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之死——朱元璋反复琢磨:天下都太平了,徐达在读兵书干吗?
徐达受惊了,不是一般的受惊,他经常郁郁不语,寝食难安,不久身上就长出一个背疽,俗称"发背",形似大疖子。"发背"是中医中比较难治的疾病,有个俗话叫"病怕无名,疮怕有名",徐达得的正是有名的疾病。徐达一病倒,作为老朋友、老兄弟、老亲家的朱元璋即使现在贵为天子,岂有不来探望之理!皇帝来看病中的徐达,少不了一番惊动,但因为君臣两人曾经是非同一般的关系,所以朱元璋在做足场面的应付后,就在徐达卧房内与老哥儿们聊开了,边聊边环视着周围,没过多久,他就要起身告辞,忽然间发现徐达床上有一本卷了页的兵书,不用说徐大将军最近还在读兵书,当时朱元璋的脸就阴沉了下来。
与徐达告辞后,朱元璋在返回明皇宫的路上反复琢磨:天下都太平了,这徐大将军还在读兵书,要干吗?莫非是有异心,要造反的不成?朱元璋越想越觉得可怕,他既然能帮我打下天下,也能帮助别人或自己单挑夺天下,留着这样的人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心一横,一个歹毒的念头上来了。
〇徐达是吃了朱元璋给的蒸鹅死的吗?
再说徐达在家养病,由于请的都是很好的医生,经过调理后,背疽逐渐小了点。忽然有一天他听到有人在外面喊:"皇上派人来看望徐大将军!"徐达赶紧起身拜迎。只见宫中内监使臣手中拎了一个箪篮,里面有一个大的盘子,盘子里盛装着一整只蒸鹅。内监边取蒸鹅盘子边跟徐达说:"皇上天天挂念着徐大将军的病情,特地叫御厨做了只蒸鹅,请大将军务必趁热将它给吃了。"徐达见着蒸鹅,心如刀绞,他什么都明白了,中医上有说法:得了背疽的病人最忌讳吃蒸鹅,一吃蒸鹅,病就发。而眼前的一切不是明摆着,皇帝要他的命啊,真的一个都不留了!再说此时的宫中内监在旁不断地催促,要他吃完了,方可回去复命。徐达一阵酸楚,不禁潸然泪下,强忍内心痛苦,将蒸鹅吃下,不久病发而亡。
除去上面的鼓楼岗炸死功臣勋将的故事外,主张徐达被毒死的还真有不少人。著名的明史专家吴晗先生在《朱元璋传》中就这么说:"徐达为开国功臣第一,小心谨慎,也逃不过。洪武十八年病了。生背疽,最忌蒸鹅。病重时皇帝却赐蒸鹅,只好流着泪,对着使者吃了。不多日就死了。"还有国内当代明史专家汤纲、南炳文两先生也是持这种观点。
第二种说法是以《明史》编撰者为代表,主张徐达是病死。(洪武)十七年,太阴星犯大将,对于这样的天文现象,皇帝朱元璋知道后心里十分不快。不久从北平传来消息,徐达在北平生了背疽病,后经过医治和调理,稍稍好了些。朱元璋立即派了徐达的长子徐辉祖带了皇帝问候前往北平去慰劳,不久徐大将军回南京休养。第二年二月开始病情突然加重,不久就逝世。闻听噩耗,"(皇)帝(朱元璋)为辍朝,临丧悲痛不已。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赠三世皆王爵,赐葬钟山之阴,御裂神道碑文。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一"。后来皇帝朱元璋又对群臣们发表这番讲话:"朕起自徒步,大将军为朕股肱心膂,戮力行阵,东征西讨,削平群丑,克济大勋。今边胡未殄,朕方倚任为万里长城之寄,而太阴屡犯上将,朕不意遽殒其命,一旦至此大故,天何夺吾良将之速!朕夜来竟夕不寐,欷歔流涕。思尽心国家为社稷之重,安得复有斯人?今欲有以报之,无所用其情耳。但著其勋烈宣于金石,永垂不朽,使后世知斯人,为开国之元勋也。"从这样的历史记载来看,徐达是在北平突然生病的,至于他到底是死在南京还是北京,似乎正史没有讲得太清楚。
