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平江,歼灭张士诚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29 属于:徐达
  •   这时,江淮流域的反元斗争形势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吴王朱元璋在铲除了以湖北武昌为中心、素以兵强将广著称、主要活动于长江中游一带的陈友谅所部后,影 响与实力都为之大增,其占领区域西起荆湘,与四川明玉珍毗邻;东至江浙,与张士诚、方国珍接壤;北抵秦淮,界入豫鲁;南临闽、广,与陈友定等部相望,已经 发展成为元朝统治区域内实力较为雄厚的一支反元武装力量。与此同时,以浙江庆元为据点、割据浙东数郡的方国珍部,在争战中情势日蹩,实力有减无增;以重庆 为据点、盘踞四川盆地的明玉珍部,偏安一隅,无进取之心,均不足以与吴王朱元璋相抗衡。唯有以江苏苏州为据点、一向凭借雄厚财力称霸江浙一带的张士诚部, 虽然在与吴王朱元璋部的争战中屡遭惨败,丧城失地,但是其占领区仍然南至绍兴,与方国珍接境;中有通州、泰安、高邮、淮安徐州、宿州、濠州、泗州;北至 济宁,地入山东,实力依旧不容低估。在当时各派反元武装力量中,张士诚部已取代陈友谅部,成为了吴王朱元璋部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张 士诚,江苏泰州(今江苏泰县)人,出身盐贩。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他联合一些私盐贩子,发动游民、盐丁和贫苦农民,举行反元起义,并攻占了泰州、 高邮等地。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他自立为王,建国号大周,以高邮为都城。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二月,他先后攻占了平江(今苏州)、常州、松 州、湖州(今吴兴)等地,并迁都平江。张士诚为人宽厚,也能礼贤下士。比如他迁都后,在平江设弘文馆,招募了一批文人儒士为他谋划;但此人生性持重,狡而 懦,气度小,无主见,缺乏深谋远略,数次贻误战机,失掉了发展自己、消灭敌对势力的机会。又如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友谅率舟师攻应天,约张士诚一 起夹击朱元璋。这本是张士诚消除敌对势力,打击朱元璋的好机会,他却死守家园,按兵不动。朱元璋在鄱阳湖与陈友谅杀得天昏地暗,朱元璋担心张士诚会乘虚奔 袭应天,特派徐达回守应天;可张士诚根本就没想过打应天。张士诚最大的弱点是无治人之能,缺少驾驭将帅的手段。他手下大将多是当年贩卖私盐的江湖弟兄,打 了大败仗或办了错事,他从不忍心惩罚,甚至将帅出征作战竟带着歌妓解闷,损兵折将,丢失城池,他也从不过问,回来照样带兵做大官。赏罚不明致使统治集团内 部松散不振,缺乏战斗力。

      张士诚占领浙西这块富庶的米之乡后,整个集团逐渐腐化堕落,士诚本人修了不少富丽堂皇的宫室和楼馆,如齐 云楼、景云楼、看舸馆、芳惠馆等,整日寻欢作乐,日夜歌舞陪伴。张士诚之弟士信,尤为腐败,他拥有妻妾数百人,个个珠金玉翠,举行一次宴会,就要耗去上千 石米;将帅们也都修府第,建园池,养女优,畜声伎,唯酒色耽乐是从。整个统治集团全都贪婪地追求享乐和富贵。生活上的骄奢淫逸,必然导致政治上的腐败无 能。士诚本人不勤于政事,养尊处优,胸无大志,只满足保住这份家业,永世享乐,毫无进取之心。什么浙西的开拓,军国大事的决断,全都交给张士德。后张士德 在与徐达交战中被俘,又委政于士信,以他为丞相。士信庸才,贪污无能,又嫉能妒贤,疏远旧将,上下猜疑,不肯用命。具体事情又全靠参事黄敬夫、蔡彦文、叶 德新三人。此三个书生才小智疏,欺上瞒下,使国事日落。正如朱元璋所讲:"我诸事无不经心,法不轻恕,尚且有人瞒我。张九四(士诚)经岁不出门,不理政 事,岂不着人瞒!"连东吴的百姓都编民谣说:"丞相做事业,专拜黄、蔡、叶,一朝西风起,下瘪!"

