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历史上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神和魔鬼只在一念间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21 属于:商鞅
  •   商鞅,后世争论很大,有人称之为神,也有人称之为魔鬼。之所以称之为神,因为他变法图强,使秦国强大;之所以称之为魔鬼,因为他杀了太多的人,一百多年来,为其新政而死的人更是数之不尽,足以与华山比高,足以填满黄河。他改变秦国人的生活方式,为秦国人设计出一条崭新的道路,生孩子、种地、打仗、死人,再生、再种地、再打仗、再死人,循环往复,直到秦国灭亡。商鞅最终被车裂分尸,人头、四肢拴在五辆车上,五匹驾车,肢体一分为五。遭受如此酷刑,秦人不怜。无论新法受益者还是受损害者,没有人同情,尽管秦国人仍然沿用他制定的国家政策。

    1.毁人


      商鞅原名公孙鞅卫国人,他和吴起同为平民,但内心深处比吴起高一等,因为吴起祖祖辈辈平民,商鞅祖先与卫国国君是兄弟,也姓姬,周王朝的国姓,故而又叫卫鞅。

      卫鞅满腹才华,有抱负,从小喜好刑名之学,刑名之学笼统讲就是法家韩非子之前法家分三派,慎到的"势"派,申不害的"术"派,卫鞅的"法"派。法家集大成者要属韩非子,融势、术、法于一家。

      卫鞅的法派,说白了就是国家制定法律,人民无条件遵守。无论是谁,不分贵贱,不管法律好与坏,不许评论,只许执行。

      有人会说,太霸道太不讲理了。就霸道,就不讲理,这就是法派。

      战国是人才表演的舞台,第一出争霸大戏的中心在魏国,卫鞅来到魏国,投身魏相公叔座门下担任中庶子,相国跟班、侍卫之臣。第三章公叔座乃厚黑教绝顶高手,一生"毁"人不倦。公叔座毁人自有道理,他是相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遇到更有本事的人才会取代他的位置,不得不毁,不能不毁。

      照说公叔座压制人才,人们恨他才是。首先受压制的人应该恨他,其次君主应该恨他。然而,谁都说他好。不可思议吧?世界上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只要脸皮够厚、心够黑。

      把吴起折腾走了,吴起恨他吗?不恨。吴起只能恨自己,谁让你拒绝公主婚事呢。魏武侯失去一双臂膀,恨他吗?不恨。只恨吴起不识抬举,魏国池水浅养不了真

      公叔座会做人。公元前362年,魏、赵、韩三国之间爆发一场战争,公叔座率魏军大败赵、韩联军于浍水,生擒赵国大将。魏惠王大喜,亲自到郊外迎接,赏赐田地一百万亩。公叔座不要,对魏惠王说,仗打赢了五个人有功。第一个主君您,英明领导,指挥有方;第二个吴起,为魏国训练出勇往直前的士兵:第三个两位副将;最后才是臣。

      魏惠王好感动,谁说公叔座排挤吴起呢?瞧人家这高尚的品德。吴起早没了,后人还在魏国,赏他们田地二十万亩;副将各赏田地十万亩;公叔座再加赏田地四十万亩。好家伙,两句话下来,公叔座得到一百四十万亩。

      公叔座正风光,秦军趁魏、赵、韩大战之机攻打河西重镇少梁,公叔座只得率魏军长途跋涉援救少梁,战局可想而知,秦军以逸待劳大败魏军,生擒公叔座。

      不能据此认为公叔座军事指挥能力差,战术能力再强的将领也难以挽救国家战略方向的错误,放弃三国同盟是魏国最不明智的选择。曼施坦因、隆美尔和古德里安,多么优秀的将领,他们也无法阻挡第三帝国的败亡。

