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法图强——战争是个好东西
一切看上去很好,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
问题,永远都是存在的。旧的问题去了,新的问题一定会来。所以,问题是永远不可能解决完的。问题是,如果旧的问题不解决,问题累积到了无法解决的地步,一切就将崩溃了。
所以,即便明白新的问题会随时产生,也必须要解决旧的问题。
社会治安问题解决了,大量的士的生存问题解决了,可是,还有许多士心存怨恨。这些士,就是被剥夺了世禄的所谓“淫民”。
“淫民”是些什么人?其实,他们的父祖都是魏家的功臣,他们跟随魏家从驱逐中行、范两家到三家灭智,瓜分晋国,都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可以说,魏家就是靠他们有了今天的。
如今,“淫民”的地位被剥夺了,他们当然不服气。而更重要的是,尽管有按照军功晋升的规定,可是他们根本没有立功的机会。也就是说,他们不仅失去了原来所拥有的,而且看不到重新得到的机会和途径。
这个群体,能量更大,并且与当权的卿大夫们关系密切。如果丧失了这个群体的支持,后果可能非常严重。
换句话说,你剥夺了既得利益群体的利益,却不给他们出路和希望,问题就会非常严重。
九
魏文侯察觉到了这个问题。
李悝当然也察觉到这个问题,并且早就感受到这方面的压力。一些人在背后给他取个外号叫“李扒皮”,认为他作为一个外来户却仗着国君的支持而欺压功臣之后。甚至,有迹象表明已经有人准备收拾他。
不过,李悝早就有了对策。
“李悝先生,似乎有很多人对你不满啊,而且,这些人多半是功臣的后代,怎么办?”魏文侯已经听了太多的关于李悝的坏话,他知道这些话多半不可信,不过这至少表明李悝的处境不是太好。
“主公,他们其实不是对我有意见,而是对我们没有给他们进阶的机会有意见。主公看,如今我们已经有了大量的职位空缺,可是却没有理由让那些有能力的人来填补。我有一个想法,既能够给大家机会,又能够让国家壮大。大家有了机会,有能力的人能够升官发财,想为国家效力的人能够有机会,而您能够得到赞扬,我也不会被仇恨。”李悝说了一大通,说得魏文侯很兴奋。
“什么办法?”
“战争。”
李悝的办法就是两个字:战争。
“战争?”魏文侯用诧异的语气反问了一句。他不是一个喜欢战争的人,他甚至算得上是一个热爱和平的人。他望着李悝,他觉得战争这个词从李悝这样儒雅的人嘴中说出来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是的,战争。”李悝强调。
魏文侯摇摇头。
“李悝先生,战争这个词从你的嘴里说出来让我很失望啊。你知道吗?晋国和楚国打了那么多年仗,最后是两败俱伤。后来,我们韩魏赵三家终于实现了和平,天下也就和平了,大家总算过上安生日子了。你知道吗?古代的圣人征服天下都靠的是仁德,而不是战争。咱们的祖师爷孔子就反对战争,为什么我们还要战争呢?”魏文侯也说了一大通,对李悝的建议很不满。
李悝笑了笑。
“主公,战争并不总是一件坏事啊。没有战争,黄帝如何统一天下?没有战争,周武王怎么战胜商纣王?没有战争,齐桓公、晋文公怎样称霸?没有战争,魏怎么成为诸侯?”李悝先用了一段排比句来反问魏文侯,直接将魏文侯打懵,之后再从容地说明自己的理由:“世界在变化,时代在演进,固守古人的道德是不对的。子夏老师就说过切问而近思,当今的事情需要用当今的眼光去看。如果还遵照周朝的规矩,咱们怎么能变法呢?所以,战争有的时候是坏事,有的时候是好事,有的国家不需要战争,有的国家需要战争。”
“那你的意思,咱们国家需要战争?战争对咱们是好事?”魏文侯问。他又被扯上了李悝的节奏。
“当然。”
李悝说着,开始掰指头。每掰一个指头,就说出一个好处。
战争能解决大量破落士们的生存问题,他们可以成为职业军人。这样,他们的破坏力可以转化为战斗力,他们将由动乱分子演化为保家卫国的勇士。这是好处一。
战争能让“淫民”获得上升的通道,只要立下战功,重获从前失去的待遇甚至更高的待遇都是可能的。他们将把抱怨仇恨化成杀敌的信心和欲望,内乱的隐患消除了。这是好处二。
百姓虽然富裕了,可是国家的凝聚力不足,有了对外战争,人们就很容易团结在一起了。这是好处三。
通过战争,可以掠夺更多的土地、财富和人民,国家更强大了。这是好处四。
通过战争,可以发现国内人才,吸引国际人才。这是好处五。
总之,发动战争可以将国内矛盾转化为国际矛盾,一揽子解决国内所有的问题。
“他们如果不在战场上杀外国人,就会在国内杀自己人;他们如果不去抢外国的财富,就会在国内抢自己人的财产;他们如果不在战场上成为爱国英雄,就会在国内成为盗贼。我们如果不把他们组织起来去作战,他们就会成为我们的敌人。”李悝总结说。
“战争真是个好东西啊。”魏文侯由衷地感叹。
魏国需要战争,这一点魏文侯和李悝达成一致。可是,战争的方向在哪里?或者说,先找谁去练?