      张士诚迫于朱元璋的军事压力,接受 了元朝太尉的封号,正式降元。当时元政府财政危机,元大都严重缺粮;而张士诚有的是粮,这也是元朝招降士诚的重要原因。元至正十九年(1369年)九月, 元朝政府派人给张士诚送了御酒、衣,要他发粮以解燃眉之急。他们安排张士诚出粮,方国珍出船,由海路运往大都。但张、方互不信任,均怕对方不怀好意。方 国珍怕张士诚扣留他的船只乘虚进攻他;张士诚怕方国珍吞了他的粮食,无功还赔本。此事迟迟不能成行。后经元江浙行省左丞相达识帖木儿从中周旋,士诚才将粮 食交出来。从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到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张士诚每年要绐元朝十几万石粮食,为元朝解决了不少困难。1363年1月,他还 帮助元朝攻占了大宋政权的据点安丰,誓与红巾军为敌。7月,苗军元帅杨完者依仗自己的实力不听达识帖木儿的调遣,不受元朝约束。张士诚又帮达识帖木儿除掉 杨完者,并以此要求元朝政府给他加官晋爵,元廷没有答应。一气之下,9月张士诚自立为吴王,并停止向元大都运粮。第二年,元江浙行省左丞达识帖木儿失去了 军队的支持,在张士诚的威逼之下将权力交给了张士信,受士诚挟持,不久被拘禁在嘉兴,后被迫服药自杀。

      东吴统治集团的行为,引起了地 主士大夫们的不满和非议;不少有志之士出于诚意规劝张士诚,如钱塘(今浙江余杭县)著名杨维桢曾写信批评他,指出:"动民力以摇邦本;用吏术以括田 租。"批评他"自选官吏,不上缴粮食",特别指出:其将帅、守令、亲族只为自己谋私利,而误国误民、误阁下,你又是非不分,黑白不辨,赏罚不明,贪图暂时 的小安,而忘记长远大计,并预言这样下去,不是有内乱,就是有外祸。杨维桢的话可谓肺腑之言,一针见血,切中要害,但张士诚根本听不进去,仍依然故我。

      当张士诚醉生梦死、贪图安逸、耽于享乐之时,吴王朱元璋正在与谋士们分析当前军事形势,研究如何攻灭张士诚。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发生了诸暨守将谢再兴叛变朱元璋投降张士诚事变。谢再兴乃淮西旧将,朱元璋亲侄朱文正的岳父。他有两个心腹部下,一个是 左总管,另一个是糜万户。两人曾派人携带违禁品到杭州贩卖,被朱元璋发现。朱元璋怕泄露军事秘密,下令杀了这两个人,砍下头来让人挂在谢再兴的办事厅里。 谢再兴心里非常别扭。不久,朱元璋做主,把谢再兴的小女儿嫁给了徐达。随后,又召谢再兴到应天议事。朱元璋又下令调参军李梦庚节制诸暨军,谢再兴降为副 将。谢再兴异常气愤,说:"女嫁不让我知似同给配,今又让我听人节制!"于是捉了李梦庚和元帅王玉等人,奔绍兴投降了吕珍。这事差点儿没把朱元璋气疯了。 他说:"谢再兴是我亲家,反叛我降士诚,情不可恕!"但冷静下来,朱元璋很容易联想起一年前大将邵荣、赵继祖谋害自己一事。这件事一想起来,他就不寒而 栗。邵荣与朱元璋都是在漳州参加起义的,应该说是生死与共的战友,他以军功从枢密院同知升为中书平章政事,与徐达、常遇春被人称为三杰。元至正二十二年 (1362年)七月,事发被告。朱元璋命廖永忠安排酒席,席间擒了二人,锁了脖子,朱元璋与他们对饮,问:"我与尔等同起濠梁,望事业成,共享富贵,为一 代之君臣,尔如何要谋害我?"邵荣回答:"我等同年出外,取讨城池,多受劳苦,不能在家与妻子相守同乐,所以举此谋。"说完直落泪,不肯饮酒。皆是淮西旧 将,又都是在最艰难的环境里闯出来的,仅用不能在家与妻子相守同乐作为谋反的根据,实在不能令人信服,值得进一步探讨。眼下发生的谢再兴叛降张士诚一事, 确实再一次引发朱元璋深思。气愤之余,他想得更多的是今后如何驾驭众将官,从此更引发朱元璋对部下猜忌防范、残忍好杀的性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