      公叔座刚刚经历浍水大胜,吹皮的话言犹在耳,一下子颜面扫地,做了战俘。好在秦国国君秦献公是魏国资助回国的,当时公叔座一手策划。性命无忧,秦国人把他送回魏国。

      公叔座气恼不已,年纪大受不了折腾,一病不起。人不能生气,病从气中来,像公叔座这般厚黑术炉火纯青的高人还会生气上火,何况平常人,修身养性重要啊。

      公叔座想起卫鞅,论政治,一个比吴起还有才干的人。现在卫鞅再怎么有才也威胁不到自己,因为公叔座马上要去另一个世界继续奋斗。

      弥留之际,魏惠王来看望老相邦。魏惠王心情不好,少梁战败第二年迁都大梁。不迁不行,秦军打到黄河边的少梁(今陕西韩城),渡过黄河可直取国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如果到时候韩、赵两国落井下石,切断上党交通线,魏国空有大片河内国土支援不上。再说,韩、赵不再是坚定的盟友,说不定哪一天他们联合起来一起进攻安邑,没法跑。

      老相邦误我啊,才打个胜仗,说寡人指挥有方,败仗不是寡人指挥无方吗?你要是打赢,咱们何至于千里大搬家,灰溜溜如丧家之犬。可是公叔座病重,时日无多,人家为魏国辛苦一辈子,这关头不能说些扫兴的话。

      魏惠王问公叔座:"您要舍弃我而去了,魏国的江山社稷怎么办?"

      公叔座爬不起来,喃喃道:"我的侍从官卫鞅虽然年轻,可是才华出众,实属天下奇才,希望主君对他言听计从,将魏国托付此人。"

      魏惠王沉默不语,直到走没说一句话。公叔座明白,等魏惠王将要离开之时,屏退左右,挣扎着说道:"主君如果不想用此人,万万不可让他离开魏国,杀之。

      魏惠王见公叔座一脸急切的模样,心中不忍,安慰道:"好啦,好啦,寡人听你的。"

      魏惠王一行人走出公叔府第,魏惠王对左右道:"公叔座真是病糊涂啦,让我用卫鞅做相邦,太荒谬。"

      卫鞅何许人,魏惠王没听说过,他有如此反应很正常。卫鞅在公叔座府中待了肯定不止一天两天,如果真是天下奇才,你头脑清醒时为什么从来不跟我提起此人呢?病得一塌糊涂,快见阎王的时候才说,这不是发高烧说胡话吗!

      魏惠王哪里猜得透公叔座的心思,那是老谋深算,那是厚颜无耻。魏惠王刚走,公叔座紧接着把卫鞅叫到府里、喊到床边,悄悄说道:"卫鞅老弟,我不行了。你才华过人,我知道,这些年委屈你在我府里做事。今天我向主君推荐你担任魏相,看那意思主君不同意。你知道我这个人,先公后私、先君后臣、先忠后义。我劝主君不能用就杀你,他答应我了,你快跑吧!"

      公叔座真是厚黑高人,八面玲珑,一个人不得罪。做人要做公叔座,太高了,实在是高!

      公叔座喘着气,好不容易把这一通话说完。卫鞅眼珠子转了转,回答道:"感谢相邦知遇之恩,主君不肯听您的话重用我,自然不会听您的话杀我,我哪里也不去。"

      卫鞅猜得没错,魏惠王早把卫鞅这个人遗忘到爪畦国。印象一经种下,再难以改变,魏国无用武之地,只有跳槽。

    2.跳槽


      跳槽是门艺术,为了更好实现自身价值,要找一处最适合自己的地方。卫鞅抱定以法治国的理念,不能去弱国。法治是霸道,只能去有志争霸的国家。列国之中强国有七,齐、楚、燕、韩、赵、魏、秦。不想成刺猬,楚国不能去;韩国有同行;赵国公仲连的变法接近尾声;齐国人才济济,稷下学宫有多少人才,况且齐国人太精明。

      以法治国最好找文化比较愚昧的国家,愚昧的人好骗,好管理,那就是秦国和燕国。愚昧有时等于野蛮,有时等于善良。燕人豪爽好客是出名的,为什么说秦国人善良呢?

