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二次出使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了解到,乌孙与大月氏原本都是居住在祁连、敦煌一 带的小国。月氏曾攻杀乌孙国王。后来乌孙国王的儿子昆莫得到匈奴的支持,恢复国土,并率军追击已西迁于"塞人"土地的月氏,迫使月氏更西徙大夏。乌孙据有 其地,又兼并邻近小国,势力日益强盛,对匈奴也就不大顺从了。匈奴单于曾遣兵讨伐,但反为昆莫所败。此后,乌孙名义上虽然还附属于匈奴,事实上已成为西域 的一个独立强国。张骞分析当时的西域形势,认为西域只有乌孙是可以同匈奴抗衡的力量;乌孙如能同汉朝合作,葱岭以西的大宛、康居、月氏和大夏等国,定会望 风归顺。所以,当汉武帝征询张骞的意见时,张骞提出了联合乌孙,进一步打通西域,孤立匈奴的建议。汉武帝很快接受了张骞的意见,任命张骞为中郎将,派遣他 第二次出使西域。
张骞于元狩四年(前119年)出发。这时河西走廊已畅通无阻。张骞率领一个由三百人组成的庞大使团,每人各备两匹马,分别作乘骑和驼载工具,牛羊万计,携带巨量的黄金、钱币和丝织品,浩浩荡荡向西行进。不久,顺利到达乌孙。
张骞率领300人组成的使团,每人备两匹马,带牛羊万头,金帛货物价值"数千巨万",游说乌孙王昆莫说明来意,提议乌孙能和汉朝缔结同盟,共击匈奴。并 且表示,为了酬谢,汉朝愿意做到如下三点:第一,汉朝送还乌孙东部的故地;第二,遣嫁汉公主为乌孙国王夫人;第三;两国结为昆弟。
当时昆莫已年高气衰,对汉朝的国势又不够了解,加之内部意见不一,未敢应允两国结盟共击匈奴。但表示十分愿意同汉朝建立友好的关系。
张骞看到同乌孙的交涉,暂时无法获得圆满的结果,即派遣副使们持节分别去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等国,代表汉朝同这些国家建立直接的友好 往来和外交关系,以进一步扩大汉朝在葱岭以西的影响。当时西域各国都已了解汉朝为一大国,汉使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热烈欢迎。据说,当汉使达安息时,安息国 王曾派大臣率二万骑到距离都城数千里的东部边界迎接,中间经过的数十座城市,夹道欢迎和围观汉使的群众,络绎不绝。从此,汉与西域的交通建立起来。
公元前115年,张骞回到汉朝后,拜为大行令,第二年死去。他死后,葬于故乡。
张骞虽死,功业永存。大汉同西域的关系更一步发展。
公元前105年,乌孙王以良马千匹为聘礼向汉求和亲,武帝把江都公主细君嫁给乌孙王。细君死后,汉又以楚王戊孙女解忧公主嫁给乌孙王。解忧的侍者冯镣深 知诗文事理,做为公主使者常持汉节行赏赐于诸国,深得尊敬和信任,被称为冯夫人。由于她的活动,巩固和发展了汉同乌孙的关系。公元前60年,匈奴内部分 裂,日逐王先贤掸率人降汉,匈奴对西域的控制瓦解。汉宣帝任命卫司马郑吉为西域都护,驻守在乌垒城(位于今新疆轮台东),这是汉朝在葱岭以东,今巴尔喀什 湖以南的广大地区正式设置行政机构的开端。
自从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各国,向汉武帝报告关于西域的详细形势后,汉朝对控制西域的目的由 最早的制御匈奴,变成了"广地万里,重九译,威德遍于四海"的强烈愿望。为了促进西域与长安的交流,汉武帝招募了大量身份低微的商人,利用政府配给的货 物,到西域各国经商。这些具有冒险精神的商人中大部分成为富商巨贾,从而吸引了更多人从事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活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原与西域之间的物质文化交 流,同时汉朝在收取关税方面取得了巨大利润。出于对匈奴不断骚扰与丝路上强盗横行的状况考虑,加强对西域的控制,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设立了 汉朝对西域的直接管辖机构——西域都护府。以汉朝在西域设立官员为标志,丝绸之路这条东西方交流之路开始进入繁荣的时代。
张骞出使西 域,打破了由于匈奴强盛所造成的中原地区与西域的隔绝状态。在张骞通西域之前,西北游牧民族和绿州居民已经在开辟绿州之间的交通。由匈奴强盛而引发的大月 氏、乌孙和塞人的西迁,其主要路线正是在绿州之路上。但是由于匈奴对西域的控制,阻塞了汉朝与西域的交往,隔绝了中原与西北各民族的联系。张骞出使西域 后,"西北国始通于汉",从而沟通了西域与汉朝的联系,重新打开了由于匈奴的兴起而造成的中原与西域的隔绝状态,故《史记·大宛传》有"凿空"之说。
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以丝绸贸易为代表的中西之间的物质文化交流。张骞第一次出使大月氏,虽然没有达到拉拢大月氏夹击匈奴的目的,但获得不少有关西域各国 的知识,了解到西域各国都"利汉财物",这为此后发展贸易关系打下了基础。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虽然主要是为了拉拢乌孙,"断匈奴右臂",但其目的已经不 如此单纯。他随行带那么多副使,而且派副使去大宛、康居、大夏、安息、身毒等国,不存在夹击匈奴的问题。因此我们认为他第二次出使西域,除了谋求与乌孙建 立反匈联盟的动机之外,招西域诸国以为外臣,发展与西域各国的交往和经贸关系也是其重要目的。张骞出使西域之后,了解到西域各国对中国产品,特别是丝绸的 喜爱和渴求,同时也了解到中国所需要的西域各国的一些物产,汉与西域的贸易随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
张骞及其副使交通西域诸 国,将沟通欧亚大陆、以丝绸贸易为代表的中西商道连接起来,为发展此后的国际贸易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此后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都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商路。这 条路线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至新疆地区,越葱岭进入中亚地区,经今克什米尔、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从而和地中海沿岸国家 和地区进行交通。同时在丝路东端的长安和西端的罗马又向其周围扩散和辐射,从而将欧亚非三大洲各文明中心和商贸中心联接起来。
张骞及其他汉使在出使途中向西域各国传播了汉朝的信息,返汉后则向朝廷介绍了西域各国的政治状况和风物民俗,从而加深了汉族人民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相互了解,扩大了汉朝对西域的认识。
史载,张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即具有坚韧不拔、心胸开阔,并能以信义待人的优良品质。这正是张骞之所以能战胜各种难以想象的危难,获取事业成功的 一个重要因素。但如同历史上一切伟大人物一样,要演导出威武雄壮的戏剧,还得具有一定的历史条件和舞台,而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强盛的汉帝国正好为他提供了 这个理想的舞台。这就是所谓的"时势造英雄"。
张骞所在的时代,人才辈出,群星璀璨。我们看了张骞的故事,不能不感叹我们的先民,他们是多么的坚忍不拔,他们的精神力量是多么强大!正是这种精神,使伟大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上一篇:《博望侯张骞》前言
下一篇:第一节 “凿空”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