地图,这个时候魏文侯拿出了地图。
魏国的周边,韩国和赵国都是同盟国,因为太熟所以不好意思下手,暂时没有开战的理由。楚国和齐国都是大国强国,轻易不能开战。几个小国固然可以讨伐,可是都不是合适的选择。
算来算去,秦国是最适合的练刀对手。
秦国是一个蛮夷国家,同时也是晋国的世仇,攻打他们既不需要去找理由,也不会受到任何外部压力。并且,秦国算不上是一个太强大的国家。
“那么,打秦国。”魏文侯拍板。
倒霉的秦国,什么也没有做,就成了魏国攻打的目标。
所以,当你的邻居变法的时候,你很可能成为他们试刀的对象。
“我们三十多年没有打仗了,连信得过的将军也没有了,谁来挂帅呢?”魏文侯又开始发愁,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这……”李悝突然发现,自己想到了一切,却疏忽了这一点。
在魏文侯的记忆中,李悝似乎从来都是“没问题先生”。所以,当他看到李悝竟然一时没有答案的时候,他的想法是:“大概李悝先生想自告奋勇了,可是又不好意思说。”
想到这里,魏文侯决定给李悝一个台阶。
“那,先生亲自出马如何?”魏文侯以为自己卖了一个人情。
李悝这次是真有点懵了,他对打仗可真没什么研究,从来也没有想过自己要当什么将军。可是,既然魏文侯提出来了,自己能拒绝吗?
“承蒙主公信任,我就受命了。”李悝假装很爽快地接受了任务,心里已经开始打鼓了。
地图上,一个向西的大箭头被画出来,战国的战争序幕就要拉开。
十
李悝被魏文侯任命为上地郡郡守,上地郡在今陕西洛河以东、黄河以北,东北到子长、延安一带。
李悝的任命立即引发了魏国朝野的震动,因为他是魏国变法的总设计师,他被外派说明什么?一些人认为这意味着李悝的失宠,魏国的变法可能要走回头路。在大部分魏国人担忧的同时,“淫民”们开始庆贺,他们以为这是魏文侯对他们压力的屈服,他们的好日子就要回来了。
很快,“淫民”们就知道,好日子确实快回来了。不过,要靠努力。
上地郡与秦为邻,历史上有时候属于晋国,有时候属于秦国,而现在在魏国的掌控之下。
李悝来了,克制就要走了。
李悝带来了三千魏军,这些人主要由“淫民”组成。
“要恢复祖上的荣光,要拿回原来的待遇,来吧,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只要有本事,什么都会有的。”出征仪式上,李悝这样对大家说。
紧接着李悝宣布了赏罚的条例,立功的士兵将会获得升迁的机会,士们将信将疑。大家不是总抱怨没有机会吗?机会来了,能不能抓住靠自己了。
李悝率领魏军来到上地,再加上当地的军队,这就是他攻击秦国人的力量了。
秦国人并没有意识到魏国人将对自己发起攻击,因为没有任何征兆也没有任何理由。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将成为魏国人解决国内矛盾的牺牲品。
李悝不敢贸然发动大战,他知道自己并没有指挥这样战争的能力,自己甚至对于战场都有些惧怕。毕竟,对于“李”家族来说,他们世代是不需要上战场的。
李悝搞了几次小的摩擦战,他发现秦国人的警惕性是很高的,他们也是常备军,战斗力也很不错,并不是一个容易对付的对手。同时李悝发现,在魏军和秦军的对抗中,双方很少近距离战斗,主要使用的武器就是弓箭。而弓箭威力的大小,取决于弓箭的射程。如何提升魏军士兵的射术,就成了李悝“切问而近思”的问题。
很快,李悝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李悝总是能想到办法的。
两个士兵张刚、王强因为斗殴而被捉到了李悝这里,李悝心中暗喜,正需要几个这样的倒霉蛋来“作法”,树立威信。
“为何斗殴?”李悝问,心想砍一颗脑袋会比重申十遍法令更有效。
可是,等到张刚、王强把事情经过说完之后,李悝的想法改变了。
原来,张刚、王强原本是朋友,可是昨天同时看上了街上的一个姑娘。两人去找姑娘家里提亲,结果是姑娘觉得两人都差不多,一时难以取舍,结果这两位因此争吵,进而斗殴。
这件事,实在是说不清谁对谁错。这件事,李悝可以找到理由对他们进行任何一种处罚。
“两个小兔崽子,咱们现在就去南门外比试射箭,谁射得远,这姑娘归谁。男人,最终还是要靠射来解决问题。”李悝决定。
于是,一场射箭比赛就在南门外进行。在射箭比赛之前,李悝给了张刚、王强三天的时间去训练,而这场比赛的消息也在三天内传遍了大街小巷。
比赛当天,南门外人头攒动,看热闹的人人山人海。李悝特地选择了一个洼地,以便大家能在高坡上看比赛。
想想看,即便以如今的好莱坞大片来做比较,这样的一场比赛充满了悬念、动作、爱情、人性关怀,赢得高票房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比赛开始,李悝亲自做裁判,宣布了比赛规则:双方各射十支箭,以获胜次数多者为优胜。结果,张刚以六比四获胜。
李悝宣布:姑娘归张刚。
一阵欢呼喧嚣。
“我同时宣布,今后,但凡这类是非难分、悬疑难决、历史遗留等问题,都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判决。”李悝宣布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决定。
一片惊讶之声。
从那一天之后,上地郡掀起了练习射箭的群众运动高潮,那些邻里纠纷的、争夺遗产的、莫名其妙互相仇恨的,都开始玩命地练习射箭。就是那些跟人没有纠纷没有争夺的人,也都开始玩命地练习射箭,用张铁匠的话说:“奶奶个怂的,谁这辈子还不打个官司?”