      秦国是唯一保持着井田制的国家。大家知道,井田分公田和私田,公田集体的,私田个人的。西周时代,大家在公田一块耕种,一起生活,相濡以沫,互相帮助。春秋时期很多国家井田瓦解,人变聪明了,干吗给集体出力,都忙活私田。各国公田野草丛生,唯独秦国公田一片绿油油。说明什么,说明秦国人傻帽,愚昧。

      去秦国还是去燕国呢?可巧秦献公病死,秦孝公继位。年轻的秦孝公野心勃勃,希望一改秦国的柔弱,向天下宣告:"有使秦国富强者,裂土分封。"

      卫鞅来了,"裂土分封"的诱惑力实在大得惊人。

      到秦国求职的人才不止一个卫鞅,可能有十个卫鞅,也可能有一百个卫鞅,脱颖而出全靠自个的才干。

      说服一个人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每个人的性格不同、经历不同,想法自然不同。你摸不清对方的心理,贸然去说,纵使讲得全是真理,说得天花乱坠,人家昕不进去,最后只能得到一句话:"对不起,你可以回家了。"

      谋职的人最先考虑对方的公司或职位是不是适合自己,卫鞅想过,秦国合适。第二件事则要摸清对方老板的心理。这件事比较困难,我又不是孙子,能变成小虫爬进你的肚子里瞧个清楚。

      只要想办法,世界上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卫鞅分析过秦国最需要什么,从外部打听、考察过秦孝公为人,有一个大体的认识。然后,贴上秦孝公的宠臣景监,从他的嘴里可以得到一切有关秦孝公的东西。

      如何和一个人交朋友,四个字,投其所好。卫鞅和景监交上朋友。有景监的推荐,卫鞅顺利见到秦孝公。卫鞅谨慎,不肯冒险,毕竟能否征服秦孝公的心关系一生荣华富贵,他还要再试探。

    3.座谈


      卫鞅滔滔不绝地说,说了很久,秦孝公开始挺兴奋,后来没了精神,听得直打瞌睡。第一次会面结束,秦孝公十分生气,对景监道:"你介绍的什么能人,说话不着边际,漫天刷糨糊,云山雾罩,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你让我怎么用他?"

      景监板着脸,回来教训卫鞅,"你不是说你有才嘛,才在哪儿呢?,卫鞅笑了:"别生气,不要紧,过五天你让我再去。"

      谁让两人是好朋友呢,景监答应下来。

      秦孝公和卫鞅第二次谈话后,秦孝公和颜悦色地对景监道:"你的这位能人,我看行,多少能谈得来。"

      卫鞅故作神秘地对景监道:"放心吧,下回再去,一准让主君用我。"

      两人第三次见面,卫鞅一改前两次的温和儒雅、慷慨激昂的神态,说得天花四溅。秦孝公简直像个小学生,崇拜地望着卫鞅,不知不觉一点点向他那边靠近,膝盖到了座席的尽头。

      两人一直聊了几天,没说够。景监纳闷,我家国君从来没和一个人聊得这么开心,"卫鞅,你使什么法术让主君人魔了?"

      卫鞅一脸得意,"兄弟,第一次,我说的是王道,三皇五帝的治国之道。没有百十来年不见成效,所以主君不喜欢听。第二次,我讲的是争霸天下的霸术,二十年可见成效,主君有点喜欢。第三次,我讲的是法术,~年可见成效,所以主君入迷。嘿嘿,只可惜秦国永远不可能达到商周那种水平啦,能存在多少年就不知道喽。"

      卫鞅之所以第三次才把"以法治国,富国强兵"的那套理论拿出来,因为他拿不准秦孝公的心理。

      识人困难,猜他人心事更加困难。好名的人你让他夺利,他觉得你贱;好财的人你让他取名,他觉得你虚伪。最难琢磨的是天天把仁义挂在嘴边,其实追求金钱的人。你劝他仁义道德,他连连点头,对啊,对啊,其实心里根本不赞同,当然不会用你。如果劝他用厚黑术,他也不会用,但暗地里却用你那一套做法。

      韩非子有一篇非常著名的文章《说难》,值得一读,发人深省。我之所以推崇传统文化,原因在于此。

      卫鞅必须亲自和秦孝公过过招,摸摸他的底细,按照秦孝公的心思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治国方略。有人会说,这不是不负责任吗?记住,厚黑子弟只对自己负责任。国家是国君的,公司是老板的,人家说了算,你能改变吗?你改变不了。说得人家不喜欢听,别说实现抱负,连门都进不去。卫鞅不是吴起,吴起已经名震天下,只需说我是吴起,就有人用。比尔·盖茨和巴菲特还用找工作吗?卫鞅做不到,我们也做不到。

