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发展经济
春 秋第一霸主齐桓公,重用善于经商的大商人管仲为丞相。管仲把"趋利避害"、"追求大利"的商业之策,用于治国。废除井田制度,按土地肥瘠,确定赋税,设 盐、铁官和铸钱,增加财政收入,寓兵于农,将基层行政组织和军事组织合为一体,增加了兵源和作战能力,迅速成为东周各国中最富强的国家。然后,打起"尊王 攘夷"口号,九合诸侯,"并国三十五",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被称作"春秋第一相"。后来的孔子叹服道:如果没有管仲,我也要穿异族的服装了。
其后的"三霸"也都是发展经济的结果。当时,中国——东周王朝所属各诸侯国,不论是为了称霸的,还是为了保住地位的,都很注意发展"战争经济",在提高 重要生产力,即工具上下工夫。具体做法就是广泛使用铁犁铧、铁锄等农具,以及普遍使用牛耕牛拉。如此一来,在农用动力上发生了革命,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 力。
经过这样的技术进步,许多荒地被开垦为良田,耕作技术由粗放转向精耕细作,农业产量大增。私田增加,井田制崩溃。生产关系向私有 化发展。奴隶制土地国有制逐步转变到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和政治势力增大,与奴隶主贵族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以至于取代奴隶主贵族阶级掌握国 家政权。三家分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
范蠡从小接受的是"战争经济"教育,掌握越国政权之后,从"四霸"的经验中,清醒地认识到必须采取措施发展经济,"有人有谷",才能达到富国强兵目的,完成兴越灭吴大业。
一般认为,《范子计然》中的知识都是由范蠡本人提供的。书中有关"平籴"及"居货"的记载,以当时的国计民生来讲,的确是极有创意的想法。
请看下面这句话:物价贵贱,在于供求关系变化。要稳定谷价,就应有官府于谷贱时收购、于谷贵时平价售出。
这句似乎当代经济学家的名言,就出自两千五百多年前的范蠡之口。有关史料和权威的《辞海》、《简明社会科学词典》在介绍范蠡生平时,都很明确地提到了这一点,引用了这句话。
从这句话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足智多谋的范蠡已经发现了价值规律,并用科学的语言,严密的逻辑表述出来了——"供"与"求"、"贵"与"贱""稳定"、"平价"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所揭示的就是价值规律。
范蠡的天才之处,不仅发现了价值规律的作用,还提出了保持"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的问题,强调了要实行"行政干预"和"宏观调控"。
范蠡讲的"谷价",可以理解为"物价"。因为那时,除少量手工产品外,多是农产品,"谷"者,"五谷"总称也。
范蠡根据古代的天文知识,预测该年度收成的好坏,并提出了突破性的粮食策略:"一般农业生产有六年的丰收,另外的六年则是旱年,此外每十二年还会碰到一 次大饥荒。贩售谷物,若一石值二十钱,谷价就太便宜,农民必会吃亏;如果一石值九十钱,则又太贵,商人的成本太高,也会吃亏受不了。商人因成本高而不愿意 让钱财流通,农民因谷价便宜吃了亏而不愿意耕种生产,造成天地荒芜。所以,要设法均衡其价格。因此,谷价每石最高不超过八十钱,最低不少于三十钱,农人和 商人便都能获得利益。随着物价波动,以公平合理的价格出售谷物,则关口和市场的税收就不虞匮乏,这乃是治国的道理。"
范蠡主张谷产品多而贱时,官府要收购存贮,谷产品少而贵时,官府要从库中拿出来,平价售出,使丰年和灾年的物价持平,保持市场稳定。
至于囤积货物的原则是,一定要有囤积粮食的完备设施,存放可以久藏易售的货物,以免因囤积过久而造成滞销的弊病。所以,货物在商场上交易时,不要久藏容易腐败、腐蚀的货物,或囤积以求高价。
"能论断货物的过剩与不足,就能知道物价的贵贱变化。任何货物都是贵到极点便会下跌,贱到谷底则反而会上涨。上涨时将货物视同粪土般地快速抛售出去,下 跌时则视同宝物般地尽快收购进来,使钱财货币能迅速周转,运行如流水。能够完全做到这些,国家财富便可以不断地增加。"
官府这种"贱收"、"贵售"保持平价,就是"干预"和"调控"。官府干预和调控,收售、运输、贮存、资金必然要跟上,涉及社会生活、经济运行的方方面面,范蠡虽然没讲,实际上已在不言之中。
范蠡正是用这套办法,在"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伟大战略中,促进了弱越的经济发展,提高了综合国力,最终打败了强吴。
范蠡在这句言简意赅的话中,既谈了以"物价"为代表的"市场",又谈了以"官府"为代表的"计划",把"市场"放在第一位,把"计划"放在第二位,从顺序上揭示了二者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关系和作用。
那么,以什么"标准"贱收贵售进行调控,达到"稳定"和"平粜"呢?换句话说,物价应稳定在什么水平上呢?
范蠡提出了在八、三之间浮动的调控律。
《史记·货殖列传》是这样表述的:"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
意思是说,买卖粮食,如果每斗50钱为正常价格,若降到每斗20钱的话,农民利益必然受到损失,影响种田的积极性,导致土地荒芜,野草丛生——"谷贱伤农"。若是每斗升到90钱,商人就会受到损失,导致贸易停顿,市场萧条,钱财不能流通。
上一篇:第五节 范蠡富国强兵
下一篇:第四节 经济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