〇朱元璋没有必要去杀徐达
我个人认为徐达是病亡的,而不是被朱元璋毒死的,依据是:
第一,尽管朱元璋到了中晚年对大臣们已经杀红了眼,杀蓝玉开始朱元璋还要那块遮羞布遮遮盖盖,但杀到傅友德和冯胜时已经不要什么理由,叫你去见阎王就得去!但大家应该注意的是,这个时候大明帝国北疆上的元朝残余势力已经被解决,北元后来花了好大的力气和好长时间才恢复元气。换句话来说,蓝玉、傅友德、冯胜这些"走狗"应该是到了"烹"的时候了。而徐达死时是洪武十八年即1385年,那时南疆最后一个割据地区云南已归入大明帝国,但北疆上的蒙元势力尚存,且还很有实力,一股是东北的纳哈出,还有一股是北元主即元昭宗的儿子元顺帝的孙子脱古思帖木儿,他们都在伺机反扑。徐达是个久经沙场的老将,朱元璋要想解决北元问题,最好的人选非徐达莫属,一来他是老将,作战相当有经验,又屡次与蒙元交过手,临死前还在北方的前线北平,因此说派徐达解决北元问题是再合适不过了;二来朱元璋已经多次考验了徐达,而徐达始终忠心耿耿,没有半点违法乱纪的行为和不臣之心,没有必要杀他,留着他还有用。这才有朱元璋在徐达死后痛心疾首地哭说道:"今边胡未殄,朕方倚任为万里长城之寄,而太阴屡犯上将,朕不意遽殒其命……"
第二,从洪武帝晚年肆意屠杀功臣勋旧的最为主要动机来看,就是要消除任何潜在的危险势力,保护红彤彤的朱家天下,而那时他的心理状态已经极度扭曲了。洪武二十五年四月朱标太子的突然薨世,几乎将算计了几十年的朱元璋置身到了精神崩溃的边缘,差不多从那时起,大明也没有什么大的军事行动需求,杀戮功臣勋旧是为保住朱家天下的"必需"之举,而徐达死时,朱标太子还好好的,朱元璋还没有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所以从常理上来讲,也没有必要去杀掉徐达。
第三,徐达毕竟救过朱元璋的命,朱元璋似乎还很看重早年的几个关键的人物,譬如马皇后在他心目中就很有分量,别人话他都听不进去,马皇后讲了,他还是能听的,为什么?不就是当年他被郭子兴关禁闭时马皇后救了他。朱元璋的为人确实很阴险,但在对他没有危险的前提下,不能全说他知恩图报,但至少说他还是讲点情义的。
第四,从朱元璋一口气为三个儿子娶的三个媳妇来看,确实是他对徐达家很有好感,否则要是发现不好,干吗要这样;再说徐达死时,朱元璋还没有到精神变态状态,更没必要去杀徐达。而从徐达死后的情势来看,魏国公子孙后代嗣封不替,两个被封为公爵,两个任都督府都督和都督佥事等高官,可以说是簪缨不断。有明一代,洪武诸功臣中惟徐达最为朱元璋信赖,这才有了后来徐家的近300年相继不替的荣华富贵。
综上所述,徐达之死并非朱元璋暗杀所致的。徐达死时,大明全国性的政治运动虽已如火如荼地展开着,尤其清除胡党、株连功臣勋旧运动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这也就是朱元璋杀戮功臣勋旧的第一波高潮,借着"胡惟庸案",诛杀了几万人,但杀的是以文臣和不太重要的武将为多;而洪武二十六年开始的第二波杀戮功臣勋旧高潮则是借着蓝玉案,诛杀以军队里的武将为主,也就是说第一波大杀功臣勋旧时,朱元璋还是留下些老底的,像蓝玉、傅友德和冯胜等一些有名的功臣武将不仅没被杀,还颇受重用,但到了第二波大杀功臣勋旧时,则几乎来了个诛杀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