      世界上和秦孝公一样的人太多,喜欢急功近利。比如炒股票,投资方恨不得明天拿到利润,你非让他做长期投资,等三年,等十年,他会用你吗?我先投机,让你看到钱,慢慢取信于你,后面的事情就好说了。

      以法治国,尤其是卫鞅的所谓"法派",纯粹急功近利。商朝推翻夏朝的统治,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周朝推翻商王朝的统治,用了文武两代人的时间。秦国一统六国,从商鞅变法开始,动用七代人的时间,而灭亡仅仅两代而已。说"商鞅变法"是伟大变革的人,不是傻瓜就是别有用心。

      这个道理卫鞅懂,但秦孝公喜欢用,那就给你用。 、4.变法

      变法的核心即将秦国变成一辆高速运转的战争机器。一切为了战争,为了战争一切好说。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卫鞅为左庶长,实行第一次变法。变法重点有四:酷法治国,以刑去刑,一人有罪,十家受罚,轻罪用重刑;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重农抑商,奖励耕战;焚烧儒家经典,愚民。

      公元前350年,卫鞅升任秦国最高长官大良造,第二次变法开始:废井田,开阡陌;推行郡县制;迁都咸阳。

      秦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到底是好是坏呢?

      历史学者们都说,秦国就此富强。富强在哪里?因为国家钱多了,秦军战斗力增强,最后统一六国。

      国家钱多那是因为秦国税重,秦军战斗力增强不能全部记在新法名下。卫鞅未到秦国之前,秦献公四次大败魏军,武都、洛阴、石门、少梁,尤其石门之战,秦军斩魏军首级六万,少梁之战生擒魏国主将,逼魏人迁都,控制河西大部分土地,即使卫鞅不来,秦国国力已经复苏。反观变法之后,秦国虽一度攻占安邑,但魏惠王与赵、韩讲和反攻秦国,转攻上郡,秦孝公只得求和。秦国历史上本是个强国,秦穆公一度称霸,何来变法强国之说。

      废井田,开阡陌,对于秦国人来说根本没有增加多少产量,因为秦国人的井田原本就生产得好好的,无非把公有制变成私有制。反倒开土地兼并的坏例,好在秦国常年打仗,男人死了一批又一批,土地兼并问题不那么严重。

      郡县制,似乎大家众口一词,好!但是请问,美国的联邦制不好吗?

      迁都咸阳更不值一提,秦献公已经把都城从雍(陕西风翔)迁到栎阳(今西安市阎良区),卫鞅又迁到渭河北面的成阳。咸阳与栎阳一河之隔,什么交通便利、向东图霸中原云云都是扯淡,无非卫鞅讨好秦孝公建造雄伟宫室而已,白白劳民伤财。

      为顺利推行变法,卫鞅精心设计一出"徙木立信"的骗局。卫鞅派人把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放在国都市场南门,下令说:"谁能把木头搬到北门去,奖赏十金。"围观的老百姓心想不可能啊,这么容易得到十金,世间哪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没人去搬。卫鞅把奖赏提到四十金,终于有一个无赖把木头搬到北门,奖赏兑现。老百姓相信卫鞅令出必行。

      接下来还有没有这等好事,没有了。怎么不继续?公平吗?国家法律可以这样制定?其实这是卫鞅抄袭吴起在军中的一套做法。兵者诡道,军队里可以这样搞,一个国家能这么搞吗?

      我们改革之初有过诸如此类的事情,当时银行让人们贷款,人们不敢贷,怕还不上。因为当时的人有恐惧和压力,唯恐触犯法律。业务员做工作,胆大的贷了款。有的人就此发财,有的人亏了钱。在那个年代亏钱的很少,因为刚刚改革,遍地机会。银行却出现巨额呆账。亏钱还不上,不处罚倒也罢了,挣钱的也不还。最后国家埋单,呆账一笔勾销。这是变相分配国有资产。为什么老实人分不到?公平吗?法律可以这样制定?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人们无视法律,无视信用。

      没有公平,何以取信于民?

