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风云变幻中走上首辅之位
张居正在进入内阁后,在徐阶的提拔下,可谓顺风顺水。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也就是嘉靖朝的最后一 年,张居正虽然是"国立大学"的"副校长",但论官阶不过是五品翰林院侍读学士。到第二年,也就是隆庆元年(1567年)正月里,徐阶就越级把他提为三品 礼部右侍郎。又过了不到一个月,到二月初,在徐阶的力主之下,张居正居然以才干了不到一个月的礼部右侍郎的身份突然就进入内阁,成为副宰相了。这不只是连 升三级了,这在整个明代都是很少见的。徐阶也说,这是引用了"特进"之例,也就是特别情况特别对待。在徐阶的关照下,42岁的张居正一下子成了内阁中最年 轻的副宰相。
除了拉拢自己的学生,徐阶同时还看中一个人,那就是高拱。可是,徐阶在拉拢高拱的时候,一定没有想过自己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竟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严格来说,高拱并不算徐阶这边的人。但作为嘉靖末年的执政大臣,徐阶已经明显看出隆庆不久即将接嘉靖的班。所以,他早在几年前就把张居正也安排进了裕王 府做隆庆的侍读讲师。在隆庆的各位老师里,高拱无疑是第一块牌子,因为在隆庆最无助的日子,高拱就像父亲一样给了他最大的鼓励和安慰。徐阶很清楚隆庆对高 拱的感情,他就想早早地就把高拱拉拢过来,增加自己在内阁中的政治力量。
徐阶本想笼络人心,可完全没意识到,自己失算了。高拱进入内阁后,反而是内阁中最难以控制的阁臣,他经常跟徐阶作对,有时候甚至发生直接的冲突。
其实,按道理来说,高拱应该感谢徐阶,但高拱却打心眼里感谢不起来。在高拱看来,凭借自己的资历与水平,就算徐阶不提议,他也会入阁的,徐阶不过是做了个顺水人情。而且徐阶虽然重用自己,但更为重用张居正。
而后踏上内阁红地毯的张居正,面对着这场政治斗争,却真的有点为难了。虽说身在官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但在这个残酷复杂的时代里,我们仍可以看到真、善、美的影子。
张居正是个"沉深有城府,莫能测也"的人,照理说这种人并不喜欢和别人套近乎、打交道。可事实上,张居正很擅长交朋友,他的交友之道是非常含蓄的。如果 我们不细细揣摩,还真不容易看出来。但是,我们仔细一想,不难发现从嘉靖末年到隆庆朝结束,这其中几场著名的政治斗争,各方的主角,像严嵩、徐阶和高拱, 不论人好人坏,不论身处哪一个政治阵营,张居正和他们之间多少都谈得上是有朋友情谊的。
徐阶自然不用说,他是张居正的恩师,更是张居正在仕途上的引路人,他们之间亦师亦友。两个人是铁板一块,没有什么可以动摇。
而张居正和高拱的关系却很复杂,虽然张居正和高拱是对手,在后来两个人更是明争暗斗。但我们仍不能忽视他们彼此之间很深厚但又让人迷惑的交情。
其实,我们可以从一个小故事看待张居正和高拱之间的友情。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国子监祭酒高拱突然想到郊外去秋游,抒发一下积压在心中的闷气。高拱虽然 年龄大了,但依然豪情万丈,尤其是他向来自视甚高,一直怀揣着自己要"重头收拾旧山河"的雄心壮志,他心里头也消停不下来,让他一个人去欣赏山中美景,他 宁肯在家里和当时的裕王朱载垕聊天。可是,既然来了兴致,就琢磨着找个人陪自己去郊外秋游,可是该找谁呢?当时,高拱找的不是别人,正是张居正。要说你请 客吃饭,非找个朋友陪,这个人说不定也只是个狐朋狗友;但要说你要春游、秋游,非找个朋友陪,这个人跟你的关系肯定不一般,在高拱心里无疑是把张居正当成 了好朋友。
两个人一路登上香山,来到最高处的香炉峰,只见层林尽染,漫山霜红。高拱和张居正都可以算是明代政坛上两位有胆识的英雄,看到如此江山,感慨就来了。
高拱指着远山近林,对张居正说:"太岳,你看如此大好江山,却国势衰颓,江河日下,真是让人扼腕叹息啊!"
张居正不像高拱那么多愁善感,只凝重地点了点头。高拱看张居正没说话,转过头对着张居正说:"太岳,我看你和我一样,胸中自有沟壑,定非久居人下之人。你说,我们能为这国家做点什么呢?"
张居正年龄比高拱小,反而显得老成持重一些。他沉吟了一下,想起了诸葛亮的一句话,面对群山,手捻长髯,坚定地说:"若他日身肩国事,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高拱听了击掌叫好,说:"好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武侯虽然当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但终究也不负此生,应该无憾了。"
哪知道张居正听了这话摇了摇头,语气很坚定地说了句:"鞠躬尽瘁,但为国事;死而后已,功业自成。"
高拱听了这话,哈哈大笑,说:"太岳,不愧名居正,字叔大,这气吞山河、睥睨古今之势,非我高拱,何人能堪?"
这话说得就更傲了,高拱的意思也就是能超越诸葛亮,在鞠躬尽瘁之外,还能成就丰功伟绩的,在当今之世,也就我高拱和你张居正了。
于是,两人击掌为誓,他日登阁入相,定当戮力同心,振兴大明王朝。所以,《明史》上说他俩是"相期以相业",也就是以宰相的事业互相勉励。
即使在经历了你死我活的斗争后,张居正与高拱之间那份志同道合的友情仍没有消失。在高拱去世后,张居正非常难过,他由衷地感叹道:"三十年生死之交,一旦遂成永隔,刺心裂肝,痛何可言。"
虽然高拱与张居正后来在政坛上没能共同成就一个中兴的大明王朝,但两个人并没像曹操和刘备一样虚情假意、貌合神离,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两个人的关系还是像他们在香山上盟誓的那样齐心协力共进退的。
张居正跟高拱之间,可以说是意气相投、志趣相投。可是,就在香山秋游之后不久,两个人之间就因政治斗争而产生了一道巨大的裂缝。
斗争的双方不是别人,正是我们前面所说的——徐阶和高拱。两个人水火不容,而张居正恰恰被夹在其中。这对刚刚入阁不久的他而言,不得不说又是一个挑战。在一边是恩师,一边是朋友的情况下,张居正选择了沉默,也许那才是最合适的选择。
上一篇:第五章 内外铁三角推行新政
下一篇:第三章 在对外防御中初显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