵往西拉木伦河,获胜而归。五月二十一日,蒙古科尔沁奥巴贝勒来沈阳,他出城十里升帐迎接。但后金汗努尔哈赤这两 次重大军政活动,《满文老档》缺载。看来,这时努尔哈赤或伤创未愈,或患病在身,亦或兼而有之。

      劳师远袭和奥巴归服,这都不能排解努 尔哈赤因宁远兵败而潜郁在心灵深处的悲苦。久经疆场、攻无不克的后金汗,竟然会输给初历战阵、婴城孤守的袁崇焕?努尔哈赤思索、惭赧、痛苦、焦燥,食不甘 味,寝不安眠,肝郁不舒,积愤成疾。努尔哈赤创伤未愈,痈疽突发。他于七月二十三日往清河汤泉沐养,八月初一日,派二贝勒阿敏杀烧纸,祈祷神佑,但毫无 效果,病势危重,寻乘船顺太子河回沈阳。

      天启六年即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十一日,后金汗努尔哈赤在由清河返回途中,至沈阳东四十里的叆堡死去。《清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

       (七月)癸已(二十三日),上不豫,幸清河坐汤。八月庚子朔,丙午(初七日),上大渐,欲还京,乘舟顺太子河而下。使人召大妃来迎,入浑河。大妃至,溯 流至叆鸡堡,距沈阳城四十里。庚戌(十一日),未刻,上崩。在位凡十一年,年六十有八。(《清太祖努尔哈赤实录》第10卷)

      大妃纳喇氏见努尔哈赤死去,悲痛欲绝,泣不成声。群臣抬着努尔哈赤灵柩至沈阳宫中。努尔哈赤的尸骨未寒,就发生汗位继嗣之争。

       时四大贝勒为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四小贝勒为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济尔哈朗。阿敏和济尔哈朗为舒尔哈齐子,属于旁支,不能争位。莽古尔泰性 鲁钝,或言曾弑其母继妃富察氏,也不能争位。承嗣汗位鼎争者主要是皇太极、代善和纳喇氏所出的多尔衮。大福晋纳喇氏是努尔哈赤晚年的宠妃,为阿济格、多尔 衮和多铎的生母。努尔哈赤死时,多尔衮十五岁,多铎十三岁,因受父汗偏爱,两人领有正白、镶白二旗,又有其三十七岁正当盛年的生母纳喇氏控制于上,势力强 大。这自为皇太极等所难容。诸王以"遗言"为由,迫令纳喇氏殉死:

      后饶丰姿,然心怀嫉妒。每致帝不悦,虽有机变,终为帝之明所制。留 之恐后为国乱,预遗言于诸王曰:"俟吾终,必令殉之。"诸王以帝遗言告后,后支吾不从。诸王曰:"先帝有命,虽欲不从,不可得也。"后遂服礼衣,尽以珠宝 饰之,哀谓诸王曰:"吾自十二岁事先帝,丰衣美食,已二十六年。吾不忍离,故相从于地下。吾二幼子多尔哄、多躲,当恩养之。"诸王泣而对曰:"二幼弟,吾 等若不恩养,是忘父也。岂有不恩养之理!"于是,后于十二日,辛亥,辰时,自尽。寿三十七。乃与帝同柩。(《清太祖武皇帝实录》第4卷)

      就这样,大福晋纳喇氏成为后金汗位争夺的牺牲品。同时殉葬的还有二庶妃阿济根和德因泽。

       纳喇氏死后,多尔衮与多铎年少,失去依恃,无力争夺汗位。汗位的争继主要在皇太极与代善二人之间角逐。代善虽为大贝勒,但性情"宽柔",先已失宠,并被 削夺一旗,无力与皇太极抗争。他在努尔哈赤生前,因恐皇太极图己,曾跪在其父面前泣诉。这说明代善在与皇太极争夺嗣位时已居下风。四贝勒皇太极兼领镶黄、 正黄二旗,"奢得众心",将卒精锐,"智勇俱全",战功独多,又得到其兄正红旗旗主贝勒代善的退让,遂得继嗣父汗以登大位,但是,汗权的执行形式是四大贝 勒共同听政。他们并坐议政,实行贵族共治,暂未形成君主专制。

      后金汗努尔哈赤死后,辽东巡抚袁崇焕向明廷奏报:"奴酋耻宁远之败,遂 蓄愠患疽死。"(《明熹宗实录》第76卷)朝鲜《李朝仁祖实录》也作了记载:努尔哈赤于"七月间得肉毒病,沐浴于辽东温井(泉),而病势渐重,回向沈阳之 际,中路而毙,立其第四子(按:应为四贝勒)。"(《李朝仁祖实录》第14卷)努尔哈赤之死与皇太极继立,对明朝和朝鲜的历史,后来均发生很大的影响。

      努尔哈赤死后,梓宫暂安于沈阳城内。皇太极即位后,命诸贝勒大臣选择墓地,营建山陵。崇祯二年即天聪三年(1629)二月十三日,清明节,努尔哈赤的梓宫葬于沈阳东石嘴头山,后改名为天柱山,是为福陵,又称东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