      变法之初有人说新法的坏话,新法执行一段时间,这些人又说新法的好话。卫鞅将这些人一律发配边地劳改。禁止你说话的权利,这就是法家拿出的对策。

      坏话让人说,好话反而不让说,这种法律好吗?焚书愚民好吗?轻罪重罚好吗?新法最好的一条莫过于奖励军功。可是,生命和财产哪一个重要,我想谁都会算账。

      秦国为新法死了多少人。为什么秦国打一阵要休息一阵,适龄青年军人死得太多,等小孩子长大嘛。统一六国,六国成了秦始皇的私产,泰国人分到多少地?那些分到手的土地留了几年?

      偌大秦国竟然没有人反抗,秦国人太老实,太听话,所以你们倒霉。怨谁?怨你秦国人愚昧、无知,不懂得争取自己的权利,活该。

      只有为数不多的秦国人发出微弱的反抗声,甘龙和杜挚与卫鞅展开辩论,卫鞅用一句傲慢的话把他们打了下去:"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真理总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句话原本不错,可荒谬也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第三帝国占领法国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希特勒是"成大功者";当日本占领中国大片土地之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东条英机是"成大功者";当秦国一统六国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秦始皇是"成大功者"。接下来的历史证明他们都是垃圾。只不过秦始皇吃坏肚子,一命呜咽,逃过恶死,以至于至今中国仍有吹捧者。

      公孙贾和公子虔对新法不满意,却不敢公开对抗新法,他们知道有一个人可以违反新法不受处罚。只要有人违反新法不受处罚,那么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那个人就是太子。太子会带头违反新法吗?他们有办法,因为他们是太子的老师。

      太子果然违法,卫鞅比他们想象得精明。卫鞅没有处罚太子,只是割掉公子虔的鼻子,在公孙贾脸上刻下永远无法消除的耻辱字迹。

      新法不折不扣地推行,秦国人以难以想象的善良和坚忍承受着残酷的秦律,短短十几年,秦国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军力强大,各个诸侯国争先派出使臣巴结秦国,连周天子也派人送来祭肉,表示对秦国的崇宠。秦国与希特勒上台后的德国何其相似,惧怕强者是人类同有的悲哀。

      谁最开心,秦孝公最开心。他住在咸阳辉煌的宫殿里,说一不二,关中臣民尽是奴隶。法律真是好东西,卫鞅真是名臣啊。

    5.诡诈


      卫鞅也开心,得到无尽的荣华富贵。卫鞅知道,若想得到封地必须有战功,这是新法规定的。换成吴起,打几个胜仗,抢几块土地,轻松容易小意思,卫鞅没有军事才干。天下事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上天给他一次机会。

      公元前341年,战国最强大的"武卒"大败于马陵,太子魏申被擒,指挥官庞涓自杀,魏国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惨败。中原大战,韩、赵、齐三国围攻魏国。第二年,卫鞅带着一贯的奸笑,率领大队秦军向魏国发动攻击,魏将公子昂迎战。

      这是一场奇怪的战争,卫鞅再一次告诉世人什么叫做奸诈,什么叫做脸皮厚心肠黑。

      卫鞅给魏军指挥官公子昂写了一封信,信中诚恳地说道:"我与公子昔年相交,而今我们年近半百,追忆往事,感慨万千,不想今日竟为仇敌。若非故人,我必将与之刀兵相见,面对公子怎能忍心。不如你到我营中,我们订立盟约,两国从此休战,将士不再流血,百姓安居乐业,岂不是好?"

      公子昂喜出望外,魏国受四国攻击,顾头不顾尾,若能与秦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大大的功劳。为表示诚意,公子昂仅带数人赴约。结果可想而知。卫鞅可以欺骗所有秦国人,一个小小公子昂自然不在话下。公子昂被抓起来,秦军全面出击,大败魏军。

      兵者诡道。这件事只能怪公子昂无知,不能怨卫鞅不守信用。仗打赢了,卫鞅高高兴兴回秦国领封地。秦孝公把于、商十五城封给他,从此我们要改口叫商鞅,尊敬一些,要叫人家"商君"。

      商君好日子看到头,因为秦孝公病重。一个叫赵良的人来到商君的府第,他要告诉商鞅,秦国有人,秦国人不全是傻瓜,只是我们善良,只是我们能忍耐。做人不要太得意,作茧自缚,古今同理。

      商鞅见到赵良很高兴,赵良是个品行高尚的人。商鞅不喜欢与赵良做朋友,但秦国人如果见到他们两个交朋友,会认为商鞅品德高尚。于是商鞅道:"我们可以做朋友吗?"