人们见面的问候语则变成了这样。
“大哥,今天射了吗?”
“大哥,射得远吗?”
“大嫂,大哥呢?”
“大哥射去了。”
除了刻苦训练之外,人们还请最好的教练改进弓箭的设计,使用更好的材料等等,总之,千方百计要射得更远、更准。
三个月后,魏国士兵的射程提高了一半。
李悝是个谨慎的人,他发动了一次小的战争来验证自己的成果,结果魏军果然获得了胜利。
现在,李悝有信心了。李悝令人向秦国人下了战书,进行决战。
三天之后,两军各一万人进行决战。
决战的地点在一处山谷,两军各自在对面山坡列阵。
按着两军一贯的战法,双方在擂鼓之后先进行射战,然后冲锋。
以往的射战,双方射程相当。所以这一次布阵,李悝特地让魏军稍撤,秦国人以为魏军害怕了,却不知道是魏国人的射程变远了。
鼓声响起,双方开始射战。这时候秦国人才发现自己的射程不够,而且自己在魏国人的射程之内。
射战结束的时候,秦军死伤过半,而魏军毫发无伤。
魏国人冲锋了,秦军大败。
趁着胜利,李悝率领魏军连夺秦国三座城池,占领大片秦国土地。
在新占领的秦国土地上,李悝任命了许多官吏,而他们都是在战争中立功的士。
消息传到后方,整个魏国兴奋了。
“李悝先生真行啊,真是被窝里放屁——能文(闻)能武(捂)啊。”魏文侯感到惊讶和兴奋,他现在确信李悝就是自己的管仲。
卿大夫们也都很兴奋,但是更兴奋的还是广大的士,他们突然看到了前途,看到了自己的舞台和升官发财的道路。
更多人要求前往前线。
在人们兴奋的时候,李悝却兴奋不起来。为什么?因为他知道自己并不是率兵打仗的人才,一次胜利并不能说明问题,自己需要尽快回到首都。
可是,自己要回首都,最合理最充分的理由就是找到一个合适的接替者。有这样的人吗?李悝算来算去,在卿大夫中似乎并没有这样的人选。
怎么办?
突然,李悝想起来一个人,这个人一定行。
谁?
吴起师弟。
以李悝与吴起的关系,其实他早就可以向魏文侯推荐吴起,之所以一直没有这样做,是因为吴起曾经发誓绝不为韩魏赵三家效力。李悝担心自己向魏文侯推荐之后,吴起反而不来,那不是很没有面子?
不过,到了这个时候,似乎情况又有所不同了。为什么这样说?
首先,自己迫切需要吴起来。
其次,李悝听说吴起后来去了齐国,结果很不如意。后来又去了鲁国,在鲁国也就混得一般。那么,在这个时候,吴起是有可能改变原先的决定的。
再次,李悝想起了在自己和老师来魏国之前,老师曾经对吴起所说的那一番话。
那是启程前的一天,吴起的情绪出奇的低落,因为他是一个好强的人,看着师兄将要大展宏图,而自己的前途还不知道在哪里,他感到沮丧。子夏老师看在眼里,于是找李悝和吴起来谈话。
“起,时代不同了,要懂得变通。我的老师曾经告诉我,学而优则仕,至于为谁效力,其实并不重要。人,首先要对得起自己,要对得起自己的学识。不要把自己看成非卖品,谁出价高就跟谁干,谁能够赏识你就跟谁干。”子夏对吴起说,他其实内心中很希望带吴起去魏国。
“那,不要忠君么?”
“忠于事就可以了,忠君干什么?如果君主赏识你,做好自己的事就是最大的忠君,如果君主不赏识你,做好自己的事就是对得起自己的俸禄,如果有更赏识你的人,你又何必非要为不赏识你的人留恋呢?”
吴起点头,不过似乎并不完全同意。
李悝相信,经过这些年的磨难,吴起对老师的话一定有更深的理解了。