      赵良道:"不可以,我不会和坏蛋做朋友。"

      商鞅轻轻哼了一声:"看来你非要从蛋里挑骨头,我把秦国治理得如此强大,人民如此听话,百里奚比得过我吗?你们秦国人还有什么话说。"

      赵良道:"百里奚做秦国的执政,东伐郑国,三立晋君,挽救楚国于危难之间,天下归心。他出行从不带警卫,从不坐车,死后秦国人痛哭流涕。您呢?没有警卫您敢出门吗?"

      商鞅冷冷道:"这么说来,你在威胁我?"

      赵良道:"事实摆在眼前,您严刑峻法,不把秦国人当人,秦国人也不会把您当人。如果您的靠山死了,您离死亡只有一步之遥。如果您现在退回封地,交出大权,找个地方退隐种地,尚有一线生机。"

      商鞅哈哈大笑:"好主意!这样你们秦国人就可以杀死我,难为你想得出这么妙的主意。"

      话已至此,两人不欢而散。

      秦孝公病危,临死把商鞅叫到床边,诚恳道:"商君为秦国立有大功,寡人无以为报,情愿禅位于商君,看在秦国子民份上,万勿推辞。"

      商鞅一时间汗流浃背,秦孝公不信任他,试探他,如果接受这一提议,他会比秦孝公先知道阎王殿的模样。

      秦孝公的手法流传后世,成为君主经常用的一招试探权臣的办法,蜀汉先主刘备、前燕皇帝慕容儡都曾经用过。虽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但是还没有一位大臣傻得以为君主真的会禅让君位。

      商鞅认为只要秦国不改变他创立的制度,他就不会死,杀人总需要理由吧?但是,很快他意识到错了。

      继位的惠文君要他死,因为只有商鞅死才能平息秦国人积压已久的愤怒;也只有商鞅死,惠文君才能享受真正的权力。必须给商鞅安一个罪名,被商鞅割去鼻子的公子虔恶狠狠说出两个字:"谋反。"

      狡猾的商鞅意识到不妙,提前逃跑,他还想回到魏国去。商鞅清楚记得六年前的逢泽之会,是他商鞅第一个劝魏惠王称王,虽说那是想把魏国架到火上去烤,但毕竟魏婴当上第一任魏王。那个爱慕虚荣的魏惠王永远不会猜透商鞅的阴谋。当时魏惠王握着商鞅的手说:"先生,寡人最懊悔的一件事,即是没有听公叔座的话用你为相啊。"

      有魏惠王这句话,只要商鞅到达魏都大梁,他照旧做相邦,到那时你们秦国人会为此付出代价的。可惜商鞅永远到不了大梁,魏国边境的守军不会让他再走一步。他欺骗公子昂,杀死无数魏国将士。现在像一条落水,就差最后一口气。

      没有国君的命令魏兵不敢随意杀害世界名人,但拒绝秦国公民非法入境的权力还是有的。

      万般无奈之下商鞅回到封地,还有最后一招,跳墙。跳墙很危险,容易摔死,商鞅摔死了,区区封地的自卫队哪里是正规军的对手。秦国人没有放过他的尸体,车裂分尸,一个野心家的故事结束。

      商鞅死得很值,法家开始在秦国生根,牢牢生根,用不了多久,李斯和韩非子会来继承他的衣钵,继续伟大的事业。有一点大家务必切记,多行不义必自毙。厚黑教虽提倡厚黑,却不倡导杀人,上天有好生之德,以酷刑杀人者大多惨死。

      使卫鞅变成商鞅的人,是一个可敬的残疾人。他非常之平凡、友善而又诚实,腼腆而又好学,对人生充满憧憬和渴望,正是世间所谓伟大友谊害了他,让他失去双脚,让他意识到世界的残酷。他不是厚黑教的人,但他幡然醒悟,用诈术回答了诈术。他告诉这个世界:不要把人逼急,否则天使也会变成魔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